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人并发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研究

卢玉山;吴红东;吴刚;曹火军;黄少南;谢振强;夏志敏

关键词:结核, 肺, 精神病人, 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治疗效果与转归.方法 选择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重复住院记为1次).由专科医师复习病人的肺部X光片,查看检验报告单、治疗方案以及转归情况,并逐一登记,以每年为1组,将结果与九江市200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6098人,年龄18~75岁,平均(43.5±3.21)岁;伴发肺结核57人,患病率为935/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精神病并发肺结核患病率均高于2003年九江市普通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420/10万),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精神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均低于普通人群,经χ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中,痰检者16人,痰检率28.6%(16/57),痰检阳性者0人.精神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中,仅有4人(长期住院)接受过正规全程抗痨化疗,占7.14%;11人因住院时间短等原因未完成全程抗痨化疗,占19.64%;其余41例未进行抗痨化疗,占73.21%.化疗病人无1例完全康复,且均未采取隔离措施.住院精神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化疗率均低于普通人群,经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病人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精神病医院应加强规范管理与治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联合化疗强度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亦相应增加.盐酸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但由于其可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肌病变等心脏毒性作用,控制总量一般不超过550mg/m2 [1].笔者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采用左卡尼汀防治阿霉素相关心脏毒性反应的研究.

    作者:栾霞;张星霖;杨庆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农村的7个市(区)县540户,共8 227人,用询问调查获得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其中2 808人检测血糖、血脂.结果 2808名≥18岁居民测量血糖,其中糖尿病(DM)患者153人,DM患病率为5.4%,DM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性别之间没有差异.空腹血糖受损(IFG)者137人,患病率为4.9%.≥18岁居民曾经测过血糖的为1185人,占14.4%.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3种措施者仅占42.8%.年龄、地区、家族史、腰围、高甘油三酯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7,0.486,2.815,2.336.结论 辽宁省DM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多种危险因素与DM相关.

    作者:刘钟梅;李绥晶;李欣;李辉;李光;金旭伟;舒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脑功能代谢紊乱、前额叶和基底结病变、海马功能的损伤和神经元缺失、血小板α2受体数量增加等因素与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有关.G蛋白β3亚基基因C825T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疗效有关.脑内神经递质变化主要是NA和5-HT的异常.合理应用抗抑郁药和多奈哌齐等药物,辅助矫正错误认知、心理介入治疗对改善认知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具有实际效果.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QTc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心电图QTc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151例,根据病程及并发症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36人,糖尿病病史(5±2.8)a,无明显临床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8人,糖尿病病史(9±2.5)a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心脏神经自主病变组39人,糖尿病病史(9±2.4)a,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组38人,糖尿病病史(8±2.2)a,为合并有冠心病.按性别、年龄配对的正常对照组40人.QTc即按Bazett's公式计算的根据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QTc离散度(QTcd)为心电图各导联大和小的QTc间期之差.结果 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间的QTc离散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心脏神经自主病变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人的QTc离散度增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QTc离散度如果增高,患者应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孙黎明;陶璐;李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厦门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思明区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现状.方法 对社区内确诊1 a以上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治疗情况、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眼底和足部检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空腹血糖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患病平均年限为(7.13±5.83)a,病程1a~、5a~、10a~、15 a~和20a以上分别占40.6%,33.0%,15.5%,7.1%和3.8%;患者伴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力减退、冠心病、糖尿病足部病变等并发症均较发病确诊时高;53.4%的患者能严格控制饮食,31.1%的患者按治疗方案坚持用药,且每月复查1次.70.6%的患者坚持每周体育锻炼,79.8%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27.5%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86.1%的患者空腹血糖≥6.1 mmol/L.血压控制不良率为78.8%,29.7%的患者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3.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部病变.结论 厦门市思明区社区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并发症严重.

    作者:林曙光;钟文玲;叶莺;肖泽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川城乡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肾损害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笔者利用2002年四川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对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邓颖;吴先萍;高亚礼;何君;李德云;张宁梅;袁建国;季奎;杨晓妍;刘祖阳;魏仁钧;彭科怀;程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波市居民慢性病流行状况调查

    为了解宁波市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宁波市区居民进行了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健尔;张莉娜;张涛;崔军;高巍;蔡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高血压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闵行区2002-2004年高血压社区管理资料.一级医院每年对首次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筛查高血压患者.于2000年和2001年,闵行区在试点社区开展对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从2002年起,闵行区全面开展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2002、2003年要求各社区按估计患者数的15%(监测点为25%)的比例纳入管理,2004年要求按25%(监测点为50%)纳入管理.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建立随访登记表,根据血压水平分1、2、3级,随访监测间隔时间分别为6个月、3个月和1个月,定期监测随访者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和非药物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随访次数达应随访次数的3/4为规范管理,有1/2以上时间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判定为血压得到控制.结果 35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6.00%.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社区管理覆盖率52.86%,覆盖率低的为35岁~组,高的为85岁~组.2004年,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控制率达56.98%.结论 社区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对降低患病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覆盖率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作者:苏华林;黄俊;赵琬;刘奕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62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两组:高尿酸水平组77例,非高尿酸组(尿酸水平偏低或正常组)550例,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血尿酸与血压、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尿酸组为74.03%,非高尿酸组为48.0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多因素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宝生;赵伟;李美;张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NT-ProBNP和QRS积分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功能判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QRS积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心功能判定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9例患者AMI后5~7 d血浆NT-ProBNP水平,同期应用12导联-心电图QRS积分评价梗死范围.随访AMI后第7d、1个月、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结果 AMI患者NT-ProBN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前壁组和下壁+正后壁(+右室)组NT-ProBNP均高于下壁组(P<0.05),前壁组与下壁+正后壁(+右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壁组QRS积分高于下壁组和下壁+正后壁(+右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组与下壁+正后壁(+右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AMI心功能2级者血浆NT-ProBNP高于1级者,而两者QRS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后5~7 d的NT-ProBNP和QRS积分与心梗后第7 d、1个月、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WMS)相关.结论 血浆NT-ProBNP及QRS积分与AMI范围密切相关,是反映心室重构的较敏感指标;与QRS积分相比,血浆NT-ProBNP还可反映心功能状态,故更为优越.

