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袁媛;汤继春;彭佳;沈园园;潘跃银
目的 观察重组减毒沙门菌作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基因载体,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控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KM种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空载组及治疗组,分别予以:5% NaHCO3、5% NaHCO3、同等剂量的空载减毒沙门菌及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灌胃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第0、7、14、21、28天的空腹血糖值及进食量、饮水量、体重变化,分别于治疗后第14天及第28天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小鼠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的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灌胃治疗后,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载组空腹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空腹血糖与空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小鼠体重变化有明显改善(P<0.01),多饮多食症状好转;第14天及第28天OGTT示:空载组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糖较空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HE染色结果示,空载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空载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 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形态学变化,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丽芳;刘尚全;李卫东;田晓丽;陈蕾;任斌;袁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他莫昔芬(TAM) 与辛伐他汀(SIV) 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TAM、SIV单独以及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TAM与SIV单独作用时IC50值以及联合使用时对细胞作用的联合指数(CI),评价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各组中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AM组、SIV组、TAM+SIV组药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表明,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增殖抑制作用,联合作用时抑制更为明显,且呈协同作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显示TAM与SIV单药对MCF-7有诱导凋亡作用,联合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 法表明TAM+SIV组中Bcl-2表达量较细胞对照组及TAM组、SIV组下降而Bax 表达量增加且更加明显.结论 TAM与SIV联合使用时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株的增殖,同时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株凋亡,提示两药联合使用时,乳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获益.
作者:金伟;袁媛;汤继春;彭佳;沈园园;潘跃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4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和54例住院不伴有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这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相比,双下肢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白蛋白、踝肱指数(AB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腹C肽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及ABI呈正相关性(P<0.05).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吸烟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感染、吸烟、胰岛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下肢血供差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或发展的促进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就应该注重血糖控制、积极抗感染、改善或保护患者胰岛功能、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同时需注重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及足病知识教育.
作者:孙莉;邓大同;陈明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长非编码RNA(lncRNA)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前后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差异表达的lncRNAs在HIV-1感染单核细胞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从HIV-1感染的单核细胞和未感染的对照单核细胞中筛选出表达差异大的lncRNAs,并进行qRT-PCR验证.设计siRNA并转染到单核细胞中,ELISA检测转染siRNAs前后单核细胞表达白介素(IL)-1β、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 结果 基因芯片和qRT-PCR结果均显示,单核细胞感染HIV-1后,lncRNA-n266623表达显著上升;在转染lncRNA-n266623的siRNA后,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10和TNF-α的能力增强.结论 HIV感染单核细胞后能促进单核细胞高表达lncRNA-n266623;lncRNA-n266623可能抑制单核细胞的IL-1β、IL-10和TNF-α的分泌,从而负向调控机体对HIV-1感染的免疫应答.
作者:郑晶;郑照军;沈继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作者:牛三强;徐从云;潘大庆;林垚;沈洲;许言;刘治;肖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3(XRCC3)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不同放疗剂量下鼻咽癌细胞CNE2的存活分数,并计算放疗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免疫荧光染色下观察放疗前后DNA的损伤.结果 沉默xrcc3基因能够降低CNE2细胞放疗后的存活分数,SER=1.232 3;提高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凋亡蛋白断裂带的产生;增加射线诱导的DNA双链损伤修复聚焦点的形成.结论 XRCC3可以通过降低鼻咽癌细胞放疗后DNA的损伤及细胞凋亡,从而增加鼻咽鳞癌细胞对放疗的抵抗,xrcc3可能作为一个提高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靶向基因.
作者:袁小龙;徐继飞;李文玉;方为扬;赵振峰;仲飞;王凡;童铸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嵌体、钴铬合金高嵌体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选择141例累及邻面的后牙牙体缺损牙齿180 颗,随机分成3组,分别制作钴铬合金高嵌体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嵌体进行修复,在修复后1年复诊,观察修复效果.高嵌体组和全冠组在修复体完整性、有无继发龋方面与嵌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嵌体组在固位稳定性上更优于全冠组(P<0.05).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全冠、高嵌体冠优于嵌体修复,而高嵌体冠更有利于固位稳定,更加适用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修复.
