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李元海;徐四七;胡胜红;张磊
目的 评价丝圈式保持器和未采用间隙保持器在预防乳磨牙早失中间隙的变化.方法 103例早失乳磨牙根据患者家长的要求随机分组佩戴保持器或不戴保持器,比较两组间的间隙变化,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实验组使用丝圈式保持器,对照组不戴保持器.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2组患者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间隙保持器可以防止缺隙邻牙的异常移动,使恒牙正常萌出、减少或避免牙列拥挤.结论 推荐使用丝圈式保持器,能保持乳牙早失的间隙,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对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15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在确认胆道梗阻后即刻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前后黄疸及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均于证实胆道梗阻12 h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明显穿刺置管并发症.穿刺后24~72 h复查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及APACHE评分均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愈15例.结论 经皮经肝脏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胆道减压效果佳、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风险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夏洪海;陈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EPO对急性肾脏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I/R组和EPO干预组(I/R+T),每组10只.I/R、I/R+T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假手术组未行以上处理,I/R+T组术前予EPO干预.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EPO干预后对肾脏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凋亡,I/R+T组较I/R组凋亡指数减少(13.4±1.5 vs 28.0±2.3 P<0.05),bcl-2/bax增多(0.93±0.12 vs 0.83±0.09 P<0.05).结论 EPO对大鼠急性肾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率,抑制细胞凋亡的过度表达.
作者:徐礼友;诸禹平;宣强;项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细胞角蛋白(CYFRA21-1)检测在老年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55例肺癌、38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三项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的特点.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三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1),其中肺癌老年组CYFRA21-1水平高于肺癌非老年组(P<0.01).同年龄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分别以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水平较高(P<0.05);CEA在腺癌老年组的表达高于腺癌非老年组,CYFRA21-1在鳞癌老年组的表达高于鳞癌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三项联合检测肺癌的诊断效率较单项检测显著提高(P<0.01),年龄组之间无差异.同年龄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Ⅳ期血清CEA 、NSE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FRA21-1及联合检测在Ⅲ期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的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瑜;汪伟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低侵袭)、MDA-MB-468(高侵袭)和MDA-MB-231(高侵袭),分别提取总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847种miRNAs在这三株细胞中的表达,分析miRNAs的差异表达与乳腺癌侵袭力的关系.结果 与MCF-7相比,MDA-MB-468和MDA-MB-231两株细胞中共有3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18个上调,12个下调;miR-422a、miR-18a、miR-146b和miR-513b在MDA-MB-231中有差异表达而在MDA-MB-468中无明显差异表达;miR-574和 miR-99b在MDA-MB-468中有差异表达而在MDA-MB-231中无明显差异表达.结论 获得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miRNAs的差异表达谱,为研究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王艳;吴强;胡向阳;吴正升;黄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的耐药作用.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10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用L-酚丙氨基-L-氨基酰-β-萘胺(MC-207,110)进行主动外排表型的筛选;用RT-PCR扩增PA01和主动外排阳性菌株的mexB基因和16SrDNA基因片段,根据mexB与16SrDNA扩增产物的电泳扫描比值,分析mexB mRNA的表达水平,判断MexAB-OprM的表达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达80%以上的抗生素有8种,依次为头孢曲松99.0%、头孢噻肟92.1%、加替沙星91.1%、环丙沙星88.1%、头孢吡肟81.2%、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为87.1%;10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32株外排表型阳性,其中有27株MexAB-OprM表达增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明显,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志华;徐元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小儿气管内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患儿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2、 4 ng/ml(R2、R4).通过调节丙泊酚浓度使患儿维持在合适的麻醉深度,将患儿入室后(T0)、靶控输注后3 min(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和摘除扁桃体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① R2组患儿T3时点MAP、 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 R4组患儿T3时点各项指标与T2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R2组患儿T4时点MAP、HR与T0时点比较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R4组患儿T4时点MAP、 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⑤ R2组部分患者 HR>100次/min,与R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4 ng/ml,同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1%),可以使BIS和AEPI值维持在临床麻醉状态下,同时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
作者:郭凤林;方才;胡利国;黄祥;李传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药药浴联合窄谱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中药药浴后采用NB-UVB全身照射,对照组单独采用NB-UVB分别每周3次共20次.结果 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7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χ2=17.69,P<0.01).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同时降低NB-UVB的副作用,为全身性泛发性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作者:林国书;王红艳;骆娣凤;唐明俊;李永江;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给予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干预,9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标仪法测定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能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程度,使脂滴减少,炎症减轻.明显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丙二醛(MDA)水平,使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结论 保和丸及保和丸加虎杖方能显著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脂质,因而具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王毓洁;金涌;王凤娟;彭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 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基础上,研究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态.方法 建立先天性潜伏感染的老龄小鼠(平均月龄≥18个月)模型,分别为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组(A)、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组(B)及正常对照组(C),每组小鼠数均为6只.