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允凯;杨信尊;李静;陈悦然;韦文美;顾志红;汪渊
回顾性分析36例HELLP综合征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母婴并发症,其中Ⅰ型HELLP综合征22例,Ⅱ型HELLP综合征14例,Ⅰ型HELLP综合征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数值高于Ⅱ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概率高于Ⅱ型.Ⅰ型HELLP综合征的病情较Ⅱ型严重,PLT计数减少可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曲皖君;张婉莹;周颖;陈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带绦虫虫种分子分类研究中,遗传标记的选择为重要.目前应用的遗传标记有:① 线粒体基因:包括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cox1)、细胞色素b基因(mtDNA-Cytb),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DNA-12S rRNA).②核基因组中的核糖体基因:包括ITS1、ITS2基因序列以及核基因组中的组织蛋白L型半胱氨酸酶基因序列.现对不同的遗传标记的种间、种内差异性,以及在带绦虫虫种的分子分类中的适用范围进行阐述,提出带绦虫虫种鉴定和亚洲牛带绦虫虫种定位在遗传标记的使用上应该有所区别.
作者:刘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人体成分与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403例,排除严重感染、心肌梗死病史、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病史及无法独自站立检查者等.通过Biospace 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测定,主要包括:体质指数(BMI)、矿物质、蛋白质、体脂肪、腹围、臀围及内脏脂肪区域(VFA)等指标.同时收集血清测定血脂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BMI、体脂肪、腹围、臀围及VFA不受性别影响.BMI、体脂肪、腹围、臀围及VFA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剔除年龄、性别因素后,对人体成分与血脂各项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腹围、臀围及VFA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正相关;剔除年龄、性别因素后,人体成分结果仍与ALT和AS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有所减小(P<0.01);人体成分各项指标与肌酐(Cr)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人体成分与血脂、肝肾功能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人体成分的分析,可早期发现人体成分的异常,指导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尽早预测、发现营养相关性疾病,协助临床上的诊断.
作者:唐芸;张宝;管石侠;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将30个瓷试件随机平均分为A(Superbond C&B化学固化粘结剂)、B(RelyXTMVeneer光固化粘结剂)、C(VariolinkⅡ双重固化粘结剂) 3组.3组的L、a、b值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L值变小,a、b值变大,变化的大小程度随粘结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化学固化粘接树脂的颜色变化较大,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光固化粘接树脂和双重固化粘接树脂在经过紫外光照射后虽然都会发生一定的变色,但是颜色变化都在临床允许范围内,而不易被肉眼所觉察.
作者:唐媛媛;夏荣;边华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1(PON1)192和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84例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36例健康对照者(NGT) PON1 Q192R和L55M的多态性.结果 PON1Q192R基因在DR组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GT与T2DM比较以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N1L55M基因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N1Q192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但与DR的严重程度无关,Q等位基因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L55M基因多态性与DR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郑雨钱;雷远;龚健杨;钟兴;潘天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靶区内不同区域灭活效果的差异.方法 36副新鲜离体猪肺分为6个消融时间组进行射频消融,消融过程中记录消融中心区、射频针的中心针针尖区、边缘针针尖区、中心针与边缘针针尖连线的中间区的温度变化,消融结束后在4个消融区域及对照区采集标本,分别HE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标记(流式细胞术),计算在不同消融时间作用下不同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结果 消融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高于对照区域(P<0.05);在完全消融前,消融中心区的校正细胞死亡率高于3个消融边缘区(P<0.05);在短时间消融组(5~15 min),射频针的中心针针尖区与边缘针针尖区的校正细胞死亡率均高于中心针与边缘针针尖连线的中间区(P<0.05);而在消融时间达到20 min后,3个边缘消融区消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消融前,各消融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消融时间达到30 min时,4个消融区域消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在完全消融前,消融中心区的消融效果要优于消融边缘区;消融边缘区之间在短时间消融时存在消融效果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在达到一定的消融时间后消失;给予足够的消融时间,消融靶区可达到完全消融.
作者:陈英凯;吴启玉;黄乃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用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结果 EB108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同时,EB1089增加MHCC97H细胞中ERα mRNA表达,下调NF-κB p65和 MMP-9 mRNA表达.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ERα途径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作者:盛茂林;许戈良;荚卫东;任维华;刘文斌;张传海;周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癌症代谢、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讨论mTO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癌症中的信号途径,阐述mTOR抑制剂治疗前列腺癌取得的进展,并展望mTOR及抑制剂将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陈先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经典化疗方案治疗临床分期Ⅲ期以上的恶性肿瘤,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经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117例,采用恩度联合无交叉耐药的化疗药物方案治疗,联合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估患者治疗开始到无疾病进展时间的生活质量.结果 117例患者在完成联合治疗后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58例,疾病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8%,疾病控制率为85.4%.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低下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和稳定,且恩度联合化疗使用的毒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梁;戈伟;唐甜;丁万军;石薇;郑永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光老化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调节核因子-κB (NF -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的方法建立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并给予含不同浓度绞股蓝总皂苷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12 h后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TNF-α含量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紫外线(UV)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UV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 -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抑制NF -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苷抑制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陶冶;张小卿;马贤德;吴景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NOS )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与SAP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24 h后,测定假手术组与SAP组小肠推进比、结肠蠕动频率、粪便含水量、胰腺病理评分及结肠蠕动频率与NOS、ChAT表达比例相关性分析.制备结肠黏膜下神经节全层标本,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黏膜下神经节,NOS阳性神经元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结肠蠕动频率减慢(P<0.01)、小肠推进比减少(P<0.01)、粪便含水量降低(P<0.01),胰腺病理评分增高(P<0.01),其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中ChAT阳性神经元表达下调(43.85%±13.58% vs 16.27%±6.97%,P<0.05),但NOS阳性神经元无明显改变(22.49%±5.14% vs 24.36%±4.7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AT阳性神经元与结肠蠕动频率呈正相关(r=0.738,P<0.01).结论 SAP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hAT阳性神经元或其他神经元的重塑有关.
