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周围关节炎

李东旭;帅宗文;陈珊宇;徐胜前;徐舟舟;徐建华

关键词:来氟米特,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FM)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伴周围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患者单盲、随机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7例经柳氮磺胺吡啶(SSZ)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无效的活动性AS伴周围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FM和安慰剂治疗,疗程24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LFM能显著改善AS伴周围关节炎的晨僵、C反应蛋白(CRP)、Maastricht强直性脊柱炎起止点炎评分(MASES)、压痛周围关节数、肿胀周围关节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整体评分(BAS-G)、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医师和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显著提高ASAS20有效率,但对线形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SMIlin)、胸廓扩张度、总背痛及夜间背痛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LF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FM治疗难治性AS伴有的周围关节炎安全、有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7 318例银屑病患者和11 290例对照的Illumina 610芯片基因分型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临床表型分组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少儿发病患者与成人发病患者之间、点滴型与斑块型患者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但与该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不相关.

    作者:林艳;李存涛;唐彪;陈日新;张鹏;孙媛媛;程晖;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中耳及乳突的慢性炎症.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细菌感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的直接因素,因此在药物治疗方面也不容忽视.现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抗菌药物治疗领域的部分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乔宇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脏不停跳技术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机体炎症介质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技术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机体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和IL-8浓度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组,分别于开胸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4 h及24 h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本,观察5个时点两组IL-6及IL-8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血浆IL-6、IL-8浓度均于开胸前低,体外循环开始后即开始增高,其中IL-6水平于术后4 h达到峰值,而IL-8浓度则于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随后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心脏停跳组患儿血浆IL-6和IL-8浓度变化显著高于心脏不停跳组(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是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根源;丁力;张峰;朱文庆;陈雨青;胡英超;王宏琴;程玉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型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腹型肥胖患者140例及正常对照组13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A-FABP,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型肥胖组血清A-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A-FABP与BMI、WC、WHR、FBG、HOMA-IR、SBP、DBP、TG及FINS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腹型肥胖患者存在IR,且血清A-FABP水平与IR密切相关.

    作者:管石侠;张宝;李秋桂;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瑞巴派特对NSAIDs肠病中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巴派特对小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肠病模型中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用双氯芬酸钠2.5 mg/kg灌胃3 d制备小鼠NSAIDs肠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瑞巴派特组(400 mg/kg)、谷氨酰胺组(1 000 mg/kg),各组给药时间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溶媒灌胃.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肝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肿胀度、NADH水平、SDH及ATPase活性.同时电镜检测小肠黏膜线粒体形态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突破坏.肝线粒体膜电位及肿胀度明显改变,NADH含量,SDH及ATPase活性降低(P<0.01).瑞巴派特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接近正常.肝线粒体膜电位及肿胀度改善,NADH含量,SDH及ATPase活性升高(P<0.01).结论 瑞巴派特对NSAIDs肠病模型中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刁磊;梅俏;许建明;刘晓昌;金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且被公认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辅助治疗[1-2].现就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展开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俊;熊奇如;钱叶本;余宏铸;李方跃;许业传;张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野菊花总黄酮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

    目的 探讨野菊花总黄酮(TF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模型.TFC(84、168、336 mg/kg)组和凯西莱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乙醇脱氢酶(A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TFC(168、336 mg/kg)组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性肝大鼠血清AST、ALT、TC、TG、ADH 、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TFC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TF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血液中ADH含量,抑制TNF-α过表达有关.

    作者:王保伟;李俊;程文明;孙静;王雯;赵冰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MS)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学和CT资料,均为女性,年龄15~71岁,<32岁13例,>38岁5例.结果 ①肿瘤呈类圆形、椭圆形,胰头部8例,胰尾部9例,胰颈体部1例.②18例肿瘤由实性成分和囊性成分混合组成.③出血和钙化分别见于3例肿瘤,其中1例巨大肿瘤破裂出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其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陶承凤;刘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目的 总结翼点锁孔手术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手术效果等.结果 经手术治疗,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均一次性夹闭成功.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明显降低了创伤,减少了无效暴露.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较为适用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吴德俊;赵兵;李德坤;王少华;江涛;王宝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以豚鼠脊髓匀浆诱发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采用量化评分法,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率、潜伏期、临床症状和组织学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中NF-κB和GFAP的表达.结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延长了大鼠发病的潜伏期,改善了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下调NF-κB及上调GFAP在脊髓中的表达(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EAE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影响有关.

    作者:王淑歌;林述凯;石秋艳;田广平;张文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后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 采用染料渗透法观察玷污层去留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单根管前牙36颗,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压法充填根管,根尖倒预备,根尖倒预备后将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颗.实验组:17% EDTA+1%NaOCl+10%枸橼酸冲洗根尖去除根尖到预备后的玷污层,对照组不用任何冲洗液冲洗,用玻璃离子倒充填根尖,通过染料渗透法染色,脱矿脱水制成透明牙,两组离体牙在体式显微镜下拍照,并测量染色的深度.结果 实验组根尖微渗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除玷污层可有效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作者:陆明辉;李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皮损类型) 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选取7 318例银屑病患者和11 290例正常对照的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基因分型资料,SPSS 16.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24×10-9),各临床表型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1.0×10-4).在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少儿发病和成人发病患者之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点滴型和慢性斑块型患者之间,rs700703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此外还与该疾病的家族史和发病年龄相关,但与皮损的临床类型不相关.

