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吴克霞

关键词:腹腔镜, 妇科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25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认为腹腔镜治疗具有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及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也认为,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关键.结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使用改变了护理的观念,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难度.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虚拟人体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数字化虚拟人体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形象直观、立体感强的三维动态图像资料及形态学参数,重建的三维图像不仅能再现器官组织的整体三维空间形态,也可以任意角度展示或切割显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像,还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动态旋转,借此三维立体视觉,可以精确、定量化地研究各结构的空间关系、提供人体解剖结构三维参数、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以及为生物材料(如假肢、电子耳蜗、人工关节等)的设计制造提供形态及生物力学方面的数据资料,还可以用于解剖教学、辅助医学培训等方面.

    作者:方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眩晕患者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眩晕患者的发病特点和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诊眩晕患者两个年龄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急诊眩晕患者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2例(51.7%)、耳源性眩晕33例(27.5%)和脑卒中18例(15.0%).老年组前3位病因依次为颈椎病18例(15.0%)、良性阵发性位王性眩晕14例(11.7%)和高血压11例(9.2%);非老年组依次为颈椎病17例(14.2%)、梅尼埃病7例(5.8%)和高血压5例(4.2%).结论:急诊眩晕两个年龄组均可发病,病因复杂多样,不乏危重症和少见病,应尽快明确诊断.

    作者:范新生;刘志军;徐非凡;胡小明;吕学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8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方法:对8倒SNL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儿童SNL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中曾有4例误诊,误诊率50.0%,需与淋巴结结棱、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结论: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王晓光;李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在进行光动力治疗前、中、后给予相应护理.护理重点是细心作好各项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避光措施及防止和处理光过敏;术中协助医生准确实施各项操作,确保正确、及时、安全的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临床症状8例缓解,1例出现皮肤光敏反应,1例术后3天出现大出血.结论:PDT是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是患者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选择.

    作者:秦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显微输卵管吻合术108例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输卵管吻合复通率的可行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8例患者施行输卵管吻合术,并随访观察1年.结果:108例施行输卵管显微吻合术后,通畅率达100%,子宫内妊娠105例1(97.2%).结论: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精度;另外,输卵管吻合前加压通水及术后早期通水,对吻合术复通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钱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安全应用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选择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方法:将儿内科120例住院惠儿随机分为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和安全静脉留置针组(试验组),对比两组留置针使用效果.结果:普通留置针与安全留置针引起针刺伤差异有显著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安全留置针,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医护的职业安全性.

    作者:黄丽华;金利萍;许茂莲;陈孝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急救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常见急症之一,可经呼吸道,消化道迅速吸收,也可经皮肤粘膜吸收,总结10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正确及时的诊断,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早期彻底洗胃清除毒素尽快阿托品化,正确掌握阿托品用量,根据病情随时调整阿托品用量,呼吸功能支持,气道管理,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白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30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20例,中外1/3处骨折10例.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10个月以上,骨折完全临床愈合.结论: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中外1/3处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常维东;邵松;吕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1例临床护理体会

    报道1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认为有效地预防复发,阻止病情进展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者:邓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1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411例真茼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采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真茵,用德灵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ATB-Expression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11株真菌共有11种,以白色念珠茵为主.各种真茵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其它5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必须提高真茵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茵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杨佰侠;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致孕产妇死亡29例分析

    目的: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及特点,减少孕产妇死亡.方法:通过对5年来本市死亡孕产妇个案调查和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明确的死亡原因并抽取其中典型的病例.结果:29例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均为可避免死亡.结论:在经产妇分娩过程中,不正确使用宫缩剂和不规范操作剖宫产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未及时识别和不能有力救治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大平;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中专卫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中专卫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多的时期.中专卫校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本文对中专卫校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作粗浅的探讨.

    作者:王雅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切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内的疗效及安全性.120例息内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0例上消化道息内,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探讨医院质量管理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分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成效.

    作者:槐玉昌;宋童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析心血管系统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及教学体会

    药物相互作用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常见原因,有些不恰当的药物联合会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在心血管系统药理教学中需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的讲解,以便学生记忆和更合理地用药,也适应临床广泛的联合用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秀琴;王嗣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络磺钠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络磺钠的有关物质.方法: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0.12%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91∶9)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63nm.结果:卡络磺钠的检测限为0.6ng,卡络磺钠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卡络磺钠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士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面对职业危害如何做好防护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及临床总结,针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护.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有效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龚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营养疗法中常见问题的观察及护理

    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是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是一种维持病人生命,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其实施中对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全面.作者就静脉营养支持疗法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以下综述.

    作者:姚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保留灌肠的护理

    目的:增强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3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同时均给予药物保留灌肠.结果:33例患者中21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其中好转类有2例分别在6个月和14个月后复发再次住院治疗.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保留时间长,利于被充分吸收,增强疗效.

    作者:林承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药治疗调查

    目的:为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对两个月内出院的233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首次住院患者133例,多次住院患者10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均为氯氮平,其中多次住院患者高于首次住院者: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多次住院组明显高于首次住院组;首次住院组单一用药多于多次住院组,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的比例明显少于多次住院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大荆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上首次住院组少于多次住院组.

    作者:刘勇;杨琪;杨丽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