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李存涛;唐彪;陈日新;张鹏;孙媛媛;程晖;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TT)患者失睾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例单侧TT患者的临床资料,满足分组标准的共计71例.严格按照术中睾丸保留指针决定睾丸保留与否,睾丸无保留指针而患者拒绝切除的病例予以排除,手法复位成功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的计入保留组.依据术后睾丸是否切除分为睾丸切除组(切除组,n=41)和睾丸保留组(保留组,n=30).比较两组病例在患者发病特点及诊治各环节差异性,分析影响睾丸丢失的原因及其相关性.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χ2=7.339,P=0.007,OR=6.195),扭转时间分组(χ2=10.285,P=0.001,OR=57.717)及扭转度数分组(χ2=8.493,P=0.004,OR=18.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以上三因素均为TT患者睾丸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年龄、扭转时间及扭转程度是影响TT患者失睾的重要因素,降低首诊误诊率和转诊率,是降低睾丸丢失率的关键.
作者:丁可珂;梁朝朝;张贤生;刘明;叶元平;郝宗耀;周骏;樊松;江长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技术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机体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和IL-8浓度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组,分别于开胸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4 h及24 h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本,观察5个时点两组IL-6及IL-8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血浆IL-6、IL-8浓度均于开胸前低,体外循环开始后即开始增高,其中IL-6水平于术后4 h达到峰值,而IL-8浓度则于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随后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心脏停跳组患儿血浆IL-6和IL-8浓度变化显著高于心脏不停跳组(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是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根源;丁力;张峰;朱文庆;陈雨青;胡英超;王宏琴;程玉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FM)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伴周围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患者单盲、随机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7例经柳氮磺胺吡啶(SSZ)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无效的活动性AS伴周围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FM和安慰剂治疗,疗程24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LFM能显著改善AS伴周围关节炎的晨僵、C反应蛋白(CRP)、Maastricht强直性脊柱炎起止点炎评分(MASES)、压痛周围关节数、肿胀周围关节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整体评分(BAS-G)、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医师和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显著提高ASAS20有效率,但对线形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SMIlin)、胸廓扩张度、总背痛及夜间背痛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LF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FM治疗难治性AS伴有的周围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李东旭;帅宗文;陈珊宇;徐胜前;徐舟舟;徐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腹型肥胖患者140例及正常对照组139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A-FABP,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型肥胖组血清A-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A-FABP与BMI、WC、WHR、FBG、HOMA-IR、SBP、DBP、TG及FINS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腹型肥胖患者存在IR,且血清A-FABP水平与IR密切相关.
作者:管石侠;张宝;李秋桂;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使遗传性不孕不育夫妇获得后代.方法 1例原发性不孕、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夫妇双方检查染色体核型,男方为罗氏易位,45,XY,t(13;14).对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后第3天适宜活检的胚胎进行逐个活检,每个胚胎取出1个卵裂球,经细胞裂解及细胞核固定,使用13号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14号染色体端粒探针与变性后核内染色体杂交,对荧光信号进行分析.13号及14号染色体均有两个信号的为正常或平衡的易位携带者,选择这两种可能的胚胎给予移植.结果 超促排卵后取卵20个,成熟18个,ICSI后正常受精16个,第3天适宜胚胎活检的有12个,13号及14号染色体信号均两个的胚胎 6个,第4天移植3个致密桑椹期胚胎,1个致密桑椹期胚胎行玻璃化法冷冻,另2个因检查为正常胚胎未继续发育而被丢弃.移植后14 d尿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移植后35 d阴道超声见1个孕囊并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为单胎妊娠.结论 针对13号及14号染色体易位的检查于活检后24 h内出结果,罗氏易位患者可通过PGD技术获得后代.
作者:周平;郝燕;章志国;叶四云;魏兆莲;丛林;曹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33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变化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收集200例对照对比分析.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总胆固醇偏低(P<0.05),甘油三酯水平无差异.②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其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脂水平化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相关因素对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较多,而血清甘油三酯变化仅与化疗中使用激素有关.④各化疗方案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无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低,而随化疗次数增加其值亦逐渐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变化不显著.
作者:吴丽美;柳德灵;赖国祥;施洪;林庆安;文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TRAFs)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各成员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TRAFs;构建到pDBLeu、pPC86载体上,分别形成诱饵、猎物质粒;转化,扩增酵母菌;将诱饵、猎物菌液结合酵母双杂交阵列组合(Mating)技术筛选相互作用.后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构建TRAFs的酵母双杂交载体,酵母双杂交Mating技术筛选出11对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出,TRAF1和TRAF2、TRAF6有相互作用.结论 TRAFs各成员间存在着相互联系;TRAF1通过和TRAF6的相互作用可能直接影响TRAF6介导的通路.
