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灵;吴延延;刘龙丹;李蔚然;江龙;李龙年;郑晓东;左先波;肖风丽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作者:卢中;申运华;严中亚;李春生;李华宝;李建安;王晖;程光存;宋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靶向 DNA 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的小干扰 RNA(siRNA)重组质粒来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予以 siRNA-DNMT1序列进行转染,对照组仅予以 siRNA-阴性对照序列。应用 qRT-PCR 分析 DNMT1基因表达变化, Western blot 法分析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能力,细胞克隆法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qRT-PCR 结果表明实验组 DNMT1 mRNA 表达明显减少( P <0.01);Western blot 法表明实验组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MTT 法检测表明实验组中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细胞克隆法表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靶向 DNMT1基因的 siRNA 重组质粒可减少人脑胶质瘤细胞内 DNMT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佳;卞尔保;贺小军;马春春;宗钢;王洪亮;赵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 D2根治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 TLDG 组与 LADG 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LDG 组32例中行 BⅠ式吻合(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21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11例;LADG 组胃癌根治29例中行 BⅠ式吻合20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9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肿瘤下切缘、平均肿瘤上切缘、切除淋巴结枚数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DG组术后未使用镇痛药,LADG 组平均使用镇痛药(2.5±0.4) d(P <0.05);TLDG 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方面明显短于 LAD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志强;吴杨;姚寒晖;胡斌;邵峰;柏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CD82、细胞黏附分子 CD44v6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前病变、息肉以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LSCC、21例喉癌前病变、15例喉息肉和1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 KAI1/ CD82、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KAI1/ CD82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13/15)、80.00%(12/15)、38.10%(8/21)、37.50%(24/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 CD44v6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中呈低表达,在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4/15)、33.33%(5/15)、80.95%(17/21)、75.00%(48/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 KAI1/ CD82表达下调、缺失及 CD44v6表达上调与 LSCC 的发生、发展相关。②联合检测 KAI1/ CD82和 CD44v6可为 LSCC 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周明琦;孙建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24只2型糖尿病模型 db/ db 小鼠随机均等分为糖尿病组(D组)、雷帕霉素治疗组(R 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 组)、雷帕霉素+坎地沙坦治疗组(R + C 组);同时6只 db/+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ND 组)。治疗16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血糖、血肌酐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与 D 组比较,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 db/ db 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6周后,R 组、C 组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水平均低于 D 组,R + C 组低于 R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ND 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肾小球体积、系膜区基质显著增加,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基质增加;与 R组、C 组比较,R + C 组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基质占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结果显示 D 组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结论雷帕霉素联合坎地沙坦可进一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肌酐水平,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区基质沉积;在减轻糖尿病肾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苏超;王德光;张桂霞;王瑞峰;袁亮;张晶晶;王雪荣;何衡杰;刘桂凌;郝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测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对4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进行 QoL 评测,所有纳入对象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填写调查问卷并评分。将 QoL 8个维度术前得分与中国健康常模比较,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分别与术前基线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 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6个维度术前得分低于中国健康常模(P <0.05),而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2个维度与中国健康常模无明显差异。PF 和 BP 术后3个月较术前下降明显(P <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RP、GH、SF和 RE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高于术前水平(P <0.05);VT 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 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 QoL 下降明显,而术后中晚期逐步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对于此类患者可及早给与心理干预、行为指导甚至药物治疗,改善患者 QoL。
