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曦;刘灿征;李宗生;赵艳红
为了解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9.1%;物体表面97.2%;医务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5.4%;医疗器械98.9%;人工肾透析液92.7%;压力蒸汽灭菌器99.2%;干热灭菌器98.1%;一次性医疗用品94.6%.结果显示,该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作者:齐桂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心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的回收、肖毒、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等工作.质量保证和满足供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特别是在重危病人的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某矿一次特大爆炸事故中受伤的23名病人进行救治,消毒供应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3例烧伤患者中大面积烧伤18例,大多为混合Ⅱ°烧伤,复合伤16例,行气管切开12例.抢救中急需供应大量的无菌敷料、器械、导管、各种清创、切开包和换药用具.中心供应室全力以赴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应急措施,做到了保质保量,满足供应,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作者:王成玉;樊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杀菌效果,进行了模拟现场试验及现场试验.结果,该消毒机开机作用60 min,对气雾室空气中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可达99.91%;作用90 min,对60 m3大小的无人隔离室空气中的自然菌消肖亡率可达90.06%.结果提示,该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对室内空气中人工污染菌和自然菌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作者:黄新宇;许爽;姜晓春;李新宇;孙利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兰州市医用内窥镜使用及消毒现状,对8家医院22支内窥镜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内窥镜房屋设施专用率63.6%,消毒剂选用正确率81.8%,消毒、灭菌时间符合率45.5%.监测12支窥镜,细菌总数超标6支,有3支检出抗酸杆菌,4支检出HBsAg阳性.结果发现,兰州市医院内窥镜消毒不规范情况严重,部分内镜消毒效果不合格.
作者:张福荣;方剑平;付桂萍;白宁;史剑;尹可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观察碘消毒剂熏蒸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在室温下,取含1 000 mg/L有效碘的水溶液(2000 ml/15 m3)加热熏蒸作用60 min以上,对悬挂于墙壁上滤纸片表面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到99.999%以上;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杀灭率仅为39.56%.用同样剂量熏蒸处理,对手术室作用60 min,可使空气中自然菌下降率达70%以上,人在条件下使空气中菌数逐渐回升.该含碘溶液对小鼠经口毒性LDso>5 000 mg/kg(体重).结论,碘消毒剂溶液加热熏蒸消毒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口服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作者:黄大亮;王永明;杨永敏;刘美灵;高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化学消毒剂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是否对人体有损害,这是衡量消毒剂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全面明确地规定了我国对消毒剂产品认证准入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毒性试验判定标准.
作者:孙守红;王有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筛选适合鼠疫实验室应用的化学消毒剂,采用载体和悬液定性试验对8种化学消毒剂,分别进行杀灭鼠疫杆菌效果测定,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所试验的各种消毒剂对载体上和悬液内鼠疫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用1 000 mg/L以下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可作为生物实验室防护服装消毒和污染器材的消毒.2 000 mg/L以上浓度可用于含菌平皿等污染物品消毒.所有消毒剂对动物脏器内鼠疫杆菌杀灭效果均不好.
作者: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青蒿膏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以含l250 mg/L青蒿膏的该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l min,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 min,平均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随着青蒿膏浓度的下降,其杀菌效果降低.菌悬液中含10%小牛血清时,对其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温度升高,其杀菌效果增强.将青蒿液密封存放于37℃恒温水浴箱中3个月,杀菌效果无明显下降.结果表明,青蒿膏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有机物对其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海清;田光群;刘琼珍;王福林;刘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张掖地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于2001年对全区各级医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中心血站和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检测.
作者:陈海荣;钱仁天;杨建;夏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不同剂型含氯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在实验室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有效氯200 mg/L的片剂、1 000 mg/L的粉剂和2 500 mg/L的液体制剂,作用30 min,对悬液内和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均达到100%.以含有效氯1 500 mg/L的片剂和粉剂以及含2 000mg/L的液体剂型对悬液内和载体上HBsAg作用30 min,可使其抗原性全部转阴.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三种剂型的含氯复方消毒剂杀灭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效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对片剂影更为明显.结论,三种剂型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以片剂好,但其受有机物影响明显.
作者:尹湘毅;吴金京;丁艳;张国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观察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在超声反应器作用下的杀菌效果,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以纳米二氧化钛含量为1.0 mg/L、pH值为3.0、5.0、7.0溶液于功率50 W、25 kHz的超声波作用6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5.67%、94.27%与91.61%;作用75 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均达到100%.在相同功率条件下,单独超声波作用75 min,对3组pH值水中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分别为34.47%、29.87%与26.37%.结果指出,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与超声波有明显协同杀菌作用,pH值升高对超声波杀菌效果有轻微影响.
作者:王君;张向东;韩建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广安市个体诊所消毒效果,搞好个体诊所消毒管理工作,于2000~2002年期间对个体诊所使用中消毒剂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仁富;赵小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对医院常用消毒剂及物品和医护人员手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各监测对象的合格率分别为消毒剂为97.5%(306/314),物体表面为72.6%(122/168),医疗器械为87.2%(68/78),医务人员手为91.1%(82/90).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合格率分别为含氯消毒剂为92.16%,戊二醛、碘伏和过氧乙酸全部合格.结果指出,医院物品存在污染超标,以医疗器械明显.
作者:崔裕敏;汪燕;武玉;楚蓓;段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的消毒与灭菌工作;还负责一次性物品的保存、发送、回收.供应种类多,操作繁杂,涉及面广.随着<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出台,医院供应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作者:刘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含氯消毒剂对牛型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采用悬液杀菌试验与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100mg/L有效氯消毒剂作用不同时间,牛型分枝杆菌表面形态的改变呈渐进过程,随时间的延长其表面形态的改变逐渐明显.作用40 min,部分菌体粘在一起,少数菌体出现皱褶,细胞壁出现断裂,杀灭率达到99.996%;作用120 min,菌体干瘪、破碎、细胞内容物漏出,杀灭率达到100%.
作者:陈昭斌;王晓辉;张朝武;叶梅君;刘衡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细菌内毒素是导致输液热原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常因输入的液体和药物含热原物质、输液器具上存在内毒素等导致输液反应.因此,玻璃注射器和输液器等需要彻底去除细菌内毒素.为了提高玻璃注射器洗涤质量,分别采用三种消毒剂浸泡洗涤再灭菌,后通过鲎试验法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以确认效果好的洗涤消毒剂.
作者:吕月球;赵水花;马荷仙;何风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加强供应室的感染管理,注重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管理收、洗、包、消、发等各环节,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彭涛;郎庆玲;马爱军;吕思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提高和保证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及其他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在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了三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按照消毒机使用要求,空气湿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但无菌物品存放间常规要求相对湿度应≤50%.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观察了该消毒机相对湿度>60%和≤50%两种条件下的消毒效果.
作者:田至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调查25例输液反应发生原因,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率,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实验室方法对治疗室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输液器材的内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输液反应病例相对集中于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占72%(18/25).治疗室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33.3%(4/12),亦以老年病科和消化内科为严重.输液器材内毒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治疗室空气质量可能是导致此次输液反应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樊玲;汤辉;金艳玲;邓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碘伏消毒液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蓄积毒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皮肤粘膜刺激试验.结果,碘伏消毒液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so均>5 000 mg/kg(体重),小鼠蓄积毒性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对家兔皮肤、眼及大鼠阴道粘膜刺激指数均为0.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消毒液为实际无毒物质,有弱蓄积性,无致突变作用,对皮肤、眼及阴道粘膜均无刺激性.
作者:钱毅春;樊树理;尹幸念;乌尼尔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