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香琼;李举;张勤;兰亚佳
目的 了解徐州铁路职业伤害流行特征,为铁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1至3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75至2015年徐州铁路发生职业伤害案件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职业伤害的人口社会学、时间、工作、伤害类型和伤害性质等特征.结果 1975至2015年徐州铁路职业伤害、达级伤害、职业伤害死亡人数分别为804、558、4人,职业伤害发生率为0.07‰~5.87‰,达级伤害发生率为0.03‰~ 1.50‰,年均职业伤害和达级伤害发生率分别为0.79‰、0.55‰,职业伤害死亡率为3.95×10-3‰,职业伤害发生率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6~30岁和工龄11~15年职工发生职业伤害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8.03%和19.28%;男性职工职业伤害所占比例(88.56%)高于女性职工(11.44%),文化程度低的职工职业伤害所占比例较高;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多集中在2:00~3:00和16:00~17:00,且8月、第1季度职业伤害所占比例较高;不同年度间职业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546.121,P=0.000);不同年度职业达级伤害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 981.623,P=0.000).部门职业伤害主要为机务部门(26.12%),岗位以调车工为主(25.00%);职业伤害类别以车辆伤害为主(37.31%),职业伤害部位以上肢多见(34.87%);职业伤害性质多为骨折(46.89%),职业伤害程度以轻度为主(73.47%);引起职业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违规操作(47.64%)和安全意识不强(28.36%).结论 徐州铁路职业伤害发生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不强是职业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铁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强化重点岗位职业伤害干预,减少或杜绝铁路职业伤害发生.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石英石加工厂粉尘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和改进效果.方法 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防护设施的调查与检测.结果 该企业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0.64%,定性为矽尘;改进前该企业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的浓度分别为1.6~9.7 mg/m3和0.5~2.9 mg/m3,超标率分别为100.0%和90.6%;采取设置除尘房、加装刀具防护装置、引进先进设备等改进措施后,矽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2.0 mg/m3,超标率为8.4%,而矽尘(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0.7 mg/m3,超标率为0;改进后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8、-2.379,均P<0.05);超标率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71、3.029,均P<0.05).结论 该企业采用独立除尘房、水洗除尘的方式以及增加刀具的防护装置等改进措施,技术可行,防护效果较好.
作者:廖阳;岑子博;舒友梅;陈琳;卢苏萍;邓颖聪;张维森;刘移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噪声污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十分普遍,已是主要的环境公害之一[1].工业噪声作为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危害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噪声除了会造成劳动者听力受损外,还会从生产单元排放到环境中,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保护企业周围居民的健康,维持其正常生活质量,在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域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世界多个国家也都为此制定了相应标准.我们对这类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张敏;刘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评估江苏某地区二甲基甲酰胺(DMF)使用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探索适合DMF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方法 以江苏DMF使用企业为对象,于2013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分别利用上述3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估DMF的职业健康风险.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的非致癌风险值(危害商数,HQ)=暴露浓度(EC)/吸入毒性参考值(RfC);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的风险指数(Risk)=[危害等级(HR)×暴露等级(ER)]1/2;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等级=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结果 EPA吸人风险评估模型评估DMF使用企业所有车间(干法、湿法、印刷)和岗位(涂台、配料、放卷、收卷、辅助)的HQ均超过1(高风险);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干法、湿法和印刷车间风险等级分别为3.5(高风险)、3.5(高风险)和2.8(一般风险),涂台、配料、放卷、收卷和辅助岗位的风险等级分别为4.0(高风险)、4.0(高风险)、2.8(一般风险)、2.8(一般风险)和2.8(一般风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评估涂台、配料、收卷、放卷和辅助岗位的风险指数分别为42(高度危害)、33(高度危害)、23(中度危害)、21(中度危害)和22(中度危害).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的评估结果比较一致,干法、湿法车间以及涂台、配料岗位属于高风险,印刷车间和收卷、放卷、辅助岗位属于一般风险;而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车间和岗位的风险判定均为高风险.结论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综合考虑了健康效应、暴露情况和作业条件,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DMF引发的职业健康风险.
