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洁待灭菌包的卫生质量监测结果

樊红卫;游卫红;张明磊;朱清;曲慧英

关键词:清洁, 待灭菌包, 卫生质量, 灭菌物品, 质量监测, 无菌状态, 供应室, 制作, 科室, 包装
摘要: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因此,为了解我院各科室制作的清洁待灭菌包的卫生质量,对全院198件清洁待灭菌包进行质量监测.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清洁待灭菌包的卫生质量监测结果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因此,为了解我院各科室制作的清洁待灭菌包的卫生质量,对全院198件清洁待灭菌包进行质量监测.

    作者:樊红卫;游卫红;张明磊;朱清;曲慧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灸消毒灭菌管理

    传统的针灸针消毒是用75%酒精进行擦拭,由于针灸要穿过皮肤进入无菌组织内,属高危医疗器材,针灸针必须达到灭菌.近几年来对针灸治疗进行了质量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作者:曹力;许建阳;武媚;袁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对含氯消毒液浓度影响的观察

    临床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常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在对浸泡注射器消毒液的浓度化学监测中,常发现配制后不久的消毒液浓度下降,观察发现是由于注射器残留的药物直接影响含氯消毒剂浓度.为了减少残留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保证消毒效果,试验观察了30种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旭畅;陶西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博州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我们于2000~2004年对博州各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进行监督采样.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军;刘莉莉;范李阳;黄浩;许代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报告

    为了解肇庆市各级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情况,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肇庆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总合格率为67.22%,均未检出致病菌.从综合性医院、基层医院、专科门诊、企事业单位医疗室至乡村卫生室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依次降低,高为80.31%,低者为36.7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肇庆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有待于加强管理,进一步改善.

    作者:黄雪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输液反应与洗手设施污染调查

    输液反应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002年8月我院某病区一天内连续发生8例输液反应,为查找引发输液反应的原因,我们对输液反应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林慧萍;潘捷;阮菊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驻兰州16所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为掌握驻兰州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于2004年对该部属16所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

    作者:第五进学;梁锴;杨银书;杨俭;于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几点意见

    医院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器械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自实施以来,在执行的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对规范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王海清;田光琼;刘琼珍;徐佳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常用无菌物品延长保存期限方法的观察

    无菌物品法定有效期为7~14 d,凡超过有效期时限,必须重新灭菌.有些无菌包是备用的,如救护车、抢救车上的气管切开包、穿刺包等,这些物品在备而不用或很少使用的情况下,反复灭菌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加速了物品器械的损耗.

    作者:王燕;刘薇;王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空气清菌片用于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空气清菌片主要由荆芥、迷迭香、丁香罗勒等十几种植物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外观呈桔黄色,气味芳香.为了解其对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广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的消毒性能观察

    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使用时不需要活化和另加入缓蚀剂.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理化分析及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和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含3000 mg/L戊二醛该复方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达到3.0以上;以含25g/L戊二醛该复方消毒剂对龟分枝杆菌作用5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超过3.0.用该消毒液浸泡止血钳5 h,对污染在止血钳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完全杀灭.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大于5000 mg/kg体重,属于无毒类物质;该消毒剂原液产品在37℃下储存90d,其戊二醛含量下降率小于10%.结论,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稳定性良好,对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杀灭作用较强.

    作者:温宪芹;陈璐;孟蔚;孙启华;刘文杰;冯宁;朱汉泉;崔树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毒剂杀病毒机理及效果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病毒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非细胞微生物,目前已发现有700余种与型别的病毒可使人致病,近年暴发的SARS和禽流感都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促进了全社会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视.

    作者:吴清平;张晓煜;阙绍辉;邓金花;张菊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宁波市医院细菌污染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是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了解宁波市市级医院消毒工作开展情况及卫生状况,我们于2004年对宁波市12所医院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于梅;郑剑;林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的观察

    为建立苯扎溴铵消毒液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一种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进行了实际测定观察.结果,苯扎溴铵在波长262 nm处有大吸收峰值,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208.23 1249.38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对产品样品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1.42%.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作者:陈元俊;丁川;周金生;卢玉兰;连劲龙;邬冥;郑月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大克消毒液杀菌效果与毒理学研究

    克大克消毒液以聚六亚甲基胍为主要杀菌成分,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对其杀菌效果和毒理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含2000 mg/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作用3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99.99%以上;用3750 mg/L该消毒液作用5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9%以上.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该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bw;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蓄积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口服毒性属于无毒类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

    作者:张玮;史晓滨;孙燕晓;李子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效应

    季铵盐类(Q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及在溶液中聚集等基本特性外,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等生物效应.发现季铵盐类表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并作为消毒剂应用已具有近百年历史,经过研究开发,现已有很多种季铵盐类(单链和双链化合物)消毒剂和卫生产品问世[1~3].

    作者:赵旭娜;张高勇;丁进亚;赵薇;董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性能的试验研究

    KP-800X型床单位消毒器以臭氧为杀菌因子,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及其它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观察.结果,该床单位消毒器在室温下,启动运行45 min,床单位内臭氧浓度为76.4 mg/m3~1522.3 mg/m3;停机后自然静置解析145 min,床单位内臭氧浓度逐渐降至≤0.2 mg/m3;从消毒开始至结束,距床罩周围1 cm处空气中臭氧浓度<0.2 mg/m3.床单位消毒器启动消毒45 min、静置自然解析145 min,对床单位内载体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现场消毒作用相同时间,对被褥表面上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床单位消毒器可使密封的床单位内产生较高浓度的臭氧,杀菌效果较好,臭氧泄漏在安全范围之内.

    作者:魏兰芬;林军明;陆龙喜;潘协商;朱一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等级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是近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的一项规范医院管理工作的新举措,不同等级的医院除其规模、综合管理及技术水平有着不同要求外,医院的消毒工作也应与之相适应.

    作者:梁劭荣;樊国亲;樊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消毒效果监测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接触的人数众多,极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传播疾病.因此,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至为重要.为了解桂林铁路地区公共用品的消毒情况,于2003年对辖区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和理发、美容店公共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刘柳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保存无菌镊子的细菌学评价

    采用细菌学评价方法对两种方法保存无菌镊子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20g/L戊二醛消毒剂湿式保存1周,合格率可保持在95.8%;用干式保存法,2 h后即出现阳性,6 h后合格率只有84.9%.结论,用灭菌剂湿式保存无菌镊子比干式保存法有效时间长,但灭菌剂保存使用时需要冲洗,比较麻烦.

    作者:何少璋;周惠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