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张清义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LC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101例、开腹手术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数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急性胆囊炎早期的理想手术方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的应用管理(综述)

    探讨医院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的应用管理问题.对目前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综合论述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作者:胡玲;刘江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应用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54例病人,不同程度合并脏器功能不全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分别于下腹,上腹置入腹膜透析管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5% BAXTER腹膜透析液每日8000ml灌洗,观察血常规,血尿、腹水淀粉酶,血电解质.结果:54例患者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开喆;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临床病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生物化学内容繁多,学生常感到抽象、枯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临床病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领悟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

    作者:迟雅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猪囊尾蚴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猪囊尾蚴病又名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检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就近年猪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宇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体化探讨

    探讨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问题.随着医改的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而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管理,人为增加成本和造成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割裂.该文通过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体化的建议.

    作者:谭如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6例意识障碍、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明显好转,3例有所改善,1例持续昏迷者无变化.术后颅内感染1例,腹腔段堵管2例,均治疗后好转;1周后复查头颅CT见脑室明显缩小19例,脑室大小无改变者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詹荣举;王国平;刘青;俞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76例中择期手术151例,急诊手术25例,切口长度(5.0±0.5)cm,手术时间(40±25)min,术后平均住院3~5d.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避免了LC及传统开腹术的一些弊端,效果确切,无需特殊器械,便于在基层开展,患者愿意接受.

    作者:王军;苏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51例苯丙酮尿症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筛查出苯丙酮尿症的患儿给予及时干预,避免痴呆儿的发生.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充分哺乳6次以上,采集足跟血滴于专用滤纸上,采用荧光方法测定血中苯丙氨酸(phe)的含量.结果:筛查973907例新生儿,检出苯丙酮尿症(PKU)151例,其中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7例,发病率1/6443.结论:通过PKU患儿早期筛查的结果分析,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孙巧玲;崔琼;陈建华;李君;沈国珍;胡美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探讨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城乡居民享有逐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卫生院的一项重要职能.某院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模式、量化绩效考核、细化经费补助,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作者:江孝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纤溶异常与PIH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并动态复查CT确定有无PIH发生,随访1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凝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APTT延长、PT延长、Fbg下降都与PIH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TT改变与PIH发生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PT、APTT、Fbg变化可作为预测PIH发生的指标之一,对早期APTT、PT延长而Fbg下降者更应积极连续复查头颅CT,以期更加及时诊断PIH的发生.

    作者:詹结民;胡建成;刘健;朱子进;张丰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7例晚期胃癌患者中,肿瘤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46例(A组),姑息性非切除手术21例(B组).收集两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术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1);术后近期A组较B组生存质量提高(P<0.05).结论: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周理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井下煤矿工人和地面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比较

    目的:调查比较井下作业煤矿工人和地面作业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3名井下煤矿工人和219名地面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煤矿工人SCL-90总分、总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等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并有极显著性差异.井下矿工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地面矿工,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煤矿工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井下煤矿工人的心理问题较地面作业煤矿工人更为明显,应加强心理健康综合性干预.

    作者:钟明贵;刘雷;李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的疗效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快,随访时间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术后复发率低的一种疝修补术,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腹股沟腹膜前间隙UPP三维网片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开放式经腹股沟入路腹膜前间隙UPP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效果.方法:30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6例采用腹膜前间隙UPP修补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Rutkow组低于UPP组(P<0.01).在手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方面Rutkow组明显高于UPP组(P=0.002).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UPP术术后异物感轻,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者,建议用UPP术式.

    作者:姜勇;胡孔旺;熊茂明;张嘉伟;黄鹏;盛龙;董添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型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型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MDCT证实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36例影像资料.结果:MDCT及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光片不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和脱位,它能整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的部位、受累的范围、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碎骨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虽然在敏感性上和X光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分型上明显优于X线片,能准确的进行骨折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CT及后处理技术对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骨折的分型,对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啸峰;钱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结合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分型,分析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7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及凸阵、线阵探头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总结不同病理分型的声像图表现.结果:12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13例,漏诊14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阑尾自身和阑尾周围不同程度的改变.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可初步提示阑尾炎的分型,可作为协助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吴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60~82.5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用盐酸布比卡因,两组均选择L2-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麻醉,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生命体征、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改良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小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出生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病房护士从各个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本科室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降低或没有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重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病死率,阴道残端出血,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尿潴留,术后阴道出血等).结论: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葛宜群;马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地震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四川绵阳市游仙区175名医务工作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与安徽省合肥市社区144名医务工作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灾区医务人员SCSQ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r=0.357,P<0.01)及各因子分(P<0.05~0.01)呈正相关;积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各项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灾区医务人员低,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朱道民;李泽爱;刘刚;刘勇;张爱国;董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科收治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治疗,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依达拉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少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