作者:季从容;刘红红;钱昌富;魏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S患者内侧前额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 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豆状核、左侧脑岛、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距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 静息状态下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魏荣胜;钱若兵;傅先明;张栋;夏春生;汪业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1131T>C的多态性与西藏藏族人群和汉族人群机体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 以西藏藏族和辽宁汉族各10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分析apoa5-1131T>C多态性.结果 从全身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各脂肪量和总脂肪量的测量结果看:① 藏族男性TC+CC型对相应值影响均高于TT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男性TT型对各值影响均低于汉族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藏族女性TT型对各值影响均高于汉族女性TT型,除全身脂肪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藏族和汉族男性和女性各基因型对躯干脂肪的影响均大于四肢,其中,藏族和汉族男性TT型、TC+CC型及藏族女性TT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a5-1131T>C多态性位点对西藏藏族和辽宁汉族机体脂肪量产生影响,可能参与调控躯干部位的脂肪蓄积.
作者:刘海松;温有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miRNA-26b、抵抗素的变化.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液,以正常儿童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IL)-8、抵抗素浓度,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血液淋巴细胞中miRNA-26b、抵抗素mRNA表达,利用miRNA-26b mimics干预人肺上皮细胞A549,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miRNA-26b、抵抗素mRNA及细胞上清液中IL-8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清中IL-8、抵抗素浓度均升高,血液淋巴细胞中miRNA-26b、抵抗素mRNA表达增加;经过干预的A549细胞miRNA-26b、抵抗素mRNA及细胞上清液中IL-8蛋白浓度均有增加.结论 miRNA-26b、抵抗素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液淋巴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而这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
作者:许长娣;周瑶;张佳敏;赵德育;刘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探讨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腱骨愈合的作用效果.48只新西兰兔分成4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分别向各组股骨道内注入凝胶、PRP凝胶、PB-MSCs凝胶及PRP+PB-MSCs凝胶.术后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4只实验兔,对标本行HE染色,观察腱骨界面组织形态学特点.与对照组相比,PRP组、PB-MSCs组及PRP+PB-MSCs组3个时间点组织形态学评分更高,其中PRP+PB-MSCs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PRP、PB-MSCs均能促进腱骨愈合,并且PB-MSCs与PRP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余刚;徐斌;涂俊;刘一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作者:汪燕;江肖;徐兴欣;卫洁;张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褪黑素(MLT)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25 mg/kg 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MLT治疗24周.24周后,取心脏组织, 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胶原纤维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相关凋亡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MLT能改善心肌组织形态的紊乱情况,Masson染色显示MLT能缓解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堆积.与糖尿病大鼠比较,MLT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显示MLT能下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此外,MLT也能明显下调p-JNK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MLT可能通过下调血糖、MAPK通路中p-JNK信号通路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凋亡.
作者:熊方圆;唐松涛;苏欢;周青;汪渊;朱华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SK-MES-1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EDF在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HUVECs和SK-MES-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PEDF对此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PEDF对此两种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PEDF对HUVECs和SK-MES-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用药组凋亡率高于低浓度用药组(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EDF能抑制HUVECs和SK-MES-1细胞中VEGF mRNA水平的表达(P<0.05).结论 PEDF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两方面,PEDF对HUVECs和SK-MES-1细胞增殖的影响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孟静;束军;李志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多裂肌MRI影像学改变,并与退变型腰椎滑脱及正常体检健康者比较,发现其中规律,探讨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峡部裂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3例、L4滑脱35例(Ⅰ度15例,Ⅱ度20例)、L5滑脱22例;退变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4例、L4滑脱32例(Ⅰ度20例,Ⅱ度12例)、L5滑脱24例;体检资料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所测对象的年龄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所纳入对象的L3/4、L4/5、L5/S1 椎间隙水平层面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占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LCSA/GCSA)的比值.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Student′t检验.结果 峡部裂型组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相应节段滑脱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型组L4不同程度滑脱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L4相应程度滑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峡部裂型组与退变型组及对照组相比,其多裂肌退变明显,可考虑其作为腰椎滑脱的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欧阳石林;程大为;方璜;申才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观察气管滴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后小鼠肺组织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改变.