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戊二醛气化消毒的效果及应用研究

尹湘毅;张国琇;丁艳;张皖瑜

关键词:戊二醛, 气化消毒,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摘要: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过气化消毒柜气化用于临床物品消毒,为研究其实际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20g/L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AJSJ消毒柜内温度44℃条件下气化熏蒸,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繁殖体作用2 h,杀灭率达100%,并可完全破环载体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的抗原性.结论,20g/L强化戊二醛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气化消毒,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灭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消毒现况调查

    为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消毒现况,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对全市老年护理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大部分医院环境整洁,总体布局较合理,能做到清洁区与污染区分隔.90%医院安排专门消毒员,其中专职消毒员占23.15%,兼职消毒员占76.85%.72.5%医院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的方法洗手,手消毒剂中,碘伏消毒液占34%,含氯消毒剂占60%.医院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和消毒设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空气消毒合格率只有66%~71%.结论,老年护理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较完善,但需要加强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严格洗手消毒制度.

    作者:周艳冰;沈伟;苏怡;吴瑞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毒效果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消毒效果的评价是消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将消毒处理后的样本转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或进行活菌计数,以定性或定量数据评价消毒效果.

    作者:王庆培;张文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使用中消毒剂不合格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然而在对消毒剂的监测中常常发现消毒剂存在污染超标的现象,分析原因多由于操作者不正确使用所致.因此只有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龚瑞娥;冯丽;吕一欣;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戊二醛在使用过程中浓度变化的观察

    目前内窥镜的消毒多数采用戊二醛.戊二醛消毒液的有效浓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用于内窥镜消毒的碱性戊二醛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为配制后14 d内.为观察戊二醛使用过程的有效性,对浸泡过内窥镜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有效浓度的跟踪测定.

    作者:黄曼丽;林瑞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毒剂杀病毒机理及效果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病毒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非细胞微生物,目前已发现有700余种与型别的病毒可使人致病,近年暴发的SARS和禽流感都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促进了全社会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视.

    作者:吴清平;张晓煜;阙绍辉;邓金花;张菊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现场检测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几点建议

    <消毒技术规范>对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检测条件、方法及判定标准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如现场测定时影响因素多,测定条件难以控制,携回实验室测定工作量大且影响消毒工作.

    作者:庞振清;祁业敏;王刚;宋玉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空气清菌片用于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空气清菌片主要由荆芥、迷迭香、丁香罗勒等十几种植物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外观呈桔黄色,气味芳香.为了解其对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广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银花复方洗手液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为研究金银花复方洗手液体外抗菌作用,选用抑菌环试验和手消毒现场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金银花复方洗手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1.98、13.65、11.47和11.03mm.该洗手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等细菌繁殖体分别作用1、3、5和10 min,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以该洗手液原液进行擦拭1 min,对手上自然菌平均减少对数值分别为1.42和1.38.该洗手液原液对家兔皮肤、眼刺激反应积分均为0.结论金银花洗手液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和杀菌作用,对试验动物皮肤和眼无刺激性.

    作者:王桂亭;王皞;宋艳艳;冯月秋;王志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腔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近年来,口腔医疗机构在传播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方面的情况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辖区内口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消除交叉感染发生隐患,我们于2004年对26家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军;柳艳静;刘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紫外线灯有效辐射强度的变化条件与相应检测方法的研究

    为了解影响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的因素,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测定仪对不同距离、不同电压和不同角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随电压增高辐射强度增加,电压每升高10 V,辐射强度升高10μW/cm2;随照射距离加大,辐射强度降低,二者呈指数负相关.测试点与紫外灯管纵轴夹角减小,辐射强度测定值下降,夹角由90°变为30°,辐射强度由92 μW/cm2下降到16 μW/cm2,且不与夹角的余玄值相关.结论,电压是影响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照射距离和辐射角度与紫外灯辐射强度有关,但可以通过合理安装加以调整.

    作者:肖太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采用现场抽检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区医疗机构消毒后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为97.02%~99.32%;医务人员手检测合格率为95.08%~100%;空气消毒质量合格率为77.26%~100%;消毒液检测合格率为95.77~10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合格率为83.69%~100%.各类医院污水检测合格率为66.67%~97.83%,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发展不平衡,管理存在死角,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靳凯歌;甄翠玲;蔡伟;李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常用无菌物品延长保存期限方法的观察

    无菌物品法定有效期为7~14 d,凡超过有效期时限,必须重新灭菌.有些无菌包是备用的,如救护车、抢救车上的气管切开包、穿刺包等,这些物品在备而不用或很少使用的情况下,反复灭菌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加速了物品器械的损耗.

    作者:王燕;刘薇;王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过氧丁二酸消毒液杀菌效果的试验研究

    过氧丁二酸属过羧酸类化合物,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以含500 mg/L过氧丁二酸消毒液对布片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 min,杀灭率均达99.99%.以含5000 mg/L过氧丁二酸的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率均达99.99%.该消毒液原液在37℃环境下放置3个月,过氧丁二酸含量平均下降率为1.5%.结论,过氧丁二酸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性能稳定.

    作者:王银屏;马菲;刘贤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保存无菌镊子的细菌学评价

    采用细菌学评价方法对两种方法保存无菌镊子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20g/L戊二醛消毒剂湿式保存1周,合格率可保持在95.8%;用干式保存法,2 h后即出现阳性,6 h后合格率只有84.9%.结论,用灭菌剂湿式保存无菌镊子比干式保存法有效时间长,但灭菌剂保存使用时需要冲洗,比较麻烦.

    作者:何少璋;周惠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消毒质量调查

    为贯彻<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了解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采用现场检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6所省级医院软式内镜及附件采样83份,合格率56.63%;腹腔镜及各种器械钳采样67份,合格率95.52%.4所市级医院胃镜共监测126份样,合格率47.20%.从内镜采样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5.56%,大肠埃希氏菌11.11%,铜绿假单胞菌8.73%,HIV抗体初筛阳性1例.结论,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其中软式内镜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较低.

    作者:杨锦玲;杨怀;黄山;龚廉坚;郑越萍;夏贵喜;刘若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效应

    季铵盐类(Q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及在溶液中聚集等基本特性外,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等生物效应.发现季铵盐类表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并作为消毒剂应用已具有近百年历史,经过研究开发,现已有很多种季铵盐类(单链和双链化合物)消毒剂和卫生产品问世[1~3].

    作者:赵旭娜;张高勇;丁进亚;赵薇;董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心负压墙壁接口处细菌污染调查

    中心负压吸引(墙式集中负压吸引)是医院的基本装置,目前负压吸引体系的储液瓶及其连接的吸引管的消毒已列为护理常规.但负压吸引装置中墙壁吸引管接口由于是固定装置难以拆卸,对其清洗消毒有所忽略,成为消毒盲区.

    作者:侯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消毒杀菌机对供应室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为使供应室内空气质量达到Ⅱ类环境消毒标准,我院采用KDSJ型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经过两年的使用及生物学检测证明杀菌效果满意.

    作者:宋艳丽;罗李之;昝东华;黄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几点意见

    医院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器械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自实施以来,在执行的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对规范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王海清;田光琼;刘琼珍;徐佳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大克消毒液杀菌效果与毒理学研究

    克大克消毒液以聚六亚甲基胍为主要杀菌成分,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对其杀菌效果和毒理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含2000 mg/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作用3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99.99%以上;用3750 mg/L该消毒液作用5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9%以上.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该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bw;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蓄积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口服毒性属于无毒类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

    作者:张玮;史晓滨;孙燕晓;李子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