作者:吴智君;徐波;江海;郑敏;张蔓;赵文锦;程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叔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叔丁醇,2%异丙醇-二硫化碳溶液解吸,经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的聚乙二醇(DB-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 该方法叔丁醇检出限为0.2 mg/L,定量下限为0.6 mg/L,线性范围为0.6~2 264.0 mg/L,低定量浓度为0.4 mg/m3(以采集1.5 L空气样品计);该方法重现性好,批内精密度为2.8%~3.2%,批间精密度为3.8%~5.7%,解吸效率为93.9%~98.1%,采样效率为95.8%~ 100.0%,100 mg活性炭的穿透容量大于7.1 mg,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4 d.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叔丁醇的测定.
作者:李添娣;刘奋;谢玉璇;陈剑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腕管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5年5至12月,以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集的29例(58腕)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40腕)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腕管正中神经、9条肌腱及腕横韧带的形态和回声;测量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内径和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结果 观察组手臂振动病患者中10例腕管正中神经有卡压,其中3例为双腕管正中神经卡压,包括神经卡压13腕(23%),无神经卡压45腕(7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神经卡压的手臂振动病患者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增厚、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7、-4.385,P<0.05);而观察组无神经卡压手臂振动病患者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和豌豆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显示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腕管内容物的影像学变化,对手臂振动病神经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彦芝;叶志宏;杨婉玲;朱吉修;卢琼洁;苏伟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3年6月和2015年4月,某制药厂分别有多名职工因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且病情反复,长时间不能确诊.2013年6月首例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随后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应急体检时,发现另3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时隔1年多,该单位再次出现3人群体性发病.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银姬;诸贤含;胡祖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监管部门对职业卫生的执法力度和知识宣传加大,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在职业病的一级预防中,改革生产工艺,使用无毒原材料等措施因受到科技水平限制,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改进;而防尘防毒工程技术则发展较快,特别是工业通风技术,能有效地降低作业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工业通风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中.工业通风是利用气流来控制作业环境中的空气,也就是利用新鲜气流来稀释、置换和排除作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以及改善恶劣的微小气候,使作业人员可能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降至低.工业通风按照通风范围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按动力来源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影响通风效果的因素除了通风量,更重要的是气流组织方式.局部通风装置因其消耗的能量小、建造和使用的成本低、效果好而普遍采用,但是对于毒物释放源分散、毒物挥发性强的作业环境仅靠局部通风而忽略了全面通风和气流组织则难以达到消除和净化污染空气的目的.我们对3个典型通风和气流组织存在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为职业卫生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本文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的检测布点和数量按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操作,采样和检验方法按照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的GBZ 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执行,通风量和换气次数按照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附件A计算.
作者:潘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丙酮,又名二甲基酮,为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化工原料及化学试剂等;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麻醉作用,但未见皮肤接触丙酮引起烧伤的相关报道.2015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丙酮烧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莉;黄伟琪;赵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深圳市某大型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910名流动工人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填写.自报心理健康状况以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该企业流动工人自报焦虑症状阳性者占7.2%,自报抑郁症状中重度者占25.4%,自报一般健康状况较差者占76.4%;不同年龄流动工人对自报抑郁症状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68,P<0.05),对自报焦虑和一般健康状况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16、12.498,均P>0.05);流动工人对工作环境职业危害担心程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抑郁=47.289,X2一般健康=21.087,均P<0.05);流动工人工作感受不同对自报抑郁和自报一般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抑郁=52.406,X2一般健康=17.327,均P<0.05);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的不同对自报抑郁状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14,P<0.05);是否愿意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对自报焦虑状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5,P<0.05).结论 流动工人自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年龄、是否对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担忧、重视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个人心理健康有关,应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及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孙正海;吴子俊;党卫民;王淑文;林琳;褚红玲;周金鹏;周天航;李思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现状,分析WMSD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WMSD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至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新疆三级医院8家、二级医院4家的护理人员,共计842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岗的护理人员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重症、手术麻醉室等科室,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回收2851份,回收率为95.00%;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为78.58%,不同身体部位WMSDs患病率分别为腰部63.36%、颈部61.79%、肩部52.52%、背部41.83%、膝部35.56%、踝足33.35%、手腕26.02%、髋臀23.41%、肘部17.62%.不同年龄和工龄的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29、27.73,均P<0.01),且护理人员WMSDs患病率有随年龄和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X2趋势=22.94、17.5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工龄≥6年、重症急诊、门诊、手术麻醉室、每周工作时间>40 h、身体状况差和工作劳累度高是护理人员WMSDs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护理人员颈部、肩部、背部、腰部WMSDs患病情况较严重,且不同年龄、工龄、科室、性别、身体状况和每周工作时间的护理人员患WMSDs的风险不同.
