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峰;孙强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接触途径感染.76%~83%的学生知道性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89.9%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68%的学生知道有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8%左右的学生了解吸毒者服用美沙酮可以阻止吸毒、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结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健康教育要融入更深一层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猪囊尾蚴病又名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检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就近年猪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宇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病房护士从各个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本科室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降低或没有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重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病死率,阴道残端出血,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尿潴留,术后阴道出血等).结论: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葛宜群;马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方法:对21例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儿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甲氨蝶呤的治疗对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完全缓解有重要意义;多关节炎者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小板的增高,不利于疾病的缓解;年龄小的患儿和女性患儿远期致残率较高.结论: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差,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在病情反复发作>5年的患儿,均发生了破坏性的关节病变.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甲氨蝶呤在内的联合方案,缩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和减少其剂量,监测各种感染的发生,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76例中择期手术151例,急诊手术25例,切口长度(5.0±0.5)cm,手术时间(40±25)min,术后平均住院3~5d.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避免了LC及传统开腹术的一些弊端,效果确切,无需特殊器械,便于在基层开展,患者愿意接受.
作者:王军;苏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芎芷石膏汤加味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近3年间的32例头痛病例,辨证属肝经风火者,采用芎芷石膏汤加味治疗.结果:芎芷石膏汤加味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型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MDCT证实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36例影像资料.结果:MDCT及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光片不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和脱位,它能整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的部位、受累的范围、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碎骨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虽然在敏感性上和X光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分型上明显优于X线片,能准确的进行骨折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CT及后处理技术对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骨折的分型,对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复杂髋臼骨折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啸峰;钱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500例合并老年病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积极护理,患者情绪稳定,手术顺利,并发症少.结论:用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较为安全有效,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顺利度过手术关,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田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快,随访时间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术后复发率低的一种疝修补术,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4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3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1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2例为恶性混合瘤,1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3例,均为恶性肿瘤.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部位、大小、良恶性及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有准确的定位、定性,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玲;汪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6例意识障碍、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明显好转,3例有所改善,1例持续昏迷者无变化.术后颅内感染1例,腹腔段堵管2例,均治疗后好转;1周后复查头颅CT见脑室明显缩小19例,脑室大小无改变者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詹荣举;王国平;刘青;俞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 SAP患者,随机均分为肠外营养组(A 组,n =25)和肠内营养组(B组,n =25),A组给予全肠外静脉营养7d,B组患者早期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7d,采集两组患者发病当日及第4、7d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T细胞亚群数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B组(肠内营养组)患者第4、7d CD3+、CD4+/CD8+值较A组(肠外营养组)有显著的升高(P<0.05),而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苏勤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髓治疗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100例干髓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塑化治疗和牙胶冷测压充填,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重新治疗的患者,2年的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消失,X线显示根尖周有新骨形成占92%.结论:干髓治疗失败率较高,重新采用根管再治疗和塑化治疗后能大大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朱光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结果:本术式切口小、术时短、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切口美观、恢复快.结论:小横切口式较传统手术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并动态复查CT确定有无PIH发生,随访1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凝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APTT延长、PT延长、Fbg下降都与PIH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TT改变与PIH发生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PT、APTT、Fbg变化可作为预测PIH发生的指标之一,对早期APTT、PT延长而Fbg下降者更应积极连续复查头颅CT,以期更加及时诊断PIH的发生.
作者:詹结民;胡建成;刘健;朱子进;张丰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四川绵阳市游仙区175名医务工作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与安徽省合肥市社区144名医务工作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灾区医务人员SCSQ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r=0.357,P<0.01)及各因子分(P<0.05~0.01)呈正相关;积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各项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灾区医务人员低,不同的应对方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朱道民;李泽爱;刘刚;刘勇;张爱国;董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硫唑嘌呤后未再出现急腹痛.结论:硫唑嘌呤可以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的复发率.
作者:黄庆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结果:42例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中,经钬激光碎石一次取净结石40例,2次钬激光碎石取净结石2例.42例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常规放置双J管,双J管留置时间30~60d,平均35d.术后回访效果满意.结论: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佳选择.
作者:陈满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及治疗.方法:对43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子痫患者多,且多自然分娩.后期患者少且多剖宫产分娩.有1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经抢救后结局良好.产后出血5例.新生儿死亡3例,均为自然分娩.结论:子痫应采取相应解痉、镇静、降压、终止妊娠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剖宫产是主要的分娩方式.加强监护,术后充分的镇痛、镇静与解痉治疗协同,可以有效避免再发生子痫和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强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60~82.5kg,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用盐酸布比卡因,两组均选择L2-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麻醉,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生命体征、肌松效果、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改良Bromage评分:A组与B组比较,小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P<0.05);两组均未见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出生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活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