作者:张涛;于德新;张志强;闵捷;郜见亮;魏苏皖;谢栋栋;王毅;张志华;丁德茂;陈磊;邹慈;王大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RNA 干扰核苷酸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RCCl)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 DDP、PGPIPN 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特异性转染组和非特异性转染组。采用 MTT 法测定 PGPIPN、DDP 对3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 法检测 PGPIPN 对3组细胞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 法结果显示,PGPIPN 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 SKOV3/ DDP 48 h,对其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40、60 mg/ L 时,与浓度为0 mg/ 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DP、PG-PIPN 分别作用特异性转染组细胞48 h,其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与0 mg/ 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T-PCR 法结果显示,PGPIPN 作用特异性转染组细胞48 h,其BRCAl 基因表达随着 PGPIPN 浓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浓度为40、60 mg/ L 时,与 PGPIPN 浓度为0 mg/ 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PGPIPN 对 SKOV3/ DDP 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干扰 ERCCl 基因表达可以明显增强 SKOV3/ DDP 细胞对 DDP、PGPIPN 的敏感性,同时可增强 PGPIPN 对 BRCAl 基因的下调水平。
作者:雷婷;秦宜德;刘琛;周娟;赵梦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BIA)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体液分布特点,同时了解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MHD 患者64例,透析时间均≥3个月,根据透析间期血压控制情况,分为正常血压组(41例)与高血压组(23例)。应用 BIA 测定透析前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 ECW),分别计算占体重的百分比( ECW%、ICW%)。另外选取64例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正常个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HD 患者透析前 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对照者(P <0.01),MHD 患者高血压组透前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血压者(P <0.05)。结论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透析前ECW%增加。MHD 伴难治性高血压者 ECW%明显高于血压控制理想者。
作者:肖蓓;阚明;王佳;张婉媛;齐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的 CHB 患者185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患者应用 FibroScan 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 LSM 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 LSM 与肝纤维化呈显著相关性(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与 LSM值呈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S2~ S4期诊断界值依次为6.0、9.75、14.2 kPa,各阶段曲线下面积均>0.95。双变量分析提示 LSM 值与升高的转氨酶呈显著相关性(P <0.05)。ROC 分析转氨酶升高组 S1~ S2期界值为6.25 kPa,S3~ S4期界值为15.3 kPa。结论 FibroScan 诊断CHB 患者肝脏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受转氨酶影响大。
作者:叶子;程君;陈国胜;周仲松;赵冬梅;谢琴秀;江晓平;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经 SD 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 组)、TNF-α组、IL-1β组、TNF-α+ 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 TNF-α或 IL-1β。观察并比较注射后不同时段各组大鼠注射侧触须垫机械痛阈、自发行为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组织改变。结果从注射后3 d 至注射后8周,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均出现注射侧触须垫痛觉过敏及搔抓面部次数增多,同 NS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炎症因子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而 NS 组大鼠则无脱髓鞘现象。结论利用炎症因子 TNF-α、IL-1β经大鼠眶下孔注射,可使大鼠产生类似 TGN 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 TGN 模型更接近于临床且造模方法简便。
作者:马腾飞;王霁蕾;黄姗姗;秦健;韩良;赵利;肖芳莉;汪聪;王元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 BMSCs 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 NSCs,观察 NSCs 形态变化。用 MTT 法及 NSCs 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 NSCs 增殖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及 Western blot 法鉴定其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获得大量未分化且悬浮生长的 NSCs 球,并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BMSCs 条件培养基组能够促进 NSCs 球的吸附贴壁,但与对照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s 球数目和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MSCs 条件培养基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 GFAP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MAP-2表达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 BMSCs 条件培养基促进 NSCs 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不抑制其增殖作用。
作者:杨昆;申才良;宋旆文;刘晓颖;徐鹏;张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双酚 A(B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提取 C57BL/6J 雄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10 ng/ ml)干扰素-γ(IFN-γ)和(500 ng/ m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其向 M1型极化;用(10 ng/ ml)白介素-4(IL-4)诱导其向 M2型极化;同时加入0.1、1、10μmol/ L BPA 处理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 M1型和 M2型巨噬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 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各自分泌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精氨酸酶(Arg-1)活性。结果不同浓度 BPA 促进 IFN-γ和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1、10μmol/ L BPA 组 M1型巨噬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11.3%和17.4%,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iNOS 活性分别升高1.95和2.2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 BPA 抑制 IL-4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2型极化,1、10μmol/ L BPA组 M2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9.0%和14.3%,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Arg-1活性分别下降0.37和0.4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条件下,低剂量BPA 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抑制其向 M2型极化。