作者:颜萍;李富业;杨益;王亚南;黄阿美;姚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面对我国职业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对职业病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必然要求.基于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1]管理体系的优越作用,利用DRGs适时更新和修改职业病名单,使职业病的管理接近国际化水平.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将职业病目录进行分类和编码,形成系统并纳入国家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改善目前职业病名单更新滞后和部分职业病编码缺失的现状,提高职业病统计的准确性和管理的规范化.我们通过介绍DRG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与职业病名单和编码的关系,以期加强职业病名单和编码的规范化管理,为职业病的预防、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秀芳;赵红宇;冯艳慧;刘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生产企业辐射源项剂量监测及估算结果,了解其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电离辐射剂量状况.方法 收集该企业工作场所控制区及监督区岗位电离辐射的监测数据,对直接或通过公式估算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稀土矿生产企业工作场所控制区与监督区α表面沾污活度大值为0.35 Bq/cm2,小值为0.01 Bq/cm2;β放射性表面沾污活度大值为18.8 Bq/cm2,小值为0.22 Bq/cm2;工作场所14个监测点工作人员职业性照射年有效剂量大值为1.641 mSv/年,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493 mSv/年,均未超出工作人员管理限值(5 mSv/年),但超出公众照射管理限值(0.25 mSv/年);离子型混合稀土氧化物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测定值为0.9.结论 该企业职业性照射年平均有效剂量未超出工作人员管理限值,但超出公众照射管理限值;应重视该类企业重点辐射工艺,尤其是对公众的防辐射工程.
作者:张万峰;唐侍豪;谭强;刘移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面膜结合皮肤护理及离子导入治疗化学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选择化学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96例,其中治疗1组60例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和皮肤护理,治疗2组36例采用中药面膜、皮肤护理及离子导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各疗程末用温哥华色素瘢痕评定量表测定患者皮肤色素差,记录各疗程末医患双方体验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组和2组患者治疗前受伤部位色素沉着区皮肤色差得分分别为2.0±0.4和1.9±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第1、2、3疗程末色差得分明显低于治疗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第1、2、3疗程末色差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8.485、15.600,均P<0.01);治疗1组第1、2、3疗程末色差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8、7.746、18.590,均P<0.01).治疗2组第1、2、3疗程末医务人员和患者体验评估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和治疗1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1,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过敏及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面膜结合皮肤护理是治疗化学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有效方法,结合离子导入效果更佳.
作者:王洋;许湧;李红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公交司机职业性下肢肌肉骨骼疾患(MSD)患病现状和职业应激情况,探讨职业应激与下肢MSD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公交司机下肢MS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5年6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成都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8名公交司机,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等资料,分别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问卷、Nordic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测定其职业应激和MSD的发生情况.结果 公交司机下肢MSD患病率为51.2%,大腿/臀、踝/足、膝MSD患病率分别为36.8%、32.2%、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付出低回报是公交司机下肢MSD的危险因素,下肢、大腿/臀、膝、踝/足的OR值分别为3.96 (95%CI:2.19~7.18)、3.86 (95%CI:2.05~7.28)、2.47(95%CI:1.30~4.70)和2.45(95%CI:1.32~4.56).结论 职业应激与公交司机下肢MSD患病风险的增加有关联.
