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10、Bcl-6和VEGF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张以若;顾康生

关键词:PGI-BLDCL, 预后, VEGF, CD10, BCL-6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CD10、Bcl-6和 VEGF 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病理确诊原发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CD10、Bcl-6及 VEGF 表达水平;应用 Hans 分型法、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临床特征、CD10、Bcl-6及 VEGF 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原发胃部36例(54.5%),原发肠道30例(45.5%)。生发中心型(GCB)39例(59.1%),非生发中心型(non-GCB 型)27例(40.9%)。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 PFS 呈负相关性(P <0.05)。GCB 中位 PFS 为21.50个月,non-GCB 中位 PFS 12.00个月。Bcl-6阳性表达29例(43.9%),CD-10阳性表达23例(34.8%),VEGF 阳性表达29例(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CD10、Bcl-6阳性表达与 PFS 呈正相关性( P <0.05),而 VEGF 阳性表达与PFS 呈负相关性(P <0.05);CD10、Bcl-6、VEGF 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治疗结果、Bcl-6及 VEGF 为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GI-DLBCL 是一类高侵袭性、高特异性的恶性肿瘤,Hans分型、肿瘤分期、IPI 评分、VEGF、CD10、Bcl-6表达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10、Bcl-6和VEGF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CD10、Bcl-6和 VEGF 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病理确诊原发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CD10、Bcl-6及 VEGF 表达水平;应用 Hans 分型法、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临床特征、CD10、Bcl-6及 VEGF 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原发胃部36例(54.5%),原发肠道30例(45.5%)。生发中心型(GCB)39例(59.1%),非生发中心型(non-GCB 型)27例(40.9%)。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 PFS 呈负相关性(P <0.05)。GCB 中位 PFS 为21.50个月,non-GCB 中位 PFS 12.00个月。Bcl-6阳性表达29例(43.9%),CD-10阳性表达23例(34.8%),VEGF 阳性表达29例(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CD10、Bcl-6阳性表达与 PFS 呈正相关性( P <0.05),而 VEGF 阳性表达与PFS 呈负相关性(P <0.05);CD10、Bcl-6、VEGF 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治疗结果、Bcl-6及 VEGF 为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GI-DLBCL 是一类高侵袭性、高特异性的恶性肿瘤,Hans分型、肿瘤分期、IPI 评分、VEGF、CD10、Bcl-6表达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张以若;顾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纤维介素2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分泌型纤维介素2(sFGL2)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初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初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 CD4+ CD25+ CD127low 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外周血 sFGL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RT-PCR 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膜型纤维介素2(FGL2)mRNA 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 SAP 组相比,ACS 组外周血 CD4+ CD25+CD127low Treg 百分比及血清 sFGL2、IL-10、TGF-β1显著降低(P <0.01),而 TNF-α和 hs-CRP 显著升高(P <0.01)。血清sFGL2与外周血 Treg、IL-10、TGF-β1呈正相关性,与 TNF-α和 hs-CRP 呈负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FGL2与外周血 Treg 和 IL-10呈正相关性。结论 ACS 患者外周血sFGL2明显降低,可以反映循环血 CD4+ CD25+ CD127low Treg数量及血清 IL-10水平,sFGL2降低可能参与了 ACS 发生和发展。

    作者:汪道利;何非;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苍耳亭对宫颈癌 SiHa 细胞增殖、凋亡和 GSTP1的影响

    目的:研究苍耳亭对宫颈癌鳞癌 SiHa 细胞增殖、凋亡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P1(GSTP1)的影响。方法 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苍耳亭对 SiHa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术观察 SiHa 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苍耳亭对 SiHa 细胞凋亡的影响,酶标仪法检测 GSTP1酶活性,免疫组化检测 GST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p-JNK 蛋白表达。结果苍耳亭(0~40μmol/ L)对 SiHa 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实验组 SiHa 细胞逐渐皱缩、变圆,甚至出现明显的凋亡小体。用不同浓度苍耳亭(0、5、10、20、40μmol/ L)处理 SiHa 细胞24 h 后,凋亡率分别为5.02%、9.62%、18.5%、26.4%和37.5%;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升高。苍耳亭浓度性降低 SiHa 细胞 GSTP1酶活性及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法结果显示苍耳亭可上调 SiHa 细胞 p-JNK 蛋白的表达。结论苍耳亭对宫颈癌 SiHa 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作用,抑制 GSTP1、激活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可能是其发挥诱导 SiHa 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任淑珍;史天陆;张蕾;姜玲;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评测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对4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进行 QoL 评测,所有纳入对象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填写调查问卷并评分。将 QoL 8个维度术前得分与中国健康常模比较,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分别与术前基线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 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6个维度术前得分低于中国健康常模(P <0.05),而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2个维度与中国健康常模无明显差异。PF 和 BP 术后3个月较术前下降明显(P <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RP、GH、SF和 RE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高于术前水平(P <0.05);VT 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 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 QoL 下降明显,而术后中晚期逐步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对于此类患者可及早给与心理干预、行为指导甚至药物治疗,改善患者 QoL。