方法 小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48 h后做小鼠肺CT、肺病理切片及测肺湿/干重比用于观察肺损伤程度;并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测定,对获取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实验组肺CT显示明显炎症表现;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肺组织水肿充血改变明显,肺泡中有大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损伤评分和肺湿/干重比正常组增加;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比正常组小鼠的肺组织总蛋白数增加,蛋白质点数为(100±2),其中有21个表达的蛋白差异点,通过蛋白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检索结果显示蛋白质过氧化物酶6在实验组和正常组中有明显差异, 其可能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相关.结论 通过向小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可以诱发急性肺损伤,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6表达的增加,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自丽;胡璇;刘慧莹;柏长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比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标本,寻找蛋白标志物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和新线索.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分离、搜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ELISA验证蛋白在良恶性胸腔积液样本中具体含量.结果 恶性组胶图对比良性组共显示明显差异蛋白点(上调或下调≥2倍)43个,上调9个,下调34个;对其中7个显著差异点(上调或下调≥3倍)质谱鉴定明确了具体类型;挑选显著差异点中免疫球蛋白λ(Igλ)、结合珠蛋白(Hp)进行ELISA验证,结果表明Igλ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含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评估显示诊断标准为胸腔积液中Hp<389.02 μg/L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52.38%.结论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对胸腔积液蛋白标志物搜寻具有较大帮助,本研究搜寻到的标志物Hp对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斌;束军;孟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取第3代,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14 d,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用4组不同组合的药物进行干预:低分子肝素组:在细胞中加入20 mg/L的低分子肝素;Galectin-3组:在细胞中加入5 mg/L的Galectin-3;联合组:在细胞中加入20 mg/L的低分子肝素和5 mg/L的Galectin-3;对照组:在细胞中加入等量PBS缓冲液.使用EdU掺入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周期,使用划痕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Galectin-3组、联合组、对照组的吸光度(OD490)值分别为(0.285±0.018)、(0.297±0.041)、(0.351±0.016)、(0.233±0.005),这表明联合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为显著(P<0.05);培养24 h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2.02±7.62)、(45.82±3.96)、(68.53±11.22)、(34.21±3.99),这表明联合组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Galectin-3可以显著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作者:丁洋;万圣云;叶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维生素D(V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IFN-α)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及其抗黏病毒A蛋白(Mx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63例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Ficoll分离液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以不同浓度IFN-α和VD单独和联合处理PBMCs细胞,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处理后细胞内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STAT2、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以及Mx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0~1 600 IU/ml IFN-α处理后,PBMCs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STAT2、IRF-9及MxA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其中400 IU/ml IFN-α处理时,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表达量高.经0~100 nmol/ml VD处理后,PBMCs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STAT2、IRF-9及MxA蛋白表达增高,其中0.1 nmol/ml VD处理时,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表达量高.与IFN-α单独处理相比,VD与IFN-α联合处理患者PBMCs 后,细胞内STAT1、STAT2、IRF9及Mx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VD可能通过上调IFN-α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及抗病毒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强IFN-α 抗病毒效应.
作者:侯杰;管世鹤;杨凯;穆玄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雷替曲塞及其联合PD98059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①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② 使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数;③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④ 使用RT-PCR法检测各组K-RAS、ERK1、ERK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①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除PD98059组外,其他各组细胞数量均减少,形态均发生凋亡变化,且随雷替曲塞浓度增高,变化程度增加;联合组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较对应雷替曲塞组程度更深.② 细胞计数法显示各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胞数,且随着雷替曲塞浓度的增加,细胞数呈递减趋势;联合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③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各组凋亡率均明显上升,在雷替曲塞组中存在浓度依赖性;联合组与其他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存在差异;④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98059组、雷替曲塞组及联合组在K-RAS、ERK1、ERK2 mRNA的表达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论 ① 雷替曲塞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② 雷替曲塞联合ERK抑制剂对HT-29细胞具有协同作用;③ ERK抑制剂不是在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作者:昌兰;路亮;姚矾;金水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