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观察

王云海;于在诚;胡旭;柴惠平;张仁泉;刘晓;宋德胜

关键词:漏斗胸, 电视胸腔镜, 非腔镜Nuss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非腔镜和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非腔镜辅助Nuss手术(A组)与24例腔镜辅助Nuss手术(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结果 5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麻醉诱导至插管完成时间及手术时间[(10.5±1.2) min、(47.4±11.9)min]均短于B组[(14.2±2.3)min、(62.2±14.6) min](P<0.01).A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出血量、气胸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腔镜辅助Nuss手术不但减少了一个切口,其麻醉诱导至插管完成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优于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术式更为合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RAF6截短体的构建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截短体,鉴定TRAF6截短体及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区域.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TRAF6 4个截短体(N1、N2、N3、C1)编码基因,分别将其构建在pFlag-CMV2重组载体,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对TRAF6 4个截短体功能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将TRAF6截短体编码基因构建至pFlag-CMV2载体,截短体命名为N1、N2、N3、C1,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TRAF6N3对NF-κB信号通路有增强效应.结论 TRAF6通过截短体N3区域对NF-κB信号通路产生增强效应.

    作者:王敏;王晓辉;唐刘君;李长燕;董晓明;周扬帆;杨晓扬;杨晓明;汪思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钙结合蛋白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病因不清、机制未明的以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神经细胞钙稳态失调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细胞内Ca2+浓度是由钙结合蛋白(CaBP)、Ca2+通道以及Ca2+泵共同维持.CaBP中的微清蛋白(PV)、维生素D依赖的钙结合蛋白28k(CB-D28k),和钙视网膜蛋白(CR)等缓冲蛋白具有缓冲Ca2+和神经保护作用.同时PD存在上述CaBP表达的减少,但它们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尚不清楚,现就近年来CaBP与P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宋先兵;邢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氯乙烯染毒小鼠Th17细胞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TCE)染毒小鼠体内Th17细胞数量及其分泌的白介素17(IL-17)含量和肝功能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与TCE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TCE(2.5、5 mg/ml)组、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染毒2、4、8、12周,采集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处死动物取脾脏和肝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7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CE组小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升高,2周和4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与对照组比较,TCE组也明显升高(P<0.05,P<0.01),4周时高;与对照组比较,TCE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数量明显升高,2、4、8、12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功能与肝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和Th17细胞数量均呈正相关.结论 TCE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可能与Th17细胞有关.

    作者:王德骏;苏尧;赵文紧;王晓玮;马倩;刘猛;王进;沈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荧光定量PCR法从母体血浆检测胎儿RhCcE血型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FQ-PCR)法从母体血浆中检测胎儿RhCcE血型,用于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方法 采集孕期8~20周的妇女血浆,采用QIAamp DNA Mini方法从母体外周血中提取游离胎儿DNA,用FQ-PCR法检测胎儿DNA的RhCcE基因型,预测胎儿血型.与胎儿脐带血标本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采用FQ-PCR法从母体检测胎儿 RhCcE 血型的准确性.结果 46例RhE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18例RhE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100%;36例Rhc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24例Rhc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100%;从35例RhC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10例RhC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相比漏检2例,准确率94%.结论 FQ-PCR法能够在孕早期检测出胎儿RhCcE血型,可以用于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

    作者:李玲;刘忠;杨美霞;邓余翠;刘萍;姚余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输卵管积水情况不同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75例因输卵管因素进行IVF-ET的患者资料,除9例异位妊娠外,根据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阴道超声(TVS)诊断结果,将余466例分为4组,A组:HSG 及TVS均诊断为输卵管积水;B组:HSG诊断为输卵管积水,TVS未见双侧附件区积水;C组:HSG诊断为双侧输卵管梗阻,但未见扩张,而TVS诊断为输卵管积水;D组:HSG诊断为双侧输卵管梗阻,但未见扩张,而TVS未见双侧附件区积水.分析输卵管有无积水以及积水情况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D组比较,A组的临床妊娠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输卵管积水情况不同对IVF-ET结局的影响不同.HSG及TVS诊断均提示输卵管有积水可能会降低IVF-ET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许孝凤;曹云霞;李泽莲;刘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药物控释放性能的研究

    目的 制备具有控释性能的纳米微胶囊.方法 使用γ-射线引发苯乙烯(St)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细乳液体系制备微胶囊,并用核磁共振1H谱(1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2,2'-联吡啶为标记研究纳米微胶囊的渗透性.结果通过1HNMR表征发现聚NVP和聚苯乙烯(PSt)发生了接枝共聚合.结论 增加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和合适的St/NVP比例有利于纳米微胶囊的形成,且所制备的PSt纳米微胶囊有较好的渗透性.