    作者:张涛;于德新;张志强;闵捷;郜见亮;魏苏皖;谢栋栋;王毅;张志华;丁德茂;陈磊;邹慈;王大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纯钛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将钛片随机分成光滑组、双重酸蚀喷砂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分别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接种于不同钛片表面,MTT 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在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4 h 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试件表面的铺展形态。结果显示细胞黏附情况存在差异(P <0.05),光滑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双重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细胞增殖测试中,微弧氧化组在各时间点都显著高于另外3组。相较其他3种表面处理方法,成纤维细胞能够在经微弧氧化处理的试件表面更好地黏附、增殖。

    作者:沈彬;刘向辉;孙卫革;张磊;程义成;叶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ibroScan 诊断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的 CHB 患者185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患者应用 FibroScan 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 LSM 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 LSM 与肝纤维化呈显著相关性(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与 LSM值呈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S2~ S4期诊断界值依次为6.0、9.75、14.2 kPa,各阶段曲线下面积均>0.95。双变量分析提示 LSM 值与升高的转氨酶呈显著相关性(P <0.05)。ROC 分析转氨酶升高组 S1~ S2期界值为6.25 kPa,S3~ S4期界值为15.3 kPa。结论 FibroScan 诊断CHB 患者肝脏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受转氨酶影响大。

    作者:叶子;程君;陈国胜;周仲松;赵冬梅;谢琴秀;江晓平;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雪莉;桂丽;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靶向抑制 DNMT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应用靶向 DNA 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的小干扰 RNA(siRNA)重组质粒来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予以 siRNA-DNMT1序列进行转染,对照组仅予以 siRNA-阴性对照序列。应用 qRT-PCR 分析 DNMT1基因表达变化, Western blot 法分析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能力,细胞克隆法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qRT-PCR 结果表明实验组 DNMT1 mRNA 表达明显减少( P <0.01);Western blot 法表明实验组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MTT 法检测表明实验组中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细胞克隆法表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靶向 DNMT1基因的 siRNA 重组质粒可减少人脑胶质瘤细胞内 DNMT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佳;卞尔保;贺小军;马春春;宗钢;王洪亮;赵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鼠DDH关节软骨早期退变和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 X 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大鼠模型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表达的改变情况,探讨 X 型胶原、MMP-13与软骨早期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生 Wistar 大鼠80只,随机均等分成 DDH 组和对照组。DDH 组新生大鼠后肢襁褓位固定10 d 后解除固定继续饲养,分别于鼠的2、4、6、8周龄处死,离断髋关节,观察髋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用免疫组化和 qRT-PCR 法检测 X 型胶原、MMP-13的表达。结果 DDH模型鼠的尸体解剖样本显示关节囊增厚,髋臼表面呈不规则、不平整,股骨头扁平且发育较小,头臼包容差,尤其4周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髋关节软骨浅表区域有较高的X 型胶原和 MMP-13表达(P <0.05),并且这种增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X 型胶原和 MMP-13的 mRNA 表达显示出相似的结果(P <0.05)。结论 DDH 模型鼠在较早阶段出现软骨退化,随着年龄逐渐加重;X 型胶原和 MMP-13表达与 DDH 软骨早期退变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思成;袁亮;宁波;孙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 CT 评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解剖类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16例 TAPVC 的影像学解剖分型结果显示:心上型8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 CT 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MSCT结合其多种重建方法不仅能明确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部位和支数,还能直观判断肺静脉有无狭窄,明确 TAPVC 各型的具体引流位置,对于伴发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也能准确诊断。