作者:廖香琼;李举;张勤;兰亚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适用性、常用内容、操作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通过查阅文献数据库、收集调查问卷和标准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开展2轮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调查方式为邮寄纸质调查问卷、邮件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以及网上调查问卷,共回收111份问卷.结果 GBZ 1-2010适用性调查共收到23家单位对标准76个条目的156条意见,共提炼亟需解决的13个重点技术问题;GBZ 1-2010应用情况调查显示,使用GBZ 1-2010较多的前3位工作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82.0%)、讲课/培训(65.8%)、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64.9%);GBZ 1-2010常用的标准内容分别是第六部分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90.1%)、第五部分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87.4%)和第七部分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85.6%);操作性评价结果显示,第四部分总则、第五部分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第六部分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第七部分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第八部分应急救援、附录A正确使用说明、附录B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分值分别为2.6、3.1、3.5、3.8、3.2、3.3、2.6.对需要修改的GBZ 1-2010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11位调查对象中,认为需要修改多的是第五部分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51.4%)和第六部分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51.4%);对GBZ 1-2010需要修改的重点技术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需要增加的内容分别为生物因素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要求(51.4%)、工作场所防尘的技术参数(48.7%)、工作场所防毒的技术参数(46.9%)、新风量的质量与限值要求(46.0%)、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条件(46.0%)、联合厂房的卫生设计要求及其依据(45.1%)、医学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与资质要求(45.1%).结论 GBZ 1-2010的操作性较强,主要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讲课/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面;需要加强该标准的贯彻落实,并对重点技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作者:鲁洋;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分析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性噪声分布特点、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情况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对噪声的防护措施.方法 于2015年6至10月,选择中国海洋石油6个生产规模相近的石油平台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了解海上石油平台噪声危害的现状.结果 现场373个噪声测量点位中,噪声水平≥80 dB(A)的点位数占69.7%;噪声设备区域196个噪声测量点位中,噪声水平≥80 dB(A)的点位数占86.7%;非噪声设备区域177个噪声测量点位中,噪声水平≥80 dB(A)的点位数占50.8%.平台上使用的耳塞实际声衰减量为18.6 dB(A),正确佩戴情况下,其防护噪声大值为103.6 dB(A).室内作业工种日接触噪声时间为0.5~1.0h,40 h/周等效声级(LEX,W)值均符合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85 dB(A)];室外作业工种日接触噪声时间为6.0~8.0h,其LEX,W值超标率为53.7%.两组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水平不同,室内作业工种LEX,W值[(69.8±3.4)dB(A)]明显低于室外作业工种[(85.5±3.5)dB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上石油平台噪声源分布较集中,噪声设备对非噪声设备区域影响较大;室内作业和室外作业工种接触噪声水平差异大,噪声防护主要依靠个体防护用品.
作者:宁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溴脱氧核苷尿嘧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BrdU-ELISA)局部淋巴结实验,评价3,4-双(4’-氨基呋咱基-3’)氧化呋咱(DATF)对小鼠皮肤的致敏性.方法 选择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高、中、低剂量DATF组、阳性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高、中、低剂量DATF组分别给予50%、25%、10%(0.50、0.25、0.10 g/ml)的DATF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1%2,4-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溶剂对照组给予丙酮/橄榄油(4∶1).给药结束后,取耳后淋巴结并制备细胞悬液;采用ELISA法检测BrdU掺入测定细胞增殖水平,计算BrdU标记指数(LI)和刺激指数(SI)为1.6时的受试物浓度(EC1.6).结果 各组小鼠耳廓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TF无皮肤刺激性;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高剂量DATF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淋巴结重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BrdU LI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DATF组SI分别为6.1、8.8、12.1,DATF的EC1.6为2.2%,可确定DATF为极强致敏物质.结论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442 B项(OECD TG442B)实验指导原则判定,DATF对小鼠皮肤具有极强的致敏性.
作者:王鸿;高俊宏;刘志永;岳红;高永超;薛震;张志忠;周彦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包括中心性肥胖、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其关键病理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已有糖尿病患者1.139亿,发病率高达11.6%;高血压患者2.7亿,发病率高达20%[1-3].代谢综合征的广泛发病及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代谢综合征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引起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二者是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和血压升高的关键.但是,单纯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并不能完全解释代谢综合征发病,部分人体型正常也容易罹患糖尿病等代谢异常性疾病.2014年,Potera指出PM2.5的毒性作用已经不局限于肺脏,它会通过炎症反应介导糖尿病发病以及代谢异常的病理变化[4],并有一系列文章报道了这一现象[5-9].因此,PM2.5可能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就PM2.5对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孔祥敏;章军;刘翠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更新对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诊断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9至11月,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4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120例职业性噪声聋和噪声作业观察对象病例,采用新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和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别计算、评定各病例听力情况,比较听阈值和诊断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GBZ 49-2007 和GBZ 49-2014诊断标准计算的语频听阈值/听阈加权值分别为(30.53±9.92) dB、(32.76±9.71) dB,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为(57.36±13.14)dB、(57.51±13.18)dB;听力评定分级为观察对象(非职业性噪声聋)的分别为30、23例,职业性噪声聋分别为90、97例.与GBZ 49-2007比较,GBZ 49-2014标准语频听阈值/听阈加权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而高频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分级评定结果配对X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GBZ 49-2014计算的听阈加权值高于GBZ 49-2007标准计算的语频听阈值,但未导致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增加.
作者:郭美琼;罗孝文;郭翔;林辉;何坚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