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时义宝;褚俊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瑞舒伐他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确诊非ST段抬高ACS拟行PCI术住院患者为实验组(ACS组),术前随机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10 mg组,n=20)和20 mg治疗(20 mg组,n=20),同时选取因各种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正常者为对照组(n=2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蛋白的浓度,并测定血脂水平;采用UNIQ-10柱式TRIzon总RNA试剂盒提取总RNA,扩增目的基因MMP-9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ACS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术前逐渐下降(P<0.05);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20 mg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ACS组单核细胞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可能直接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早期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下调ACS单核细胞MMP-9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起到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HSP gp96与Ja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HSP gp96)和C-jun激活域连接蛋白1(Jab1)在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SP gp96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Jab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存在关联(x2=4.901,P<0.05,r=0.248).结论 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表达显著增高,且HSP gp96和Jab1可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杨飞;邓跃华;刘传磊;李帅;杨松海;刘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玻璃化冷冻载体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258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按冷冻载体的不同分为封闭式冷冻载体(cryoleaf)组和开放式冷冻载体(cryotop)组,分析两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及移植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使用cryoleaf为冷冻载体与使用cryotop为冷冻载体的冻融胚胎复苏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继续妊娠率和活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ryoleaf能安全有效地冷冻保存人类胚胎.

    作者:章师平;周平;苏天红;章志国;邢琼;纪冬梅;陈蓓丽;郝燕;曹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介素12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12(IL-12)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L-12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IL-12的生物学意义、参与AS发病的证据及其在A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婷;曾臻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Wnt信号配体与成骨的相关进展

    在组织工程领域中,干细胞成骨应用较广泛,其各项功能的实现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Wnt信号通路被认为是对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之一,在骨骼发育和维持骨内生理性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Wnt信号配体作为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Wnt信号通路的表达.现就不同Wnt信号配体与成骨作用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赵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抑制抗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用12.5、25、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刺激.小室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以及NF-κB p65亚基核转位.结果 50 μmol/L白藜芦醇孵育24 h后,其迁移与侵袭率分别降低了37%和3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抑制p65核转位;此外,抑制并沉默HO-1表达后,能显著降低MMP的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对MMP的表达影响很大程度上与抑制HO-1-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作者:黄笛鸣;单汉国;谢文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简单与精细运动的脑激活区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正常人手运动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探讨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的共同及相对特异性机制.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左右手分别进行腕关节屈伸、握拳运动和轮指运动,实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使用SPM2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ANOVA分析结果显示,双手握拳运动较腕关节屈曲运动明显激活对侧中央后回及顶下小叶缘上回,轮指运动较握拳运动明显激活对侧运动前区.联合作用分析显示,双手不同方式运动共同激活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对侧辅助运动区及同侧小脑半球激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及顶下小叶精细运动较简单运动激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测正常人手运动相关功能区,手的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涉及相同及相对特异性脑区,这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的脑肿瘤及脑梗死的治疗及康复提供重要依据和方法.

    作者:王敏锐;王海宝;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酒精对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酒精通过控制中心体增长影响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增殖的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细胞计数检测酒精对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酒精对纺锤体表型以及对外源性和内源性中心体蛋白P4.1相关蛋白(CPAP)中心体定位浓度的影响.结果 100 mmol/L酒精处理Neuro2a细胞96h后,阻碍了细胞周期的进程,减少了进入有丝分裂期的细胞量;有丝分裂期纺锤体的表型出现多种异常;酒精通过降低中心体上内源性和外源性CPAP的定位浓度,抑制了中心体的增长.结论 酒精抑制CPAP在中心体增长中的功能,导致有丝分裂期纺锤体排列异常,从而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引起Neuro2a细胞数量减少.

    作者:赵玲俐;徐涛;朱志晶;黄殷殷;王文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滑膜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TGP灌胃给药,检测大鼠关节肿胀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MAPKs的磷酸化程度.结果 TGP[25、50、100 mg/(kg·d)]有效缓解CIA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抑制滑膜MAPKs的磷酸化水平,而对MAPKs总的蛋白表达没有影响;TGP体外给药可明显抑制由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CIA大鼠滑膜MAPKs的磷酸化水平和滑膜炎病理机制相关,TGP对CI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滑膜细胞MAPKs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贾晓益;常艳;张磊;魏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能谱CT定量碘基物质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及大小肺栓塞(PE)的碘灌注表现及碘基值的变化,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在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73例临床疑似PE患者,先平扫,再行能谱增强扫描.选取其中阳性病例39例,将PE类型分为中心型、闭塞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及不规则型,观察不同类型及大小PE碘灌注的变化,测定栓塞区及对侧相同位置肺野的碘基值并进行比较,如双侧相同位置均有栓塞,则与邻近正常肺野比较.因不规则型PE发生较少,且多跨血管分布,只是统计栓塞数量,未进行碘基值测定.结果 39例经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证实为PE,共显示栓塞血管197支,栓塞类型为中心型63支,闭塞型58支,锐角附壁型39支,钝角附壁型26支,不规则型11支.闭塞型表现为全肺或肺叶灌注减低,PE血管供血区肺野平均碘基值为-0.45,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栓塞区平均碘基值为4.12,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角附壁型栓塞区平均碘基值为3.80,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及锐角附壁型栓子大小超过血管直径的1/2表现为肺段或亚段灌注减低,栓子大小小于血管直径的1/2无明显灌注减低.钝角附壁型未见明显灌注减低,栓塞血管供血区肺野与对照区平均碘基值分别为7.48和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碘基物质图灌注改变与栓塞部位有良好的吻合性,能反映不同类型PE及栓子大小对供血区肺野碘灌注的影响,为PE诊断提供更多的形态及功能学信息.