分别取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病毒分离、PCR和RT-PCR检测HCMV UL83基因DNA和相应mRNA来验证模型小鼠感染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A组和B组小鼠病毒分离出HCMV,C组为阴性.A组小鼠可以用PCR检测出HCMV UL83 DNA,但RT-PCR检测不出相应的mRNA;B组小鼠用PCR、RT-PCR均可检测出相应产物;而C组均为阴性.A、B、C三组小鼠外周血中CD3+细胞构成比值分别为0.3305、0.0658和0.431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B、C三组中CD4+细胞的构成比值依次为0.6608、0.5998、0.6578,B组与A组及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A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D8+细胞比在A、B、C三组中的构成比值依次为0.2327、0.1150、0.186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4+CD8+细胞在A、B、C三组中的比值依次为0.0990、0.1682、0.119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及 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均可使老龄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尤以后者显著.表明HCMV对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老龄小鼠的细胞免疫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琼;赵俊;王明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AID、p53在胃癌中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探讨Hp导致胃癌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胃上皮内瘤变(IN)和慢性胃炎组织中的AID和p53表达水平,回顾性分析AID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胃黏膜Hp感染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结果 共有81例胃癌,32例IN,37例慢性胃炎组织参与研究.胃癌、IN和慢性胃炎组织中AID阳性率分别为60.5%、75.0%、64.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Hp阳性胃癌患者AID阳性率73.7%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48.8%(P=0.022).Hp阳性慢性胃炎组AID阳性率83.3%高于Hp阴性组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ID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r=0.395).肠型胃癌AID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P=0.005).结论 胃黏膜Hp感染可能为诱发异常AID表达因素,异常AID表达可能诱导p53核蓄积;Hp可能通过诱导AID异常表达引起p53等基因突变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曹富流;胡乃中;石海;崔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在豚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过程中,银杏内酯B(GB)对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CG)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I/R组和I/R+GB组(2.5×10-4 mol/L).建立豚鼠肠I/R模型,通过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和应用HE染色技术观察GB对CG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动物CG神经元损伤.胞内记录表明GB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并恢复CG神经元的生理功能,使细胞膜电位趋于稳定;给予去极化方波刺激后,在正常组有70.1%(61/87)细胞产生动作电位,I/R组仅有12%(3/25)产生动作电位,I/R+GB组有42.4%(20/48)细胞发生去极化,31.2%(15/48)细胞产生动作电位(P<0.05).HE染色观察,在灌流GB后,CG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I/R组(P<0.05).结论 银杏内酯B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豚鼠离体CG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庆;孔德虎;胡金兰;马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浓度18F-FDG处理HepG2肝癌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氧含量、rad51及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且随着18F-FDG浓度增大,凋亡细胞增加,活性氧产量增加,p53基因与rad51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药物活度浓度增大而增大.
作者:司原;王明明;张伍魁;谢强;谢吉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超测量胎儿多项生物学指标预测巨大儿的价值.方法 分析492例巨大儿B超测量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胸径(BD)等单因素与巨大儿体重的相关性,相关因素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得主成分回归方程,将此方程预测胎儿体重的结果及Hadlock3公式预测胎儿体重的结果与胎儿实际出生体重相比较.结果 单因素中BPD、BD、AC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337、0.380(P<0.05).主成分回归方程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200 g以内,占75.61%,Hadlock3公式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200 g以内,占20.73%.结论 单因素中BPD、BD、AC与体重均有较高的相关性,AC与体重的相关性高于BPD、BD;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方程比Hadlock3公式预测巨大儿体重有更高的精确度.
作者:陈先侠;唐志霞;高淑萍;许超;曹云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与41例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和切口感染率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切除肠管近远端长度、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技术安全性和肿瘤学安全性,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宁忠良;朱志强;梁伟;姚寒辉;黄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无精子症患者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分析,探讨不同外科手术取精方法与睾丸精子发生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个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和42个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OA组分为2个亚组51个经皮附睾穿刺(PESA)周期与61个睾丸细针睾丸穿刺(TEFNA)周期ICSI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TEFNA组与PESA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NOA组较OA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而2组间流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精子症患者ICSI临床结局受到睾丸精子发生状态而非取精手术方法的影响.
作者:贺小进;赵济华;章志国;魏兆莲;周平;丛林;曹云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正常输精管声像图特征及正常值.方法 使用高频探头探查5例输精管阴囊段术前活体及术后离体标本,比较其声像图特征及内径、外径测值.使用高频探头探查50例正常男性双侧输精管阴囊段声像图表现,测量其外径及内径.结果 超声可清晰辨认输精管阴囊段结构,其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输精管阴囊段管腔外径约(2.15±0.43)mm,内径(0.2~0.5) mm.结论 超声能够准确显示输精管阴囊段,可作为输精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李亮;张新书;郑慧;锁仁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1993年Mcdougally et al[1]报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动物实验以来,有关LPN的动物实验和临床报道逐渐增多,近年来国内肾部分切除也偶有报道[2].
作者:周林玉;谈宜傲;曹正国;陈昊;孙友文;宣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肺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4例术后并发乳糜胸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14例.结果 20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 乳糜胸应根据胸腔引流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作者:张仁泉;刘伟;王云海;潘华光;于在诚;胡旭;柴惠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GRIM-1)蛋白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3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GRI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参数的联系.结果 GRIM-1蛋白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GRIM-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4.85%(28/33),而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3.64%(21/3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GRIM-1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有关(P<0.01),Ⅰ~Ⅱ期GRI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中的表达,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组织分型均无关(P>0.05).GRIM-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9±0.09)低于癌旁组织(1.58±0.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肺癌组织中GRIM-1蛋白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升高而下降,提示GRIM-1作为凋亡促进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轲;江子丰;刘荣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