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贺贺;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
目的 探讨海马CA1区条件性敲除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海马CA1区的WDR1条件性敲除小鼠[CA1-Cre; WDR1flox/flox(CKO)],结合做窝行为学手段、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察分析CA1区WDR1在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中的作用.结果 ①脑片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WDR1在CKO小鼠中敲除成功;②做窝实验结果显示:WDR1 CKO小鼠做窝质量明显高于WDR1flox/flox小鼠(WT组);③培养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CKO小鼠的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敲除 WDR1能够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树突棘,并提高小鼠做窝能力,提示WDR1与小鼠精神分裂样阴性症状呈正相关.
作者:王梅;王静;杨中州;高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解聚素金属蛋白酶家族癸蛋白1(ADAM-DEC1)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组(ADAMDECl-RNAi)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用携带特异性siRNA的慢病毒感染来下调ADAMDEC1的表达,对照组(CONTROL-RNAi)用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通过观察GFP荧光的表达情况来判定转染效率,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稳定转染的U87细胞ADAMDEC1基因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下调ADAMDEC1表达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RNAi相比,ADAMDECl-RNAi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下调ADAM-DEC1表达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增殖(P< 0.05)和黏附能力(P<0. 01) ;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下调ADAMDEC1表达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 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下调ADAMDEC1表达能够促进 U87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 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中,下调ADAMDEC1表达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迁移能力,促进U87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浩;郑晓梅;刘学良;徐斌;张烨;何济民;江涌;陈礼刚;刘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EP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观察EP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胶原酶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息肉干细胞(EPMSCs),运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并进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ELISA法检测EPMSCs与正常子宫内膜干细胞(EMSCs)VEGF的表达. 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对EMSCs 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EP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增强(P<0. 001).成功分离出 EPMSCs和EMSCs,VEGF的表达前者较后者明显增多(P<0. 001).内皮抑素能够使EPMSCs分泌的VEGF显著降低(P<0. 01).结论 VEGF与EP的发生有关.EP可能成为成体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内皮抑素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治疗EP的作用.
作者:田金;张冬丽;姚丽;宋璟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脊髓损伤患者中以颈节段脊髓损伤为主.急救医学的发展使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率增加,但呼吸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使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迫切需要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善症状和恢复功能.目前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包括增加机体再生能力、增强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轴突再生及经椎管内移植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体细胞重编程,具有多能性且可以克服其他细胞的缺点,如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本文将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颈部脊髓损伤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肿瘤细胞外微环境高度酸化与肿瘤细胞耐药密切相关.那么改变肿瘤细胞的酸性微环境便是逆转其耐药的一种有效方法.质子泵抑制剂(PPIs) 一方面通过抑制 V-ATPase(空泡型质子泵)的活性,调节肿瘤细胞的pH梯度、逆转肿瘤酸性微环境;另一方面抑制肿瘤细胞自噬、促进其凋亡,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从肿瘤酸化引起的耐药着手,就PPIs提高女性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何静;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酮对小鼠放射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44只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孕酮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三磷酸腺苷(ATP)、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2X7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照射组小鼠第4~7天平均潜伏期时间和寻找平台的路径总长均明显大于溶剂对照组,孕酮组明显短于单纯照射组(P=0.0001);单纯照射组脑含水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孕酮组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 000 0);单纯照射组脑脊液 ATP、COX-2、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孕酮组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0 9、0.004 6、0.007 8、 0.001 4);单纯照射组小鼠脑组织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高于溶剂对照组,而孕酮组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结论 孕酮可能通过抑制ATP介导的 P2X7R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脑水肿和减少细胞凋亡,起到保护放射性脑损伤所致的神经损害作用.