    作者:林婷婷;邓克学;韦炜;周燕;罗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癌症住院患者的情绪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癌症住院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正负情绪量表(PANAS)对74例癌症住院患者和88例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①癌症患者的正性情绪得分均值[(15.57±5.72)分]大于负性情绪[(8.89±3.72)分],且主要集中在精神活力、心神不宁等共7个维度.②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客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得分、负性情绪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癌症患者的情绪总分与主观支持呈正相关;其正性情绪与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正性情绪方面,癌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可解释总变异量的11%,回归方程为:正性情绪(PA) =4.80 +0.45×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方面,癌症患者的年龄可解释总变异量的6%,回归方程为:负性情绪(NA)=13.29-0.08 ×年龄.结论 社会支持是患者情绪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支持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绪.

    作者:周锐;肖蓉;江丰收;胡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抗原修复在胃癌HER-2检测中的影响研究

    收集胃食管交界区胃普通型腺癌50例,在不同条件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高温修复染色强于低温;乙二胺四乙酸(EDTA)高温修复染色更强.表明ED-TA高温修复染色能够提高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的检测阳性率.

    作者:曹志国;余昌俊;孟刚;陶成诚;陈昌裕;龙腾云;王岳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三叶因子3对烧伤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三叶因子3(hTFF3)对严重烧伤所致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烧伤小鼠作为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A)组、烧伤对照(B)组和hTFF3治疗(C)组,C组伤后1h开始灌胃hTFF3,剂量为1 mg/kg,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5d.观察烧伤后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大体形态学改变、病理学改变,以及病死率.结果 烧伤小鼠每天给予1 mg/kg的hTFF3灌胃,胃肠黏膜受损程度显著降低,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减轻,B组以出血、坏死和溃疡为主,C组以充血、水肿为主,小鼠5d病死率有所下降(27.3%、45.6%).结论 重组hTFF3对烧伤后胃肠道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受损黏膜屏障的重建.

    作者:孙勇;王良喜;毛学飞;邓向东;潘晓峰;吴杭庆;张盼;张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7日龄C57/BL新生小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组(n=22)、缺氧缺血组(HI组,n=22)、假手术+ IGF-1组(n=18)、HI+ IGF-1组(n=22).假手术+ IGF-1组、HI+ IGF-1组在术后即刻予腹腔注射IGF-1(50 μg/kg),假手术组、HI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0、3、6、12、24、48 h取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制成单细胞悬液以罗丹明123(Rho123)标记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①皮质、海马、丘脑分别在术后3、6、12 h出现肿胀、凋亡,HI后48h神经元肿胀、变性明显,具有凋亡特征神经细胞达高峰;②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假手术+ IGF-1组皮质、海马、丘脑各部位在不同时点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IGF-1对大脑皮质损伤修复有两个间期,对丘脑修复延迟且作用时间短;④HI组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升高先出现在皮质(术后3h),其次为海马(术后6h),后在丘脑(术后12 h),HI+ IGF-1组各部位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低于HI组(P<0.01).结论 IGF-1可以减轻HIBD后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推测IGF-1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各部位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作者:吴叶娟;步仰高;王杨;黑明燕;陈志武;桂丽;李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确诊非ST段抬高ACS拟行PCI术住院患者为实验组(ACS组),术前随机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10 mg组,n=20)和20 mg治疗(20 mg组,n=20),同时选取因各种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正常者为对照组(n=2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蛋白的浓度,并测定血脂水平;采用UNIQ-10柱式TRIzon总RNA试剂盒提取总RNA,扩增目的基因MMP-9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ACS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术前逐渐下降(P<0.05);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20 mg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ACS组单核细胞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可能直接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早期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下调ACS单核细胞MMP-9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起到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时义宝;褚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IMP-3、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与血浆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血浆中两种基因的检测及联合检测在NSCLC筛查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血浆TIMP-3、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进行同样检测,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癌组织中TIMP-3、p16、联合检测的基因甲基化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P<0.01);外周血血浆中TIMP-3、p16、联合检测基因甲基化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0.01);血浆中TIMP-3、p16和联合检测的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临床分期、临床分类以及病理类型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外周血浆TIMP-3、p16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为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李超;宋超;胡海亮;于在诚;金永堂;薛绍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皮质下特征及其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及其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画钟试验(CDT)、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等对认知功能、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皮质下特征等进行评定.结果 LA患者伴随皮质下特征以排尿障碍为常见(66%),其次为假性球麻痹(55%)、抑郁症状(47%).LA患者伴皮质下特征组与相应的无皮质下特征组比较,均伴随着CAMCOG-C评分下降和ADL评分升高(P<0.05),提示LA伴随皮质下特征与LA认知损害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结论 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较为常见,可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朱小群;江婵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MRG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与定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MRG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 以含人MRG15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构建MRG15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株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MRG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有效地表达,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MRG15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 MRG15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为进一步了解MRG15的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姜天鹏;潘林鑫;赵健;乔正;李春雨;张珊静;李克娟;范礼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王海波;杨新明;赵御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M)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97例单纯NAFLD患者(对照组)及71例NAFLD合并HUM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相关人体成分测定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患者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VFA)、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VFA与BMI、体脂含量、WC、WHR、血压、血糖(FBG)、TG、尿酸(UA)、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合并HUM患者较单纯NAFLD患者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程度加重,患MS风险升高,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丽丽;张宝;管石侠;唐芸;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DNMT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慢性化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广西汉族人群中DNMT1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在广西分别收集1010例HBV感染慢性化患者(病例组)和1032例自限恢复者(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进行基因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 CI,并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 rs4804490与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OR=1.13,95%CI=0.95~1.36,P=0.16).对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分析仍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可能与中国广西汉族人群HBV感染慢性化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任倩;张红星;周钢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