作者:林中;袁园;李小玲;程晓雯;张诚;郑清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检测疣状胃炎胃黏膜CD3 +、CD4 +、CD8 +T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CD3 +、CD4 +、CD8 +T细胞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14C-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 疣状胃炎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 +T细胞明显降低,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 +、CD4 +、CD8 +T细胞明显升高(P<0.01,P<0.05);疣状胃炎胃黏膜腺上皮细胞结构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出现病毒颗粒.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
作者:郭春丽;丁西平;胡闻;虞文永;王巧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切缘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后继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对患者的重要作用.方法 比较78例非保守组与150例保守组宫颈内、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同时,将保守组中切缘阳性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 非保守组中,宫颈内外切缘阳性的患者发生残余病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保守组中,宫颈外切缘阳性和宫颈内切缘阳性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非保守组与保守组,宫颈外切缘阳性与宫颈内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② 保守组中,单因素分析:是否绝经、宫颈外观、不同手术方式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切随访的宫颈外切缘阳性的CINⅢ患者可仅行宫颈锥切术;绝经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宫颈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作者:程敏;赵卫东;李青;王晓丽;金夏;夏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气管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作用机制,观察MSCs治疗PAH对肺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PAH组、MSCs气管注射治疗组(TMSCs组),MSCs静脉注射治疗组(VMSCs组).VMSCs、TMSCs、PAH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造PAH动物模型,Con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VMSCs组及TMSCs组大鼠于MCT注射7 d后分别经股静脉、气管注射MSCs悬液,Con组及PAH组注射等量的低糖DMEM培养基.MCT注射10、21 d时,检测荧光在TMSCs组及VMSCs组肺组织的分布.MCT注射21 d,检测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mad2、磷酸化Smad2 (p-Smad2)的表达情况,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MCT 注射21 d时,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在VMSCs、TMSCs组较PAH组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Con组(P<0.05);VMSCs、TMSCs组血管壁厚度较PAH组明显变薄(P<0.05);PAH、TMSCs、VMSCs 组Smad2的水平无明显差别,略高于Con组;PAH组p-Smad2水平高于TMSCs、VMSCs和Con组;上述指标在VMSCs和TMSC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治疗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的重构作用,这可能与MSCs降低Smad2蛋白及其活性形式p-Smad2蛋白的表达有关,气管注射MSCs可能是治疗PAH的有效途径.
作者:曲素萍;牛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的关系.结果 ①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② 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P<0.01),而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身长越长.③ 孕前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孕妇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明显增大.结论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发育指标有关.孕妇应根据自身条件注意调整孕期的增重范围,以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杜秋菊;李李;韩艳萍;张倩;张琳;博庆丽;赵奇红;王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9例YMDD变异患者中同时检测出变异株与野生株占69.26%(214/309),仅检测出变异株占30.74% (95/309).另外,93例为YMDD野生型阳性.
作者:方立庆;张振华;梁佳佳;杨玥;孙丙虎;张黄醒;赵小苗;张亚飞;李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83例肝癌患者的95个病灶接受经皮肝穿射频消融(RFA)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经皮RFA的疗效,并随访其复发情况.RFA治疗后,<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95.4%,≥3 cm的病灶完全消融率76.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7.7%,多发病灶的完全消融率71.4%.RFA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病灶的大小有关.
作者:刘力;隋秀芳;叶显俊;刘卫勇;葛勇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以探讨Grim-19表达水平的变化对HeLa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质粒p3×flag-myc-cmv-24-Grim-19(简写Grim-19)通过脂质体转染至HeLa细胞,48 h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rim-19、htert、P16、P2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eLa细胞衰老和端粒酶活性.结果 转染后可见flag的表达及htert的表达降低及P16、P21的表达升高,细胞衰老增加,增殖减弱及端粒酶活性的降低.结论 在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中Grim-19具有调控端粒酶活性和细胞衰老的作用.
作者:杨霞;王青元;朱靖;冯定庆;朱园园;周颖;凌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直接标志,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血小板P-选择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及进展中的作用及将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靶点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制作3种水平颌位关系记录的全口义齿,利用吸光度法检测3种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正中关系位)建牙 合的全口义齿与直接咬合法确定颌位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往前1 mm建牙 合的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记录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调牙合后比调牙合前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徐婷婷;高旭;韩晓兰;凤渝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