    作者:陶梅;陈云;胡中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 717例银屑病患者和11 831例正常对照的ERAP1基因多态性rs151823位点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来自前期GWAS分型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ERAP1基因多态性rs15182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在家族史阳性患者和家族史阴性患者、急性点滴型患者和慢性斑块型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1823位点与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尤与早发型银屑病相关,但与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崔婧;张丽君;李珊珊;姜新;秦倩;王培光;左先波;肖风丽;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浆睾酮水平变化对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睾酮水平与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65例中老年男性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和原发性高血压组(n=45),后者又分为无斑块组(n=20)和有斑块组(n=25),分析各组血浆睾酮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睾酮水平的下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升高,动脉硬化的程度不断加重,但与斑块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下降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雄激素补充治疗可能为降低中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顾朋颖;康冬梅;周剑;朱文静;王卫东;夏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308 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稳定期白癜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125例共168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每周照射2~3次,治疗20次以上开始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25例共168处皮损白癜风患者经20次以上照射,显效率52.4%,有效率88.7%.面、颈项部和躯干部皮损起效比四肢末端快;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红斑,偶有瘙痒、水疱.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其疗效与皮损部位、病程有关.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唐明俊;李永江;王中影;骆娣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IL-23R基因多态性rs3762318位点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及皮损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 883例银屑病患者和6 180例正常对照的rs3762318位点基因分型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rs376231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基因型=1.92×10-5,P等位基因=2.23×10-6),在少儿发病与成年发病患者之间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家族史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急性点滴型患者与慢性斑块型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3762318遗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且与发病年龄相关,但与家族史及皮损类型可能无关.

    作者:李珊珊;邵莉梅;张丽君;姜新;崔婧;左先波;崔勇;孙良丹;杨森;刘建军;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日本血吸虫Nanos样蛋白基因的获得、表达及初步鉴定

    目的 获得日本血吸虫Nanos样蛋白基因的cDNA 序列,克隆、表达和纯化原核蛋白并初步鉴定.方法 应用PCR法扩增获得日本血吸虫Nanos样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诱导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分别用 ELISA 和 Western blot法对表达蛋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的一个新基因,其编码序列的ORF为672 bp,编码 223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量为25 ku;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显示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及各期虫体有不同的表达量;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Nanos,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 获得日本血吸虫Nanos 蛋白编码基因的全长ORF,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Nanos样基因,并制备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日本血吸虫生殖生物学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前峰;陈红霞;任翠平;刘淼;沈际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汉族儿童异位性皮炎不同血清tIgE水平的临床特征差异

    目的 探讨儿童异位性皮炎(AD)临床特征与总IgE(tIgE)的关系.方法 收集1 030例儿童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AllergyScreen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tIgE.结果 tIgE水平升高患儿与tIgE水平正常的患儿相比,升高组的患儿发病年龄晚(P<0.01),合并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AD患病率高(P<0.01),更易出现重度AD(P<0.01).Hanifin-Rajka诊断标准中的部分体征(如早年发病、出汗时瘙痒、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等)的发生率在tIgE升高组和tIgE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Ig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AD患儿在临床特征上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裴小平;姜新;邵莉梅;李存涛;叶文正;张丽君;黄菲;张成;李珊珊;肖风丽;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及其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为肿瘤组,80例同期经门诊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法检测XRCC3基因C18607T的多态性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结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XRCC3 C18607T基因型C/C(野生型纯合子)、C/T(杂合子)和T/T(突变型纯合子)在肿瘤组的分布频率为58.75%、38.75%、2.50%,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76.25%、22.50%、1.25%.各基因型在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与携带C/C的个体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变异基因型(C/T+T/T)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结肠癌易感性.结论 XRCC3基因C18607T的多态性可能与结肠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嘉炜;孟翔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syntaxin-1表达及甲状腺素干预效应

    目的 观察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taxin-1表达及不同剂量甲状腺素干预后的恢复情况,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替代治疗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丙基硫氧嘧啶建立成年期甲减大鼠模型(甲减组)共6周,第5周起每100 g体重腹腔注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5 μg(常规剂量组)或20 μg(大剂量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6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3、T4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大鼠背侧海马内syntaxin-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降低(P<0.05),常规剂量组血清T3、T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大鼠背侧海马突触小体内syntaxin-1水平升高(P<0.05),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syntaxin-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大剂量组有进一步恢复的趋势.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syntaxin-1表达增加,常规剂量治疗能使syntaxin-1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大剂量干预时表达更接近正常.