作者:李卓;张海三;李新娟;魏林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组(D组)5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D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维生素D滴剂.检测4组患儿治疗前、第3、7天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血清25羟化维生素D3 [25(OH)D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D、B、C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均明显缩短,其中D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和C组明显缩短(P<0. 05).D组血清CysLTs水平和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能够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沈杨;罗菲菲;王亚亭;胡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索自行研制的全人源化PD-L1单抗的功能活性及其对人肺腺癌HCC827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阿特朱单抗及自研PD-L1单抗的纯度;以阿特朱单抗为阳性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该自研PD-L1单抗的结合活性和竞争性阻断活性;细胞阻断试验分别测定两抗体的细胞阻断活性;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人肺腺癌 HCC827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检测两抗体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结果 SDS-PAGE鉴定出高纯度阿特朱单抗及自研PD-L1单抗;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自研PD-L1单抗、阿特朱单抗均可与人PD-L1结合并且阻断PD-L1与PD-1结合;自研PD-L1单抗及阿特朱单抗均可以阻断两细胞表面分子PD-L1与PD-1的结合,其EC50分别为0. 208 5,0. 154 8 μg/ml,在一定浓度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S结果显示人肺腺癌HCC827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值一定时,自研PD-L1单抗与阿特朱单抗对人肺腺癌HCC827细胞都有强的毒性作用.结论 该自研全人源化PD-L1单抗有一定的功能活性,可通过阻断细胞表面的PD-L1与PD-1的结合而减弱T细胞受体信号,并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谢庆书;束军;陈晴晴;胡思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9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镜下诊断结果及疗效.9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青紫)和一般呼吸道表现(喘鸣、呛咳、鼻塞)多见,共67例(72. 82%),其次是撤机困难的患儿17例(18. 48%),其余8例(8. 7%)为非典型呼吸道症状(呕吐、声嘶).镜下诊断主要为呼吸系统解剖学异常,共72例(78. 26%),其中常见的为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等,共36例(50%);其次为咽喉部先天性异常32例(44. 44%),鼻腔发育异常仅4例.1例气道异物,呼吸道外因素4例均系先天性心脏病致气道受压.76例可见单纯或合并炎症改变(82. 61%).有21例患儿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给予灌洗、异物钳夹等治疗,炎症吸收快,撤机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提高.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作者:王玉;王亚亭;梁泽玉;梁磊;周登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后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仓鼠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区域动脉输注生理盐水组(LAI + saline组)、区域动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LAI + LMWH组)和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IV + LMWH组).每组予以高脂饲料(20%猪油+ 10%胆固醇+ 1%丙基硫氧嘧啶+ 1%胆酸钠+ 68. 9%普通饲料)喂养.4周造模成功后,按照Schimidt法,于造模后 30 min 时 LAI + LMWH 组注入 LMWH 20 IU/kg,IV+ LMWH组经静脉输注等量的LMWH,LAI + saline组采取与LAI + LMWH组相同的输注方式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造模前经外周静脉注入吖啶橙靶向白细胞荧光染料(2 ml/kg),注射完毕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活体动物胰腺微循环,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4 h及6 h 3个时间点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平均直径(MV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及微循环血流速度(MFV)、白细胞黏附水平.6 h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三酰甘油及血淀粉酶水平,然后处死动物获取胰腺组织,并观察病理学改变,记录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 灌注LMWH4 h后的LAI + LMWH组与 IV + LMWH 组及 LAI + saline 组比较,LAI + LMWH 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灌注 LMWH 6 h 后的 LAI + LMWH 组与 IV + LMWH 组及 LAI + saline组比较,LAI +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 FCD、MFV呈缓慢上升趋势(P<0. 05),白细胞黏附数呈缓慢下降趋势(P<0. 05),IV + LMWH组与LAI + sali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灌注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的胰腺病理学评分较灌注前均有明显改善,4 h时的LAI + LMWH 组改善显著,6 h时的LAI + LMWH组次之.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LMWH能明显改善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病情,对HLAP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吕贺贺;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maf诱导蛋白(CMIP)和小鼠双微体基因(MDM2)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IP、MDM2蛋白在 115例HCC及9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98例癌旁组织中CMIP蛋白全部阳性表达,HCC中CMI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 39%(66/115);MDM2蛋白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7. 39%(66/115)和 12. 24%(12/98);两种蛋白在 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②CMIP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状况、有无脉管浸润、甲胎蛋白(AFP)水平、有无肝脏被膜侵犯、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MDM2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HBsAg状况、有无脉管浸润、AFP水平、有无肝脏被膜侵犯、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无关.③HCC中CMIP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HCC中存在较高比例的CMIP蛋白表达缺失和MDM2蛋白过表达,CMIP失活、下调与MDM2激活、上调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王樾;吴文涌;吴正升;周郑;余昌俊;孟翔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激活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采用MTS比色法分析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同一浓度的TLR7激动剂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后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Western blot分析Gardiquimod经过不同的时间刺激Hela细胞后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Cyclin E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TLR7的激活促进Hela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Gardiquimod可时间依赖性增加细胞周期在S期的比例;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水平随着Gardiquimod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TLR7激动剂Gardiquimod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Cyclin E表达水平,进而促进Hela细胞增殖.
