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李超;徐晓婷;秦颂兵;周菊英;崔凤梅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介导肿瘤细胞低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其对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调控广泛影响着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现已成为口腔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之一.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彦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Taqman技术,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肺癌组织中Ⅳ型胶原α3链[α3 (Ⅳ)] mRNA表达进行定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α3(Ⅳ)基因NC1结构域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的条件,以不同质粒DNA含量为标准品和其循环阈值(Ct值)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肺癌组织中α3(Ⅳ) 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Western blot法检测tumsta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α3(Ⅳ)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800 拷贝/μl;在10.3~10.8 拷贝/μ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CR扩增效率为99 4%;肺癌组织中α3(Ⅳ) mRNA表达定量检测发现,4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α3(Ⅳ) mRNA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tumstatin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临床监测发现肺癌患者癌组织α3(Ⅳ) mRNA含量检测和TNM分期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α3(Ⅳ)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FQ-RT-PCR检测α3(Ⅳ) mRNA的表达为肺癌转移、预后判断、临床治疗等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周明;罗以勤;姚丽娟;赵亮;董行;聂江玲;吴双正;胡闻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癌症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14例妇科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罗氏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中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1及TSH水平.结果 腺癌中的HE4、CA125、CYFRA21-1、鳞癌中的HE4以及炎症反应中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腺癌中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平滑肌瘤、其他肿瘤和鳞癌(P<0.05);良、恶性肿瘤中HE4和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肿瘤中CYFRA21-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CYFRA21-1在腺癌和炎症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CYFRA21-1有助于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联合检测有助于妇科肿瘤的诊断.
作者:罗兵;董秋萍;李涛;徐元宏;熊自忠;肖春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WWOX与c-jun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WWOX与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28.3%)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81.7%)(P<0.01).胃癌组织中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68.3%)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3.3%)(P<0.01).WWOX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jun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χ2=4.96,P<0.01).结论 WWOX蛋白和c-jun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WWOX蛋白在胃癌中低表达,而c-jun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
作者:李帅;邓跃华;王从玉;刘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咽癌患者65例,临床分期Ⅲ期24例、Ⅳa期31例、Ⅳb 10期.65例均接受过放疗,其中34例行手术治疗,24例接受过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4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24.6%.接受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接受放疗且未行手术患者(χ2=9.0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接受手术与否、近期疗效、转移淋巴结区域对生存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大小、接受手术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放疗综合治疗的伴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预后优于接受放疗但未行手术患者,N分期和肿瘤大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伟;张红雁;钱立庭;马军;赵于飞;刘云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心动图在阿霉素(ADM)造模大鼠心力衰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DM组.大鼠尾静脉注射ADM制成心力衰竭模型.对两组大鼠行经胸高频超声心动图监测.分别取两组大鼠的心肌组织行HE染色及VG染色.结果 高频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显示大鼠的心脏结构,经超声测定ADM组与对照组心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高频超声心动图所证实的心力衰竭大鼠,HE染色及VG染色结果均证实其心肌组织明显受损.结论 经胸高频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准确地评价ADM造模大鼠心功能的改变,与病理结果一致.
作者:张书杰;姜凡;解翔;张野;吴运香;张新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别记录56 例单侧第三磨牙伸长患者(上、下颌各28 例)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并以28 例正常牙合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作为对照.结果 ① 上颌第三磨牙伸长组(A组)向正常侧运动范围与对照组(C组)不同(P<0.01),且A组向伸长侧运动范围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组(B组)前伸运动范围小于C组(P<0.01).②髁突运动大差数(MRC):A组在开口运动(前后向)、前伸运动(垂直向)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前伸运动(前后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组切点运动轨迹较规则流畅;余两组则明显突兀,多呈台阶状,波动幅度较大.结论 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切点边缘运动范围、运动轨迹特征、双侧髁突运动对称性均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哲;王楠;侯爱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及断烟后大鼠肺部的表达.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及断烟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的表达.结果 COPD组和断烟组肺平均内衬间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OPD组和断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 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3组间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被动吸烟可复制COPD模型,HMGB1可能与COPD的发病有关.
