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平;魏伟;沈玉先;钱白音;徐叔云
目的研究硒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备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电流观察喂养8 g·L-1富硒康大鼠肝功能变化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硒能明显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的SGPT、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升高趋势(P<0.01),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减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伤程度.结论硒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及术后用一定剂量硒的药物对保护肝功能是有益的.
作者:李永山;李煜;胡元国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杏仁核内微量注射鸟磷酸腺苷(cGMP)和亚甲蓝(MB)对大鼠睡眠和觉醒的影响.方法多导睡眠描记(PSG).结果 cGMP可使觉醒增多,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浅慢波睡眠潜伏期延长;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除对睡眠潜伏期无显著影响外,其余作用与cGMP相反.结论内外源性cGMP在杏仁核中均具有显著的促进觉醒和抑制睡眠效应,杏仁核参与了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作者:施蕾;张景行;朱国庆;钟明奎;赵乐章;王敏;柯道平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18~49岁,平均33岁.发病时间3~6个月.因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的颊部皮肤瘘15例,下颌前牙慢性根尖炎引起的颏部皮肤瘘11例.因瘘管及瘢痕挛缩造成局部凹陷畸形范围一般在2.0 cm×1.5 cm×0.6cm.
作者:汪安民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主要问题是术中及术后前列腺窝中出血.为了避免或减少术中出血,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了缝扎前列腺动脉并经无血管区入路行前列腺摘除术20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作者:张枝发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62~84岁,平均73岁;病程22~40年.误诊2例,误诊时间1~2天,误诊为肺性脑病(Pao27.8 kPa,Paco27.2 kPa;Pao27.6kPa,Paco26.67 kPa),误诊原因为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而未及时检查血Na+及血浆渗透压.
作者:张凯林;占校平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本组感冒通致小儿药物性血尿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10岁,均因肉眼血尿住院.发病前均服用“感冒通”[河南新星制药厂生产,批号(1989)126036],剂量每次1~2片,每天2~3次.服用药物后12 h~3天出现肉眼血尿.病程中,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外伤史.既往无肾脏疾患史.
作者:刘萍;洪洲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家兔分成3组,用改良Allen法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进行运动功能、脊髓诱发电位、血液流变学、脊髓丙二醛和病理对比观察.结果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较损伤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脊髓诱发电位波形分化较清晰,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脊髓丙二醛含量下降,病理损害减轻.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改善脊髓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周云;江曙;董英海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3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卵巢黄体破裂误诊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或月经周期延长易误诊为宫外孕.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及消化道症状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应提高对黄体破裂出血的认识,对育龄妇女下腹痛应注意鉴别诊断.
作者:吉次秋 刊期: 1998年第01期
概率窗分析法(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1986;4:331)可以较好地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措施进行评价.我们用其对淮南煤矿化工厂进行了三硝基甲苯(简称TNT)职业危害的预防效果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胜利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作者论文来源和投稿目的与期刊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式对<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下称<学报>)480名作者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论文来源于科研课题或研究成果的占21%,多来自60岁以上组、高级职称组、博士和硕士学历组、本校作者组;来源于经验总结的占54%,其中73%是学士学历,61%是中级职称.投稿目的为报道研究成果和进展的以高级职称、博士和硕士、校内作者为多;40岁和50岁组中有63%、校外作者中有51%是为晋升职称.结论来源于经验总结的论文和为晋升职称而撰写的论文过多,将使<学报>稿源处于量多而质低的状况,从而影响期刊学术质量.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组稿,以保证和提高<学报>质量.
作者:孙勇;袁同生;王立龙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动物的急慢性炎症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1562.5及3 125.0 U·kg-1)对两种急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肝素皮下注射两种剂量(781.25及1 562.5 U·kg-1)对一种慢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肝素皮下注射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作者:张艳;明亮;李卫平;方明;戴俐明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46例慢性肾衰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3.8岁±10.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1例,慢性肾盂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2例,痛风性肾病及多囊肾各1例.肾功能不全分期:根据1992年安徽太平召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专题座谈会”,分为:(1)肾功能失代偿期(Ccr<20 ml@min-1、Scr>186~442 mmol@L-1)20例;(2)尿毒症期(Ccr 20~10ml@min-1、Scr>451~707 mmol@L-1)16例;(3)尿毒症终末期(Ccr>10 ml@min-1、Scr>707 mmol@L-1)12例,均属中医脾肾两虚型.