    作者:余杨红;黄伟;明腾;段君凯;黄子栋;陶钧;许惠玲;杨玲;丁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 D2根治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 TLDG 组与 LADG 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LDG 组32例中行 BⅠ式吻合(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21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11例;LADG 组胃癌根治29例中行 BⅠ式吻合20例,残胃空肠 Roux-en-Y 吻合9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肿瘤下切缘、平均肿瘤上切缘、切除淋巴结枚数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DG组术后未使用镇痛药,LADG 组平均使用镇痛药(2.5±0.4) d(P <0.05);TLDG 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方面明显短于 LAD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志强;吴杨;姚寒晖;胡斌;邵峰;柏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光打孔法辅助孵化对复苏周期中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复苏周期中行囊胚移植患者的568个周期,其中352个周期于冻存囊胚复苏后,行激光打孔辅助孵化后移植(AH 组),216个复苏周期囊胚移植未行激光打孔辅助孵化(非 AH 组);分析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单卵双胎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排卵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 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非 AH组(P <0.05),流产率显著低于非 AH 组(P <0.05),多胎妊娠率及单卵双胎率略高于非 AH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前采用激光打孔辅助孵化可以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刘婷婷;纪冬梅;陈大蔚;陈蓓丽;郝燕;邹薇薇;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联合坎地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24只2型糖尿病模型 db/ db 小鼠随机均等分为糖尿病组(D组)、雷帕霉素治疗组(R 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 组)、雷帕霉素+坎地沙坦治疗组(R + C 组);同时6只 db/+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ND 组)。治疗16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血糖、血肌酐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与 D 组比较,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 db/ db 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6周后,R 组、C 组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水平均低于 D 组,R + C 组低于 R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ND 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肾小球体积、系膜区基质显著增加,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基质增加;与 R组、C 组比较,R + C 组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基质占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结果显示 D 组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结论雷帕霉素联合坎地沙坦可进一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肌酐水平,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区基质沉积;在减轻糖尿病肾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苏超;王德光;张桂霞;王瑞峰;袁亮;张晶晶;王雪荣;何衡杰;刘桂凌;郝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性附着体在治疗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的38例牙列缺损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同时期来口腔科进行常规修复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34例;比较粘固后4周的固位力、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结果显示粘固后即刻固位力与咀嚼率显著高于粘固前(P <0.01);粘固后4周与粘固后即刻比较,固位力及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粘固后4周语言功能影响、舒适程度、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粘固后4周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咀嚼率、语言功能影响、舒适程度和外观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修复( P <0.05)。磁性附着体有美观舒适、佩戴方便、效果良好的优势,固位力、咀嚼效率和应用满意度均优于常规修复,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林苇;曹颖;李全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酚 A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双酚 A(B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提取 C57BL/6J 雄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10 ng/ ml)干扰素-γ(IFN-γ)和(500 ng/ m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其向 M1型极化;用(10 ng/ ml)白介素-4(IL-4)诱导其向 M2型极化;同时加入0.1、1、10μmol/ L BPA 处理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 M1型和 M2型巨噬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 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各自分泌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精氨酸酶(Arg-1)活性。结果不同浓度 BPA 促进 IFN-γ和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1、10μmol/ L BPA 组 M1型巨噬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11.3%和17.4%,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iNOS 活性分别升高1.95和2.2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 BPA 抑制 IL-4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2型极化,1、10μmol/ L BPA组 M2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9.0%和14.3%,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Arg-1活性分别下降0.37和0.4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条件下,低剂量BPA 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抑制其向 M2型极化。

    作者:李美玲;李应配;冷银芝;蒋建华;朱启星;沈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肾素原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 PRR 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 AT2R、PRR mRNA 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 SD 大鼠视网膜 AT2R 和 PRR 的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 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 和 AT2R 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PRR 和 AT2R 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 ERK 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作者:王玮;梁坤;蒋正轩;彭畅;陶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物电阻抗分析透析患者体液分布与血压的关系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BIA)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体液分布特点,同时了解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MHD 患者64例,透析时间均≥3个月,根据透析间期血压控制情况,分为正常血压组(41例)与高血压组(23例)。应用 BIA 测定透析前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 ECW),分别计算占体重的百分比( ECW%、ICW%)。另外选取64例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正常个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HD 患者透析前 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对照者(P <0.01),MHD 患者高血压组透前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血压者(P <0.05)。结论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透析前ECW%增加。MHD 伴难治性高血压者 ECW%明显高于血压控制理想者。

    作者:肖蓓;阚明;王佳;张婉媛;齐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Cal、MMP-9、MPO 水平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粪便中钙卫蛋白(C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UC 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50例,测定 UC 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粪便中 Cal、MMP-9、MPO水平。结果 UC 活动期患者粪便中 Cal、MMP-9、MPO 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者,UC 患者活动期轻中重度各组粪便中 Cal、MMP-9、MPO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UC 患者粪便中 Cal、MMP-9、MPO 水平与 DAI 评分显著相关( P <0.05)。结论粪便中 Cal、MMP-9、MPO 水平可作为 UC 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的指标。

    作者:朱玉;赵孝文;丁浩;刘晓昌;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鼾症手术前后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手术对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选取单纯非肥胖型小儿鼾症患者20例,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和胎球蛋白 A 的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的血浆 hs-CRP、TNF-α、IL-6、脂联素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胎球蛋白 A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小儿鼾症患者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有助于降低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万玉峰;刘业海;胡晓春;刘龙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70例,距癌灶边缘5 cm 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miR-200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miR-200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 <0.01)。miR-200a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 =0.320,P <0.01),在低分化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的表达( P <0.01)。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提示 miR-200a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晶璐;李昊;尹玉;李懿君;王弦;江燕;詹鹤琴;杨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