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张睿;彭金娥;王湘;冯玄烨;刘琳琳;戴宁;冯丽莉;孙燕;赵欣;蔡大勇;王玥琦

关键词:希望Ⅱ号, 被动吸烟, 心肌损伤, 抗氧化酶, 氧化应激反应,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 观察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希望Ⅱ号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暴露于实验室空气中,模型组每日暴露于香烟烟雾3 h,持续45 d,至第16天开始给药,第45天处死小鼠,分离心脏.检测心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进行心脏组织形态学观察,计算心脏胶原纤维面积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u-ZnSOD、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心肌纤维比显著增加(P<0.05),心脏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希望Ⅱ号低、中、高剂量组Cu-ZnSOD、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PO活性、MDA含量、心肌纤维比、心脏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与调节心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患者穴位贴敷后不同程度急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表达差异性研究

    目的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患者,观察其诱发的不同程度急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1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按贴敷后皮肤反应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肉眼下皮损表现、皮损病理学以及TSLP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贴敷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只有少数感到贴敷处痛痒、红斑、小丘疹或簇状小水疱,中重度组贴敷处痛痒难忍、红斑、水疱程度重于前者.病理学示轻度组表现为血管周围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重度组表现为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其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光镜下TSLP在轻度组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中重度组大量分布于真皮层血管周围.TSLP表达量与穴位贴敷后急性接触性皮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炎症程度与临床表现及TSLP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真皮血管关系密切.

    作者:王峰;刘兰英;倪光夏;秦铎;王和生;吴文忠;张聪;刘成勇;贺亚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覆盆子中3种三萜酸的含量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山楂酸、科罗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测定方法,为中药覆盆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WondaSil C18-WR(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9∶1),等度洗脱,柱温为25 ℃,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156~3.900 μg、0.102~2.55 μg、2.04~5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91.7%、93.8%,RSD分别为2.59%、3.25%、2.86%.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覆盆子药材中单一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曹富;邱晓霞;张玲;王元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徽省玄参科植物华中婆婆纳分布新记录

    目的 了解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的新品种.方法 采用野外采集、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的研究方法.结果 在安徽省休宁县采集到1个新分布种——华中婆婆纳(Veronica henryi T.Yamazaki),凭证标本现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ACM).结论 该植物资源的发现为其分布于安徽省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

    作者:李欢欢;陈龙梗;朱林;刘鹤龄;谢冬梅;杨青山;彭代银;程旺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原发性痛经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防治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横断面研究单个率的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有对照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共3 327例,其中原发性痛经者2 117例,对照组1 210例.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占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5.48%(95% CI 18.04%~34.70%)、24.71%(95% CI 18.97%~31.50%)、19.60%(95% CI 12.33%~29.71%)、17.92%(95% CI 10.18%~29.63%)、14.17%(95% CI 9.03%~21.55%).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2.75(95% CI 1.38~5.47)、2.93(95% CI 1.63~5.25)、0.17(95% CI 0.05~0.59)、1.73(95% CI 1.15~2.59)、2.62(95% CI 0.99~6.92).结论 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和血瘀质是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主要体质类型和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蓉;廖星;罗辉;张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唐伟;马燕;陈久红;周正光;张旭;孙长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通脉汤预防高危人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通脉汤运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高危人群的创伤后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因外伤股骨闭合粉碎骨折的DVT高危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Ⅰ(三七丸+通脉汤)、Ⅱ(三七丸+速碧林)、Ⅲ(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3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变化、DVT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Ⅰ、Ⅱ、Ⅲ 3组临床疗效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组患者术后2 d 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C)含量较治疗前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 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含量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 d与术后用药6 d 血液D-D 、PLC、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含量比较,绝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通脉汤配合治疗的Ⅰ组和Ⅲ组患者手术后2 d及术后6 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3组DVT发生率较为相近,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丸+通脉汤、三七丸+速碧林、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三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D-D、PLC、AT-Ⅲ、Fbg、FⅧ等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继而有效预防围手术期DVT的发生,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

    作者:曾焰辉;梁伟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GF-1、IL-1、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意按摩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IGF-1、IL-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IL-1、TNF-α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能改善KOA的疼痛,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有关.