作者:周扬帆;王晓辉;唐刘君;李长燕;王敏;杨晓扬;杨晓明;汪思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染料渗透法观察玷污层去留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单根管前牙36颗,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压法充填根管,根尖倒预备,根尖倒预备后将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颗.实验组:17% EDTA+1%NaOCl+10%枸橼酸冲洗根尖去除根尖到预备后的玷污层,对照组不用任何冲洗液冲洗,用玻璃离子倒充填根尖,通过染料渗透法染色,脱矿脱水制成透明牙,两组离体牙在体式显微镜下拍照,并测量染色的深度.结果 实验组根尖微渗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除玷污层可有效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作者:陆明辉;李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7 318例银屑病患者和11 290例对照的Illumina 610芯片基因分型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临床表型分组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少儿发病患者与成人发病患者之间、点滴型与斑块型患者之间rs930474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NF816A基因多态性rs930474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易感性相关,但与该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临床类型不相关.
作者:林艳;李存涛;唐彪;陈日新;张鹏;孙媛媛;程晖;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核因子-1β (hHNF-1β)基因cDNA全长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HNF-1β]并在大肠杆菌(E.Coli)中高效表达.方法 提取正常成人肝脏组织的总RNA,RT-PCR后的扩增产物回收,构建克隆载体pMD-HNF-1β,设计带酶切位点BamHⅠ和Hind Ⅲ的引物,PCR后酶切连入pET-28a(+)中,转化DE3,测序后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表达,并对重组hHNF-1β(rhHNF-1β)诱导表达时IPTG的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测序证实所得的hHNF-1β cDNA序列与其在GenBank中的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ET-28a(+)-hHNF-1β的双酶切结果与预期大小完全一致.IPTG诱导的佳浓度是0.04 mmol/L,时间为6 h,温度为37℃.结论 成功克隆和构建了hHNF-1β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诱导表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作者:陈冠军;汪凌云;钱磊;徐少聪;杨坤;常玲;陈兵;鲁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汉族人儿童寻常型银屑病(PV)和成人PV在发病性别、家族史、同形反应、初始发病部位、发病季节、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上差异以及严重程度和同形反应间关联性.方法 在皮肤科门诊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2 015例PV患者完整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其中儿童PV患者529例,成人PV患者1 486例,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PV男性患病比例较女性高(P<0.01),儿童PV患者家族史阳性率较成人组高,儿童患者初始发病部位较成人患者更容易累及面部、颈部、躯干和手(P<0.05,P<0.01),严重程度和同形反应间存在着关联性(P<0.01),列联系数r=0.074.结论 儿童PV和成人PV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叶文正;邵莉梅;裴小平;高金平;朱坤举;周文明;孙良丹;左先波;王再兴;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联合化疗药物顺铂(DDP)对子宫颈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 mmol/L VPA及不同浓度(0.5、1、2.5 μg/ml)DD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颈癌HeL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VPA 300 mg/(kg·d)-1,DDP 2 mg/kg,每周2次,作用于HeLa细胞接种后成瘤的裸鼠;二甲基四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RT-PCR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p53,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及Bax、Bcl-X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及移植瘤中组蛋白H3乙酰化(acetylases histone 3,AC-H3)水平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VP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DDP后优于VPA及DDP单药组;荷瘤鼠给药28 d后各组肿瘤体积(mm3):对照组3 155.3±238.7,VPA组1 936.7±207.7,DDP组1 349.9±267.5,VPA+DDP组357.3±212.2,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VPA可在mRNA水平上增强p53、PUMA及Bax的表达,减弱Bcl-XL的表达,且联合DDP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及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VPA单独及联合DDP均明显提高细胞及移植瘤中AC-H3及p53和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active-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联合DDP在体外可杀伤子宫颈癌HeLa细胞,体内可抑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增长,而AC-H3及p53和active-caspase-3的表达升高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作者:曹振平;冯定庆;李彩荣;张丽娜;刘然;凌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橙皮苷(HDN)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鸡Ⅱ型胶原(CⅡ)联合氟氏完全佐剂(FCA)诱导CIA大鼠模型;采用足爪肿胀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观察HDN(80、160、320 mg/kg)对CIA大鼠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体外用药(HDN 10-6 、10-5、10-4 mol/L),MTT法检测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菌取腹腔巨噬细胞(PMФ),体外用药HDN(10-6、10-5、10-4 mol/L),中性红法测定CIA大鼠PMΦ的吞噬功能;ELISA法测定PMФ产生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HDN(80、160、320 mg/kg)ig给药能抑制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病理损伤,降低CIA大鼠外周血IL-17的水平.体外实验能使CIA大鼠升高的ConA和LPS 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不同程度下降;抑制CIA大鼠PMФ过高的吞噬功能;下调升高的PMФ IL-1和TNF-α水平.结论 HDN对CIA大鼠继发性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抑制促炎因子分泌有关.
