张先魁
目的: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60例,1~2月分娩产妇80例为对照组,3~4月分娩8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和宣教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对于艾滋病,不论是流调管理,还是行为干预、关怀救治等,单靠原有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合当前的工作的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2015年上栗县本着“老病人自主选择,新病人全部下沉”的原则将艾滋病随访管理下沉基层;利用辖内各乡镇具有独立的防保站,防保人员具备随访管理资职和能力,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齐全的优势开展管理防治,管理更细更到位。通过一年来的随访管理下沉工作的探索,工作进展相对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立了村级网点,乡、村信息互享,及时掌握病人动态;且下沉管理病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原模式管理的指标,也高于去年随访管理相关指标的同期水平。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13-2015年的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为实验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6名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诊断结果,总结检查方法思路和诊断要点。结果:本实验1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确诊109例,诊出率为80.15%,联合检查确诊129例,诊出率为94.85%;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左房增大或左室肥厚阳性率为93.80%,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0.05);两组研究对象VE、VA、E/A、IVRT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较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著提高高血压心脏病诊出率,且VE、VA、E/A、IVRT等数据对该病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何梅;潘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北美放射学年会将于2016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举行,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影像科多人向学会投稿,其中韦超、王传彬及吴瑶媛医师的论文被学会接受,2人将做大会发言,1人参与教育展板展示。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年龄和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为蠕形螨感染检出率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问卷和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某学院新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3组受检查学生蠕形螨感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83%、14.47%和25.40%,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蠕形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孙淼;刘宝;朱文;刘静秋;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逆向撕除与常规切除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来某医院101例翼状胬肉分别行逆向撕除及常规切除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行胬肉逆向撕除的50例患者手术时间、角膜修复时间、术后散光及术后复发明显优于常规切除。结论:翼状胬肉逆向撕除法明显优于常规切除法,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低年资医生开展。
作者:刘玲;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区医院积极开展儿童视力筛查意义。方法:某社区中心针对本社区的1591例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并且对其视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1591例本社区儿童中;其中有共计检查出242例视力异常的儿童,占15.2%的比例;经过视力筛查之后,建议其中的227例儿童3个月后进行复查,占93.8%的比例;建议另外15例儿童转到上级医院就诊,占6.2%的比例。3个月之后对其进行复查,其中共计有227例儿童的视力得以好转,占93.8%的比例。结论:通过儿童视力筛查的工作可以及时的发现社区儿童存在的散光、远视和近视等视力异常问题,有利于做好早期干预治疗的工作。
作者:杨亮;李娟;彭美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7月5日下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迎来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外专局潘局长及省卫计委国合处徐处长一行7人莅临,就医院古巴眼科专家工作状况开展调研。院长张兵会见并进行座谈,中古友谊眼科诊疗中心古巴专家胡安、豪尔赫、雷格拉参加座谈,副院长王延照、周道平和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见。
作者:宣传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7月13日上午,无为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焕新同志带领医生护士等8人组成的应急医疗小分队与无为县武装部时部长带领的民兵和志愿者组成的抗洪抢险队伍汇合,一同驱车前往无为受灾严重地区之一的襄安西河圩地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找准课程受众目标和定位,在相关教学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站建设和使用效果,不断改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网络平台扩展了受众人群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梅梅;许骏;方琼;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食物过敏原IgG(sIgG)水平,了解HSP患儿食物过敏的情况,进而指导HSP患儿的饮食及治疗。方法:选取某医院HSP患儿共218例,进行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G(sIgG)检测,将sIgG水平分为4级:阴性:IgG<0.05U/L,+(轻度敏感):IgG0.05~0.10U/L,++(中度敏感):IgG>0.10~0.20U/L,+++(重度敏感):IgG>0.20U/L。结果:①218例中181例阳性;②动物源蛋白致敏性明显高于植物源;③要求患儿绝对禁食对应敏感食物3月后复测食物IgG水平,可发现sIgG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IgG水平在HSP患儿中较高,同时通过检测食物sIgG水平可指导HSP患儿的饮食以达到降低食物源性过敏的目的。
作者:高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选取通过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54例,其中手术之前有完整钼靶X线资料病人28例,对28例病人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26例为NHL(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HL(霍奇金淋巴瘤)。X线片显示单乳单发肿块18例,多发肿块4例;双乳多发肿块2例,单侧乳腺致密浸润伴有皮肤增厚4例;X线片肿块之间在0.7~5.0cm,淋巴瘤X线表现与其他组织病理学类型没有相关性。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通过病理学进行确诊。
作者:刘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诊断学绪论是将学生引入诊断学的一扇大门,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诊断学绪论课程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张桂侠;王禹萌;寿鑫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分别采用LBL、LBL联合PBL的教学方法对A、B两组学生就消化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内容进行教学,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B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核及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方面的表现均优于A组学生;问卷调查发现B组学生普遍认为LBL联合PBL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对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结论:LBL联合PBL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巩固超声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肖蕾;李保启;张靖;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局麻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12月份160例门诊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前紧张度明显高于实验组,术后实验组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晕厥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使手术病人术前对疾病环境等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使手术接受度明显提高,不良的心理反应降低。
作者:孙朝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教学医院师德建设有利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促进教师道德自我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量化考核原则,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师德建设目标,构建教学医院师德建设目标管理模式是教学医院师德建设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作者:盛守琴;桑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运动训练在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支持。方法:对161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眼球运动训练。结果:161例患者经过术前眼球运动训练,手术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使患者术中很好的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马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26%、2.13%,对照组为21.28%、14.8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排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者应用护理干预,利于其病情的恢复,并发症少。
作者:彭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4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实验组(21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治理的前提下,合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IABP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所上升,实验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时,引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减少血管闭塞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彭安洋;沈万贵;刘东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