作者:杨剑华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治愈率.方法对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早产儿肺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率52.5%,病死率15%.结论对早产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及早行机械通气;参数的设定、调节及撤机需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而定;应重视和加强呼吸管理.
作者:吴宣宏;许植之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9例鼻咽部恶性肿瘤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对鼻咽恶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介绍了耳前颞-蝶径路侧颅底手术方法,对其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讨论.结果部分鼻咽癌选择适当的进路,可行手术治疗.结论改良侧颅底径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作者:刘业海;张琨龄 刊期: 199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减少母儿分娩时并发症.方法对160例巨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3.68%,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因素除与遗传、糖尿病、过期妊娠有关外,还与孕妇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巨大儿在分娩中母儿并发症明显高于非巨大儿组(P<0.01),产前综合预测率达86%.结论产前单项指标预测率均不高,产前除做好糖尿病筛查外,还应综合孕妇体重、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双顶径>96 mm、股骨长度>72 mm、腹径>100 mm)多项指标及时诊断;适当放松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巨大儿分娩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邱林霞;张庆玲;曹云霞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988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急性创伤性膈疝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68岁,平均41.5岁.左侧13例,右侧2例.钝性伤13例,刀刺伤2例.就诊时间4 h以内10例,4~10 h 5例.肋骨骨折11例,血气胸9例,四肢骨折4例,骨盆骨折3例,脑挫伤2例,肝、脾损伤各2例,小肠损伤2例.合并休克12例.术前确诊8例,其中4例经X线或胃肠造影证实,1例行胸腔引流术中触及疝入的胃体,1例胸腔引流管误入胸腔胃内引流出胃液,2例胸部刀刺伤伤口内有大网膜组织脱出.术中确诊7例,其中5例是在处理腹腔脏器损伤时发现膈疝,另2例分别于伤后3天、6天出现胃肠道梗阻剖腹探查始获诊断.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术中见膈肌裂口在5~10 cm之间,均有脏器疝入胸腔左侧依次为胃、大网膜、结肠、小肠及脾脏,右侧为破裂的肝脏.
作者:褚进海;巫业农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6例心肺复苏(CPR)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74岁.例1男74岁,斜疝修补术牵拉精索致心跳骤停;例2男54岁,脑挫裂伤术中气管导管滑脱致心跳骤停4次;例3男38岁,心脏爆震伤,心包填塞,先后停跳2次;例4男56岁,肺癌切除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例5女63岁,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心跳骤停;例6女28岁,化脓性胆管炎术中心跳骤停.其中例1、5、6发现心跳骤停后即胸外心脏挤压,一次静注肾上腺素3~4 mg后,1 min内心脏复跳,术毕清醒.例2首次EKG示室颤,静注肾上腺素0.5~1 mg 4次无效,改肾上腺素5 mg加利多卡因100 mg静注,在心跳骤停后10 min时恢复窦性心律.30 min后劈开胸骨时,心脏再次停跳,即静注肾上腺素5 mg,心包减压,心脏复跳.术后30 h清醒.
作者:华昌祥;彭章龙 刊期: 1998年第01期
X线立体定向照射技术广泛用于颅内小病变治疗,其原理是多弧、非共面小野等中心照射在病变位置,从而形成小范围高剂量区,而外周锐减到低剂量区;在射野边缘每毫米距离剂量变化15%左右.因此,在进行X刀手术时,准确性是质量保证的前提,其次才是照射量的保证.准确性取决于摆位精度和定位精度二个方面.作者在此仅对立体定向放疗患者的摆位方法及位置的精度进行分析.
作者:唐虹;陈小妹;孟庆勇 刊期: 1998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右侧腰部绞痛反复发作于1996年11月5日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肾图提示右侧尿路完全梗阻,右侧输尿管扩张,右肾积水;CT示右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扩张;IVU示右侧肾积水,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膀胱镜及逆行插管造影显示输尿管移位向正中线越过第三、椎体,而形成“S”畸形,在受压的近侧端输尿管呈现扩张和肾盂积水.诊断为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于1996年12月6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游离输尿管,腔静脉后上下一段狭窄粘连的输尿管切除,复位后再吻合,用双J导管作内支架引流.
作者:裴有恩;朱劲松;鲍彤;程伟 刊期: 1998年第01期
我院11年来胃肠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2例,其中4例采用腹直肌瓣修复瘘口,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盖章;阮平国 刊期: 199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