作者:熊立;李俊;王雯;楼蓉;凡小燕;黄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翼点锁孔手术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手术效果等.结果 经手术治疗,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均一次性夹闭成功.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明显降低了创伤,减少了无效暴露.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较为适用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吴德俊;赵兵;李德坤;王少华;江涛;王宝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除组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之外,还具有参与复制、转录加工、修复、自体翻译、细胞凋亡调控以及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发育调控等功能,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更是引人注目.有研究报道表明[1-3],一些RP参于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并与其恶性转化和进展有关.作为一种多功能的RP,RPS27a在多种活性增殖细胞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在细胞快速生长时过度表达.目前认为RPS27a与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与骨肉瘤的关系的研究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作者:马先文;桂斌捷;刘德宝;李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15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分为4组,即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缺血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3.2 mg/kg/d)及罗格列酮低剂量组(1.6 mg/kg/d),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8只,灌胃给药,1周后连续2 d以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0 mg/kg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心肌组织病理,并测定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心肌缺血组相比,罗格列酮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心电图ST段显著下降,血清CK和LDH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变性坏死明显减轻,SOD水平显著升高.但罗格列酮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心肌缺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SOD水平有关.
作者:项学军;张亭亭;洪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预备成形是决定根管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Mtwo机用镍钛锉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特殊锥度的根管预备器械,独特的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切削能力和安全性.本文分别使用Mtwo机用镍钛锉和传统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琼;张志宏;刘堃;赵兵;黄继玲;刘红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NRD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标本44例作为实验组,另取44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RDG2和NDRG4的表达水平.结果 NRDG2和NDRG4在44例直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RDG2阳性率为54.5% (24/44),NDRG4阳性率为59.1% (26/44),均明显低于4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93.2% (41/44)和90.9%(40/44),且两者之间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此外NRDG2和NDRG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NRDG2和NDRG4表达失常,影响了正常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推测NRDG2和NDRG4诱导的信号通路对直肠癌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失常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某种作用.
作者:杨锦雷;常家聪;刘弋;陈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以卡介苗/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作为干预因素,观察干预因素对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为BCG/PPD在支气管哮喘中的防治提供根据.方法 使用PPD试验筛选出68例5~14周岁PPD试验阴性的哮喘患儿,并随机分为BCG/PPD干预组(38例)和非干预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前(0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种BCG,4周后用PPD皮试判定接种成功后,每月皮内注射PPD 5单位,共6个月;治疗开始前(0月)和疗程结束后(6月),评估哮喘临床控制情况并采血检测IL-4、IFN-γ、IL-10水平;未干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指标同干预组.结果 ① 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平均呼吸道感染、需要缓解药物次数,需看急诊及PEF<80%预计值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② 治疗前干预组、未干预组在血清IFN-γ、IL-4、IL-10 和IFN-γ/IL-4比值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未干预组IL-4、IFN-γ、IL-10和IFN-γ/IL-4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未干预组血清IFN-γ、IL-10和IFN-γ/IL-4较治疗前上升、IL-4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CG接种PPD刺激可以提高儿童哮喘临床疗效,并可改善哮喘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作者:刘利梅;楼皖玲;潘家华;倪陈;陈云龙;张旭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市级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住院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肝炎严重程度、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HBV基因型检测采用 PCR技术结合荧光探针技术,进行荧光PCR分型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HBV-DNA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结果 48例HBV感染患者中HBV B基因型1例(占2.08%),C基因型35例(占72.92%),未分型12例(占25.00%),未发现B、C混合型和D型.不同基因型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B、C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中HBeAg阳性率为42.86%.HBV-DNA阳性率在各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市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HBV-DNA水平在基因型间的差异提示C基因型感染者可能与肝炎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汪娟;董永海;汪松;张学武;冯晨晨;许望东;黄芬;冷瑞雪;潘海峰;李筱青;叶冬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