作者:刘莉;李磊;顾亚男;周宏;罗欣;张胜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癌术后患者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左室扭转运动及心肌应变的改变.方法 选择47例乳癌术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累积剂量达0、120、240、360 m/m2 4个时点获取左室扭转及应变参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左心室扭矩(Tor)、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参数对于评价左室运动功能早期改变的价值.选取22例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蒽环类化疗药物累积剂量达120 mg/m2时, Ptw、Tor明显低于0 mg/m2及对照组(P<0. 05).分析ROC曲线得出:Pt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5.8%,截断值为 11. 0°,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5. 1%,敏感性为 93. 6%;To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9. 6% ,截断值为1. 3°/ cm,此时判断发生心肌毒性的特异性为80. 0% ,敏感性为 89.4%.结论 Ptw、Tor可作为监测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室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参数,对指导临床及时调整用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胡莉莉;郑慧;许芳芳;周旺;陈娜;李朝密;杨筱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研究通用粘接剂及氧化锆处理剂Z-Prime Plus(ZPP)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96个氧化锆瓷块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两个亚组,分别进行喷砂及喷砂+ZPP处理后与相应的粘接剂粘接.各亚组随机抽取8个试件于37 ℃水中水浴24 h,剩余试件于沸水中水浴72 h后测试剪切强度.两种通用粘接剂粘接强度高于Panavia F;三种粘接材料喷砂+ ZPP处理下粘接强度耐久且高于喷砂处理;通用粘接剂与ZPP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氧化锆粘接效果.
作者:谢静;邓青完;卫晓霞;姬洋;张杉;张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及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16例SIVD患者分为SIVD无认知损害组(n=53)和SIVD轻度认知损害组(n=63).纳入58例认知功能正常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头颅MRI表现评定SIVD患者白质病变(WML)程度(Fazekas评分)和腔隙性脑梗死(LI)数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试A(TMT-A)、波士顿命名测试(BNT)、画钟测试(CDT)、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等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MA水平;比较各组间ADMA水平、脑损伤程度,将ADMA等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IVD患者Fazekas评分、LI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DMA浓度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0.01);血清 ADMA 水平与 MMSE(rs=-0. 227,P<0.05)、BNT(rs=-0. 245,P< 0.05)、 CDT(rs=-0. 364,P< 0. 01)、HVLT(rs=-0. 285, P<0. 0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与TMT-A(rs=0.293,P<0.01)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MA水平仍与 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β=-0.219, P< 0.05),当进一步校正WML分级后,ADMA水平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DMA在SIVD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血清ADMA水平或许可以早期识别SIVD及SIVD轻度认知损害患者.
作者:倪明珠;余锋;刘文灿;褚忠海;王兆平;王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KCNE1基因rs1805127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9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102例窦性心律患者分别作为房颤组和对照组.两组rs180512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结果 ①AA、 AG、GG基因型在房颤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2%、 52%,在对照组中为11%、51%、38%,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G等位基因在房颤组中的分布频率为 27% 、73%,在对照组中为36% 、64%,房颤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39, P< 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AA OR值为 0. 05,95% CI 为 0. 01 ~ 0. 20.结论 ① rs1805127G 等位基因是房颤的遗传易感因素;②rs1805127AA基因型者患房颤的危险度降低.