    作者:刘洪梅;王林;陈康寅;李永健;陈元禄;周丽娟;蔡金荣;郑成环;黄体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诊断及其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COPD的症状出现前即可能有明显和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吸烟、空气污染、α1-抗胰蛋白酶、高气道反应、肺部感染、相关职业、社会经济状况较差、饮食和营养不良、肺发育不良以及性别等都是COPD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戒烟,使用肺量计筛选和监测高危人群,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对易感人群的营养支持等.笔者对目前COPD的早期诊断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

    作者:刘福勇;张志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恶性转移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转移时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变.方法 采用SYSMEX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A)、vW因子(von Welli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转移癌患者DD、vWF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AT:A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FⅧ:A、FIB水平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现象亦发生于肿瘤患者血管生成组,且更为显著.结论 肿瘤转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密切相关;DD、vWF、AT:A可发生显著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FⅧ:A、FIB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作者:白丽萍;门剑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市房山农村社区8年健康促进对吸烟危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 对北京房山农村社区8 a健康促进后的吸烟危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方法 1991-1992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的5个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区和对照区,针对心血管病分别采取加强干预和自然干预(对照区),并于当时和其后的1995、1997、1999年对两区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和评估.结果 经过8 a干预后,干预区和对照区人群对吸烟危害知识、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干预区在吸烟会影响血压的认知方面提高较对照区更加明显;行为方面,戒烟率在两区都有提高,但干预区提高明显,且差距逐年增大,虽吸烟指数两区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干预区增加平缓,表明干预区对吸烟危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效果较明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区吸烟、戒烟和吸烟指数比较,经Z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促进对于提高人群吸烟有害的知识、态度和促进戒烟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李建新;徐希胜;段秀芳;谢宝元;陈纪春;秦富军;曹天秀;吴锡桂;顾东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成都市恶性肿瘤和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析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死亡在四川省居全死因的第2位,成都市近2 a已跃居首位.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为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策略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肺癌发病率、死亡率,笔者对成都市1980-2004年恶性肿瘤和肺癌发病率、死亡率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廖江;杜其筠;贾勇;魏咏兰;王琼;何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合理剂量

    作者:余国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97例2型DM住院患者通过超声测定下肢动脉,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AS组,161例)、非动脉硬化组(136例),对两组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酸、纤维蛋白原和BMI,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程.结论 2型DM下肢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邵岩;吴慧敏;王玲玲;李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糖尿病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早期大血管病变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2只.以四氧嘧啶50mg/kg尾静脉注射制造糖尿病模型.10周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表现为局限性内膜增厚,中膜浅层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排列紊乱、病灶处内弹力板呈波浪状或交织状排列、有断裂分离现象.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高血糖可能诱导的bcl-2/bax比例下降,促进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凋亡,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焦振山;赵延春;张宏;俞鸣;赵秀兰;王宝亭;卫丽君;赵伟;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醛糖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标记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421例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组(DM)320例,其中123例合并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45例合并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健康对照组(CON)101例]提取外周血DNA设计引物,PCR扩增含AR基因调控区多态标记的目的片断,以限制性内切酶XspI行酶切RFLP分析.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在2型糖尿病和对照组中均检测到AR基因C(-106)T多态标记,CC、CT、TT3种基因型和C、T2种等位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DM组和CON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BDR组和PDR组患者与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相比,CT/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结论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玮琳;于德民;刘德敏;谢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市人民医院恶性肿瘤报病资料分析

    深圳市人民医院于1998年开始恶性肿瘤的发病登记报告,对于分析深圳恶性肿瘤的发病病因以及评价防治效果有重要的作用.现对2001-200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恶性肿瘤的患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李茹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先证者发病年龄对遗传表型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先证者发病年龄对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IR)表型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个2型DM核心家系中186例2型DM先证者和489例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根据先证者发病年龄的四分位数,分别选取低四分位数发病年龄的先证者(发病年龄<42岁)的一级亲属127例(为一级亲属1组)和高四分位数发病年龄的先证者(发病年龄>55岁)的一级亲属118例(为一级亲属2组)进行研究.应用HOMA-IR,△I30/△G30(包括△I30-△G30-1 HOMA-IR-1)分别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一级亲属1组的腰臀围比、收缩压、甘油三酯、HOMA-IR均高于一级亲属2组,△I30△G30、△I30-△G30-1.HOMA-IR-1均低于一级亲属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早发2型DM先证者的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可能具有更明显的IR表型特点和β细胞功能降低.

    作者:陈明卫;杨明功;王长江;王佑民;章秋;包爱民;孙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