    作者:孙媛媛;林艳;唐彪;陈日新;张鹏;李存涛;左先波;范星;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被誉为新一代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原、高浓度血小板及大量生长因子,因其完全取自于自体血,无需添加任何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已经成为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PRF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全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肾细胞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甲基化、microRNA、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相关因素在肿瘤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随着对肾细胞癌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将为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监测等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范宗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two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的临床应用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预备成形是决定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Mtwo机用镍钛锉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特殊锥度的根管预备器械,独特的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切削能力和安全性.本文分别使用Mtwo机用镍钛锉和传统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琼;张志宏;刘堃;赵兵;黄继玲;刘红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DR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NRD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标本44例作为实验组,另取44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RDG2和NDRG4的表达水平.结果 NRDG2和NDRG4在44例直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RDG2阳性率为54.5% (24/44),NDRG4阳性率为59.1% (26/44),均明显低于4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93.2% (41/44)和90.9%(40/44),且两者之间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此外NRDG2和NDRG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NRDG2和NDRG4表达失常,影响了正常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推测NRDG2和NDRG4诱导的信号通路对直肠癌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失常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某种作用.

    作者:杨锦雷;常家聪;刘弋;陈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外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与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中Ⅰ和 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相关性.方法 切取40例开放式手术患者腹横筋膜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其中腹股沟斜疝25例,腹股沟直疝15例,无疝患者10例,同时分别抽取其外周血.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分析MMP-2组织中的表达和血清中的含量、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对照组MMP-2弱表达,斜疝组MMP-2阳性表达,直疝组表达强;血清MMP-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直疝组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和Ⅰ/ Ⅲ型胶原比值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直疝组Ⅲ型胶原含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MP-2 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组织胶原的降解作用与成人腹股沟疝尤其是直疝的形成有相关性.

    作者:张杨;吴家照;查晓光;李煜;吴正升;滕安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盐酸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尿nephrin排泄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糖尿病大鼠尿nephrin(UNE)排泄的动态影响,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DM组)和不同剂量PIO干预组[DR1、DR2、DR3组,分别给予PIO:10、20、30 mg/(kg·d)],设正常对照组(NC组).干预前后动态监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UACR)、UNE、尿肌酐(Ucr).结果 ① 4组糖尿病大鼠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NC组(P<0.01),而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② 4周末,DR2和DR3组UACR较DM组显著降低(P<0.01),而DR1组与DM组间差异无显著性;8周末,各干预组UACR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DR2组和DR3组UACR较DR1组降低明显(P<0.05).③ 0周5组大鼠尿中均检测到nephrin,但差异无显著性;4周末DM组UNE排泄显著高于各干预组(P<0.05),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8周末各干预组UNE较DM组均显著降低(P<0.05),DR2和DR3组UNE与DR1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DR2与DR3组间UNE差异无显著性.④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NE与UACR存在正相关(r=0.881,P<0.01).结论 PIO可降低糖尿病大鼠UNE的排泄,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匡蕾;叶山东;刑燕;陈玉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橙皮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

    目的 研究橙皮苷(HDN)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鸡Ⅱ型胶原(CⅡ)联合氟氏完全佐剂(FCA)诱导CIA大鼠模型;采用足爪肿胀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观察HDN(80、160、320 mg/kg)对CIA大鼠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体外用药(HDN 10-6 、10-5、10-4 mol/L),MTT法检测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菌取腹腔巨噬细胞(PMФ),体外用药HDN(10-6、10-5、10-4 mol/L),中性红法测定CIA大鼠PMΦ的吞噬功能;ELISA法测定PMФ产生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HDN(80、160、320 mg/kg)ig给药能抑制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病理损伤,降低CIA大鼠外周血IL-17的水平.体外实验能使CIA大鼠升高的ConA和LPS 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不同程度下降;抑制CIA大鼠PMФ过高的吞噬功能;下调升高的PMФ IL-1和TNF-α水平.结论 HDN对CIA大鼠继发性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抑制促炎因子分泌有关.

    作者:熊立;李俊;王雯;楼蓉;凡小燕;黄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15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分为4组,即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缺血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3.2 mg/kg/d)及罗格列酮低剂量组(1.6 mg/kg/d),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8只,灌胃给药,1周后连续2 d以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0 mg/kg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心肌组织病理,并测定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心肌缺血组相比,罗格列酮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心电图ST段显著下降,血清CK和LDH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变性坏死明显减轻,SOD水平显著升高.但罗格列酮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心肌缺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SOD水平有关.

    作者:项学军;张亭亭;洪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