作者:陆滔滔;王琪瑶;谈颖;胡喆;尹敏;何炬;全智华;唐惠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助孕提供新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 IVF/ICSI-ET治疗1 07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时间分为新鲜胚胎移植(N-ET)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组,再按女方年龄分为A(40 ~41岁)、B(42 ~43岁)和C(≥44岁)组,并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结局.结果 N-ET组种植率为16. 15%,临床妊娠率为27. 36%,流产率为 24. 14% , F-ET组种植率为14. 96%,临床妊娠率为23. 14%,流产率为39. 62%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的 N-ET及F-ET亚组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方案的获卵数显著高于短方案、拮抗剂及微刺激方案(P< 0. 05),但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天数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 对于年龄≥40岁的高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具有相似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无禁忌者可选择鲜胚移植.
作者:周燕君;陈福才;洪宝丽;邹慧娟;张小为;陈蓓丽;章志国;曹云霞;周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人结肠癌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表观渗透系数,为药物制剂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跨上皮细胞电阻测定和酚红通透性实验验证Caco-2细胞单层完整性.考察不同浓度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从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 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情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建立的Caco-2细胞单层完整,适用于转运实验.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浓度为5、10、20 μg/ml时,Pim-1激酶抑制剂 KY-C002 从 AP 侧到 BL 侧的 Papp分别为(4. 72 ± 0.05) × 10-5、(5.29 ± 0.20) × 10-5、(2. 10 ± 0.41) × 10-5 cm/s(P<0.05);从BL侧到AP侧的Papp分别为(7.59±0.78)×10-6、(1.08 ± 0.04) × 10_5、(6.23 ± 0.63) × 10-6 cm/(P<0.05).结论 成功构建Caco-2细胞单层模型并用于考察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透过细胞单层的性能.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无论从AP侧到BL侧,还是从BL侧到AP侧,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Papp均与其浓度有关,浓度为10 μg/ml时的Papp大于5 μg/ml和20 μg/ml时的 Papp .
作者:马雁;徐绍辉;于坤宏;郭圣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网膜素-1(Omentin-l)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结肠癌干细胞,分别采用克隆球形成实验、分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结肠癌干细胞.以结肠癌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Omentin 1 组(1 μg/ml Omentin-1)、Omentin 2 组(2 μg/ml Omentin-1)、Omentin LY 组(1 μg/ml Omentin-1+ 50 μmol/L LY294002) 、 LY 组(50 μmol/L LY294002), 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分别检测Omentin-1干预细胞0、1、6、24、48 h后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Omentin 1组、 Omentin 2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选培养结肠癌干细胞,CD133 +结肠癌干细胞含量达80.3%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4组吸光度(OD)值均下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P<0. 05);与Omentin 1组相比,Omentin 2组OD值更低,细胞凋亡率高(P<0. 05);分别与Omentin 1组和LY组相比, Omentin LY 组 OD 值低,凋亡率高(P<0. 05) ; Omentin-1 对结肠癌干细胞的作用随时间延长,O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mentin 1 组和 Omentin 2 组 pAkt/ Akt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其中Omentin 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entin-1可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与LY294002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有关.
作者:万丽娟;张群慧;陈明卫;季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和干扰素-β/维甲酸(IFN-β/RA)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效应,探讨姜黄素和IFN-β/RA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加培养基)、姜黄素组(40 μmol/L)、 IFN-β/RA组(IFN-β 750 U/ml,RA 1.5 μmol/L)、姜黄素联合 IFN-β/RA 组(姜黄素 40 μmol/L, IFN-β 375 U/ml, RA 0. 75 μmol/L),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姜黄素和IFN-p/RA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强于单药(P<0. 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姜黄素联合 IFN-β/RA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葛素侠;任敏;查晓军;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