    作者:宁丹;朱洋波;沈玉先;朱德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牵张成骨后移动骨段移位对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牙槽骨垂直牵张成骨后移动骨段一步颊向移位较大距离对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8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1个月后,骨切开放置牵张器,间歇7 d后以1 mm/d速度牵张,垂直牵张高度为6 mm.垂直牵张完成后,每只犬的随机一侧作为实验侧,于牵张结束后第2天一步将移动骨段颊向移位3 mm,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改变移动骨段的颊向位置.完成垂直牵张后7 d处死动物并行墨汁灌注,图像分析血管面积比率.结果 实验动物均能顺利完成实验,实验侧移动骨段在垂直牵张后可较容易颊向移位3 mm,实验侧与对照侧牵张区内都有新生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查实验侧与对照侧有平行于牵张方向的血管生成,未见明显的血管破坏,图像分析血管面积比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牙槽骨垂直牵张后移动骨段一步颊向移位可对牵张区新生骨组织塑形,避免轴向移位.这种操作并未明显破坏其早期的血管生成.

    作者:孙明;律娜;张令达;黄代营;陈松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iR-182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iR-182在人乳腺良恶性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2在2株正常人乳腺细胞、9株人乳腺癌细胞(包括5株低度恶性、4株高度恶性)、11例临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2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细胞株miR-182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而在高度恶性乳腺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又显著低于低度恶性乳腺癌细胞株(P<0.001);在乳腺组织中,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iR-182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01).结论 乳腺癌中miR-182表达下调,miR-182可能发挥着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

    作者:王慧;杨雪晴;吴正升;吴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不合理应用的危害,并总结近年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规范化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吴颖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免疫调节肽对T淋巴细胞转化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乳源免疫调节肽(PGPIPN)对BALB/c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和骨髓巨噬细胞(BMMs)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GPIPN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在PGPIPN刺激下小鼠BMMs活化所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PGPIPN在体外与刀豆蛋白A(ConA)合用可明显促进ConA的丝裂原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各种剂量PGPIPN饲养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在适当剂量的ConA的诱导下均具有明显的T淋巴细胞转化的能力;PGPIPN单独作用于BMMs不能刺激TNF-α和IL-6的释放,但与脂多糖(LPS)合用时则可以明显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结论 PGPIPN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与LPS合用可促进BMMs的细胞因子释放的水平,提示PGPIPN可增加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巍;何晓光;郑欣;顾芳;秦宜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EDAG-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构建胚胎发育相关基因-1(EDAG-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EDAG-1,并检测其对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法从白血病细胞株YAC-1中扩增到EDAG-1基因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EDAG-1.利用克隆 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验证.将重组 pcDNA3.1(+)-EDAG-1 真核表达载体和阴性对照的空载体 pcDNA3.1 分别转染到 NIH3T3 细胞和 Ba/F3 细胞中,应用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 NIH3T3 细胞转染前后的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 Ba/F3 细胞不依赖白介素-3(IL-3)抗凋亡能力以及其发生的机制.结果 ①扩增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 GenBank 公布一致,克隆成功,且鉴定证实 pcDNA3.1 (+)-EDAG-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②转染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EDAG-1 后的 NIH3T3 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增高,而对照组不能形成集落.转染后 Ba/F3 细胞的不依赖 IL-3 抗凋亡能力明显提高.③在Ba/F3-EDAG细胞中,核因子κB 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细胞,而 Stat3 与 Stat5 的磷酸化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EDAG-1,为进一步研究 EDAG-1 基因在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贤芳;杨帆;储著朗;汪思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IP1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TNIP1 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036748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1例SLE患者和66例正常对照的临床资料及血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NIP1 mRNA表达量;应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对所有病例对照SNP rs1003674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SLE患者TNIP1基因 mRN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 4);TNIP1基因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和SNP rs10036748基因型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TNIP1基因在SLE发生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

    作者:高金平;盛宇俊;王培光;孙良丹;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