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茹;侯勇;于庆生;沈毅;刘举达;王振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痰阻证患者采用调脾化痰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终每组脱落2例).西药组患者口服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组患者口服调脾化痰汤联合西药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2个月(即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DC)、三酰甘油(triglycerin,TG)]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TG、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TG、ALT、AST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痰阻证的治疗,中药联合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作者:王德力;许小荣;陈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穴位温灸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和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退出观察,对照组完成24例,治疗组完成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APD及肾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温灸疗法,每天1次,每次30min,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评分、总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 clear index,KT/V)和每周总肌酐清除率(total creatinine clearance,TCcr).结果 两组脾肾阳虚证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MQSG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ALB、PA、KT/V和每周TCcr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温灸中脘、神阙和关元穴能改善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
作者:朱敏;吕勇;张超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中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住院部及门诊部中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厄洛替尼,治疗组患者服用益气养阴汤和厄洛替尼,疗程1个月.结果 两组基于体质量变化和食欲评分的疗效比较,以及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腹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明显改善中晚期肺腺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要轩;梁惠;夏磊;马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将5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纳入病例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运动锻炼;在此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禁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观察组病例同时采用“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针刺方案,对照组采用假穴浅刺法,两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评价DPN临床症状总积分、密西根糖尿病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MD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DNS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贺氏三通法”可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金莲;肖爽;宣雅波;王济;易京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Ⅰ、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8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芍倍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3d,试验组肛门疼痛、便血、肛门坠胀、排尿困难、痔黏膜、痔核大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除肛门疼痛、排尿困难积分外,试验组其他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局部硬结和排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安全有效,尤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便血、肛门坠胀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作者:王茜;冯大勇;白志勇;丁喜坤;梁忠杰;安阿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作者:王娴娴;沈沛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温病条辨》系统讨论温病的理法方药,其中对温病斑疹理论的论述颇为精详.吴鞠通在梳理历代斑疹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加以发展,完善了温病斑疹理论:分析温病斑疹的病因病机,认为温邪外袭,热传阳明而发斑,热入血分而出疹;分别探讨温病发斑与出疹的治法治则与具体方药,提出治斑以清泄阳明兼凉血为法,以化斑汤主之,治疹以凉血透疹、透营转气为法,以银翘散加减主之;并明确温病斑疹治疗中应禁用辛温、发散、升提、补益之药.
作者:肖战说;崔炳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国医大师夏桂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法,还立足阳虚瘀结病机,提倡通过心-肾-子宫轴调控经间期阴阳转化,经前期注重温肾助阳,临证中注重宁心、益气等法综合运用.
作者:王伟;李瑾;谈勇;夏亲华;钱菁;陈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温针灸组、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组(关节松解组)、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组(联合组),每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VAS评分降低值和Constant-Murley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温针灸组和关节松解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作者:苏毅;朱俊琛;李佩芳;郑根贤;马幸福;聂勇;熊应宗;郑智文;李迎春;王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守宫散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血液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予以复方守宫散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血液毒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WBC、HGB减少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TP方案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 +/CD8+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下降(P<0.05),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守宫散可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及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徐国品;夏黎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梁文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痛机为瘀,其治疗应以通经畅络、化瘀消癥为主.临证喜用生蒲黄、延胡索化瘀止痛,以透骨草、皂角刺化瘀消癥,以王不留行、急性子治疗乳房胀痛,以牡丹皮、桂枝治疗瘀热内阻或寒热夹杂之痛证,主张癥瘕未成即用攻法,以防患于未然,临证用药兼顾中州,以防久攻损伤脾胃之气.其所创立的验方化癥汤用于临床多获效验.
作者:江慧敏;李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4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行为组、针灸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行为组给予吞咽行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针灸组给予针刺舌根部穴治疗,每穴顺时针捻转3~4下,隔日1次;观察组给予吞咽行为训练和针刺舌根穴治疗.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均优于行为组和针灸组(P<0.05),而行为组与针灸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可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刘丽容;刘初容;欧阳彩霞;莫昊风;冯重睿;张新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平喘宁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探讨平喘宁调节寒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复制寒性哮喘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以及平喘宁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IMP-1、MMP-9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ERK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phosphorylated ERK1,p-ER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气管上皮脱落增多、气管平滑肌增厚等气道重塑现象;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气管上皮脱落减少,平滑肌增厚情况改善,气道重塑均得到适当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MP-9、TIM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平喘宁各剂量组MMP-9、TIMP-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平喘宁高剂量组下降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DGF以及ERK1、p-ERK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PDGF以及ERK1、p-ER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平喘宁可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
作者:方向明;刘静;严郑元;王心恒;屈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豆灵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豆灵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喂饲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胶原沉积状况;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s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ALP、HA水平及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Hes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灵中、大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豆灵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EMT环节,减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成及活化增殖,降低胶原纤维沉积而抗肝纤维化.
作者:吴鹏;王亚东;方颖;李茂涛;蒋怀周;鲍远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补益脾胃法结合虫类药对中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脊髓损伤中后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予综合康复治疗和龙芪强肌饮及虫类药煎服,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潜伏期.结果 两组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SEP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SEP潜伏期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益脾胃法结合虫类药能有效促进中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伟群;陈新涌;吴俊哲;曹振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晶微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4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治疗组接受纳晶微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接受自制中药面膜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皮损总积分.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皮损总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晶微针与中药面膜联用的疗效优于中药面膜单用的疗效.
作者:陈红霞;张虹亚;刘涛峰;李云;姚凤霞;张清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麝香接骨胶囊中砷的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砷元素含量.结果 砷在0~100 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002 23x+0.004 79(r=0.996),平均回收率为97.0%.结论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单、准确、灵敏,可以用于麝香接骨胶囊中砷元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健;孔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针对中医学专业方剂学课程目标的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对方剂学课程进行“点-线-面”教学设计.通过从点、线、面不同层面分别设置“教”的设计与“学”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不断加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设计、评价、反思的能力.
作者:赵黎;吴元洁;章健;王茎;南淑玲;许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苓术芍丹汤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酪氨酸酶抑制率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苓术芍丹汤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苓术芍丹汤的佳提取工艺:料液比为1∶7 g/mL,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1次.结论 基于美白功效优选得到的苓术芍丹汤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以苓术芍丹汤为基础的相关美白化妆品的研制和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王红松;魏大厦;戴晓婷;王婷;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区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VD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模型.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减薯蓣丸、尼莫地平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6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GSK-3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和荧光免疫法显示,中药组、西药组VD大鼠海马区GSK-3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Cyclin D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GSK-3β、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激活Akt通路抑制GSK-3β表达,上调Cyclin D1表达,从而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作者:祝媛玥;谭子虎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