作者:李美玲;李应配;冷银芝;蒋建华;朱启星;沈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雪莉;桂丽;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解剖类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16例 TAPVC 的影像学解剖分型结果显示:心上型8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 CT 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MSCT结合其多种重建方法不仅能明确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部位和支数,还能直观判断肺静脉有无狭窄,明确 TAPVC 各型的具体引流位置,对于伴发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也能准确诊断。
作者:余杨红;黄伟;明腾;段君凯;黄子栋;陶钧;许惠玲;杨玲;丁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将钛片随机分成光滑组、双重酸蚀喷砂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分别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接种于不同钛片表面,MTT 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在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4 h 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试件表面的铺展形态。结果显示细胞黏附情况存在差异(P <0.05),光滑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双重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细胞增殖测试中,微弧氧化组在各时间点都显著高于另外3组。相较其他3种表面处理方法,成纤维细胞能够在经微弧氧化处理的试件表面更好地黏附、增殖。
作者:沈彬;刘向辉;孙卫革;张磊;程义成;叶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CD10、Bcl-6和 VEGF 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病理确诊原发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CD10、Bcl-6及 VEGF 表达水平;应用 Hans 分型法、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临床特征、CD10、Bcl-6及 VEGF 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原发胃部36例(54.5%),原发肠道30例(45.5%)。生发中心型(GCB)39例(59.1%),非生发中心型(non-GCB 型)27例(40.9%)。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 PFS 呈负相关性(P <0.05)。GCB 中位 PFS 为21.50个月,non-GCB 中位 PFS 12.00个月。Bcl-6阳性表达29例(43.9%),CD-10阳性表达23例(34.8%),VEGF 阳性表达29例(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CD10、Bcl-6阳性表达与 PFS 呈正相关性( P <0.05),而 VEGF 阳性表达与PFS 呈负相关性(P <0.05);CD10、Bcl-6、VEGF 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治疗结果、Bcl-6及 VEGF 为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GI-DLBCL 是一类高侵袭性、高特异性的恶性肿瘤,Hans分型、肿瘤分期、IPI 评分、VEGF、CD10、Bcl-6表达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张以若;顾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相应预防。回顾性分析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1%。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出血部位、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与术后再出血显著相关(P <0.05);多元逐步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 <0.05)。佳的手术时机以及争取术中彻底确切止血和术后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东辉;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FIB-4指数对谷丙转氨酶(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6例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穿当天患者的 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等指标。根据 FIB-4计算公式得出 FIB-4指数值,以肝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 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 FIB-4指数对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FIB-4指数逐步升高,在 S1~ S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的 FIB-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 抗原阳性患者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 FIB-4指数截断值分别为1.283、1.283和1.449,分别对应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在 E 抗原阴性的患者中,其相应的截断值为2.094、2.094和2.415。结论 FIB-4指数对于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 HBV 感染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肝穿活检。
作者:殷宏娟;郜玉峰;叶珺;潘高峰;饶建国;李旭;邹桂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淋巴瘤细胞特征性的气体标志物,为应用呼气监测对淋巴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评估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SPME-GC/ MS)应用于淋巴瘤细胞顶空气体的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SPME-GC/ MS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 JEOK 细胞在培养瓶顶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份,与人淋巴细胞株和空白对照组顶空气体中的 VOCs 比较,通过单样本秩和检验筛选出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特征性挥发性标志物。结果在JEOK 细胞培养瓶顶空气体中可检测到二甲基硫、甲苯、邻二甲苯、1,3-二叔丁基苯、苯乙酮、十二烷,较人淋巴细胞升高;而乙醇、苯甲醛、正己醛明显减少。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 JEOK 可以引起培养瓶顶空气体中 VOCs 组成的改变,芳香族化合物与烷烃类化合物增多,乙醇及醛类含量减少,上述物质可能作为淋巴瘤细胞特征性标志物;SPME-GC/MS 作为一种衡量物质检测方法,可以用于 JEOK 细胞株培养瓶顶空气体中 VOCs 的检测。
作者:储李婧;夏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活度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对机体的损伤。方法从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的 VX2肝癌模型中选取24只,随机均等分为3组,分别植入活度为0、25.9、37.0 MBq 的125 I 粒子。分别检测瘤兔体重、肿瘤体积、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术后5周处死实验兔,观察移植瘤病理改变。结果两治疗组瘤兔体重减轻及肿瘤体积增加均较对照组慢(P <0.05),其中37.0 MBq组的肿瘤体积增加量较25.9 MBq 组小(P <0.05);两治疗组白细胞(WBC)值先升后降,各组治疗前后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2周时两治疗组瘤兔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降低(P <0.05);4周时37.0 MBq 组较25.9 MBq125 I 数值下降更明显( P <0.05);两治疗组肿瘤坏死增加,37.0 MBq 组坏死更加明显。结论不同活度125 I 粒子植入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125 I 粒子植入对机体损伤小;37.0 MBq125 I 粒子组作用优于25.9 MBq125 I 粒子组。
作者:王伟昱;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施长杲;高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