作者:乔云兰;梅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前白蛋白(PA)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0例NSCLC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及紫杉醇和顺铂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缓解、无效和复发或远处转移时的LDH及PA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LDH、PA水平与NSCLC各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70例患者均完成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78.6%,1年生存率为70%,3年生存率为32.8%; ②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血清LDH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PA值明显降低(P<0.01);③与放疗前比较,在放疗有效的患者中可见LDH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水平上升,PA值无明显差异,放疗无效的患者LDH及PA水平变化不大;④在随访期内,出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的61例患者血清LDH水平均升高,占91%,PA降低,两者水平与放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②血清LDH及PA水平可作为判断NSCLC病情的辅助指标,在不同时期追踪检测血清LDH及PA值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莉;李超;徐晓婷;秦颂兵;周菊英;崔凤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经水摄入三氯乙烯(TCE)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 ♀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以及2.5、5 g/L TCE组,TCE经饮水染毒,分别在2、4、8、12周处死动物,采集外周血并取脾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reg细胞数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TCE 2.5、5.0 g/L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数量比空白和溶剂对照组明显降低,2、4、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脾脏Fox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TCE暴露组明显降低,2、4、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周时低;血清中IL-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TCE 2.5、5.0 g/L组明显降低,2、4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低;相关分析显示脾脏中Treg细胞数量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呈正相关(r=0.768,P<0.01).经水摄入TCE对小鼠Treg细胞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进;沈彤;徐辉;许述海;江涛;朱启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褪黑素(Mel)作用下,结直肠癌细胞系RKO细胞增殖和凋亡发生的变化.方法 MTT法检测Mel对RKO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同时观察不同浓度Mel作用下相应受体表达的变化,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结果,判断细胞凋亡情况,并同时用Western blot观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毫摩尔级的Mel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膜受体MEL1AR随着浓度的增加表达上调,Hoechst染色显示Mel作用下细胞凋亡增加,抑制凋亡的相关蛋白,如Bcl-2和Bcl-XL的表达明显下降,而促进凋亡的相关蛋白,如Bax、Bak等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 Mel通过受体 MEL1AR发挥作用,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胡若磊;韦晓;周青;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肺动脉壁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基础饲料+1%胆固醇+5%猪油)喂养12周后取血和肺动脉,分析血清中相关脂质成分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动脉壁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 检测肺动脉粥样硬化兔肺动脉壁OPN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肺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高脂模型组在高脂饮食12 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LDL和LDL/HDL比值升高明显;HE 染色显示高脂模型组肺动脉内膜增厚,细胞间隙逐渐增大,泡沫细胞形成,可见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 显示高脂模型组肺动脉壁OP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脂饮食可导致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OPN在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佳佳;桂淑玉;王小扁;韩健雄;胡泽平;周青;汪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P-gp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以TRAIL为靶点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 SGC-7901/VCR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TRAIL处理48 h后,RT-PCR检测各组胃癌细胞株中多药耐药MDR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ELISA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株中P-gp表达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400 μg/L)作用于细胞后,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MDR1/P-gp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 μg/L与200 μg/L组相比其MDR1/P-gp抑制程度并不明显,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IL可抑制SGC-7901/VCR MDR1 /P-gp的表达,且呈量效关系.TRAIL 可能通过降低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逆转胃癌的多药耐药.
作者:王慧群;张开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外排泵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胺(PAβN)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5种药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添加PAβN后,7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5种药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的菌株数分别为亚胺培南45(60.81%)株、美罗培南70(94.59%)株、庆大霉素0(0%)株、环丙沙星4(5.41%)株、头孢他啶45(60.81%)株.结论 外排泵机制可能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耐药的主要机制;外排泵机制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王友梅;沈继龙;沈继录;徐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并比较米诺环素凝胶和派丽奥的缓释性能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11位患者的2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①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米诺环素凝胶(实验组);②SRP+派丽奥(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松动度(MOB)和龈沟液量4项临床指标;在牙周袋内用药后收集患牙龈沟液,测量牙周袋内的药物浓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牙周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凝胶后,第1天药物浓度为3.334 mg/L,以后释放速度逐渐下降,到第7天浓度为1.857 mg/L,使用派丽奥后,第1天的浓度为3.341 mg/L,到第7天降至 0.714 mg/L,两种药物均可维持1周的有效药物浓度.结论米诺环素凝胶局部使用后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在辅助治疗牙周炎方面与派丽奥有相同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姹;徐燕;李全利;孙晓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螺内酯(SPI)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ALD组(10-7 mol/L)、SPI 1组(ALD+SPI 10-7 mol/L)、SPI 2组(ALD+SPI 10-8 mol/L)和SPI 3组(ALD+SPI 10-9mol/L).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MCs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检测NF-κB、MCP-1、醛固酮合成酶(CYP11B 2)、醛固酮受体(MR)和11 β-羟类固醇脱氢酶2 (11β-HSD 2)的mRNA表达.结果 ① MCs表达CYP11B 2、MR和11β-HSD 2 mRNA.② 与NG组比较,ALD刺激MCs 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NF-κB及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③ SPI干预48 h后,与ALD组相比较,SPI 1组、SPI 2组、SPI 3组细胞内ROS水平、NF-κB及MCP-1 mRNA表达明显减少,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④ 相关分析显示MCs内ROS水平与NFκB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NF-κB mRNA和MCP1 mRNA表达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LD诱导的MCs氧化应激,减少NFκ-B和MCP-1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与其肾脏保护作用部分有关.
作者:刘皆;叶山东;胡圆圆;徐将;董崇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十二指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及Runx3蛋白在十二指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MMP-9阳性率(70 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unx3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率(23.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MMP-9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unx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十二指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11,P=0.011).结论 MMP-9及Runx3蛋白表达异常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十二指肠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的转移及预后情况的依据.
作者:田甲;于东风;刘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联合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Reprimo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5-AzadC、TSA、5-AzadC+TSA组,MTS法测定各组药物对其生长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SGC-7901细胞Reprimo基因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AzadC和(或)TSA分别作用24、48、60、72 h后均抑制细胞生长,两药联合组比单药组抑制率显著增强,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增强更加显著;5-AzadC和(或)TSA干预胃癌细胞72 h后,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比较,Reprimo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 5-AzadC联合TSA干预可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抑癌基因Reprimo再表达发挥抑癌作用.
作者:王海;胡世莲;沈干;孙玉蓓;沈国栋;徐维平;黄毕林;方中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适量饮酒对于健康有益,而过量饮酒则易引发一系列疾病.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等病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新研究,并由此探讨了ALD的发病机制,旨在进一步明确ALD的致病因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ALD的发生.
作者:杨万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接受不同剂量的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44 例DTC术后患者分为4 组,Ⅰ组为未治疗的患者10 例,Ⅱ组为第1 次治疗后患者16 例,使用13碘剂量2.96~3.70 GBq;Ⅲ组为2 次治疗后的患者12 例,累积剂量8.51~11.10 GBq;Ⅳ组为3 次治疗后的患者6 例,累积剂量14.06~18.50 GBq;对所选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根据所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分析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参数.结果 ①未行131碘治疗的DTC术后患者的唾液腺显像清晰,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明显,酸刺激后迅速下降;但大剂量131碘治疗后唾液腺功能明显降低的DTC术后患者唾液腺显像模糊,唾液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上升缓慢,酸刺激后缓慢下降.② Ⅱ、Ⅲ组与Ⅰ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摄取分数(UR)、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Ⅳ组患者UR、ER均较Ⅰ组降低(P<0.05).结论 3 次大剂量131碘(累积剂量14.06~18.5 GBq)治疗后的DTC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其摄取和排泄功能均降低.
作者:姚晓波;金晓毛;何静;刘学公;夏俊勇;张然;洪波;程义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