    作者:马碧涛;金立伦;陈丽丽;滕蔚然;褚立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冠心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复方制剂冠心平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平片,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心可舒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 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平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多靶点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而实现的.

    作者:张洪兵;袁礼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术后观察.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瘘失功例数、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失功,其中对照组7例,治疗组1例,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及透析中血流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压是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可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

    作者:侯海晶;王冠苏;蔡佑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培土生金法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5例

    目的 观察培土生金法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加服培土生金中药,7 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并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每次症状持续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土生金法可防治小儿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王莹莹;尚莉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药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研究进展

    机体在遭受手术、创伤、烧伤、感染等严重应激状况下,经历缺血-再灌注等病理过程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黏膜免疫细胞遭受损伤,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肠内营养来保护受损的肠黏膜屏障,而中医药的介入又开辟了一条道路来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近几年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在保护肠黏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临床观察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余树山;于庆生;彭辉;张琦;刘举达;周富海;范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淫羊藿苷对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哮喘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挪威棕色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方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观察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皮质酮水平;采用肾上腺质量指数评价各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情况,同时分离肾上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皮质酮水平、肾上腺质量指数均降低(P<0.05),肾上腺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0.05).淫羊藿苷和地塞米松均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降低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与哮喘模型组大鼠比较,淫羊藿苷能升高哮喘大鼠血清中皮质酮水平,提高肾上腺质量指数和降低肾上腺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 淫羊藿苷防治哮喘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哮喘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作者:张素琴;陈晓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寒热配伍的运用要义

    寒热配伍的适用证以火郁证、湿热证和积滞证为主;根据寒热药性可采取去性存用、去用存性两种形式;寒热配伍环境可调控单味中药的具体效用发挥方向;寒热药物量比包括全方寒热药量配比、方内寒热药对(组)配比、同药异方异量三方面.临证时应根据病性,针对寒药和热药的药性和功用,合理配伍寒药和热药及调整其剂量配比,以调控药用方向,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浩;倪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阳和平喘颗粒早期和晚期干预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5和白细胞介素-9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阳和平喘颗粒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方法 将8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和平喘颗粒早期干预低剂量组、早期干预高剂量组、晚期干预低剂量组、晚期干预高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多点长期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分阶段干预,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nterleukin-5, IL-5)和(interleukin-9, IL-9)水平.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气管壁黏膜与肺周围血管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气管壁增厚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阳和平喘颗粒早期用药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优于晚期用药,高剂量阳和平喘颗粒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优于低剂量,阳和平喘颗粒低剂量晚期用药降低BALF中IL-5和IL-9的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与其降低BALF中IL-5、IL-9水平有关,早期用药的效应优于晚期用药,其效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姚欢;刘璐;朱慧志;刘向国;汪永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新陈代谢热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健康青年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正常睡眠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与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治疗组(C组)和睡眠剥夺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组(D组).A组保持正常睡眠状态,对B、C、D组同时进行24 h睡眠剥夺,次日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4组受试者面部热值,及观察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的变化.结果 红外热成像图显示,A组面部呈温热状态,B、C、D组面部呈高热状态.A组热值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C、D 3组热值多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C组治疗后面部热值降低值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导致面部热值升高,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能够降低睡眠剥夺者面部较高热值,且疗效优于非经非穴针法.

    作者:陈萌;陈尚杰;王单;蒋仕玉;徐文韬;黄文霞;倪光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从炎性因子水平探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等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和mR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与降低血浆IL-6、hs-CRP水平有关.

    作者:张玲;张国庆;朱玲玲;韩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 调查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对资源的保护及永续利用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保护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特色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牯牛降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0科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8种,其他珍稀药用植物40种.在58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28种是常用中药材的正品来源,12种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以前孑遗植物.结论 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丰富,需合理利用,并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

    作者:罗汉;梅桂林;孙煜铮;王星星;程翔;刘耀武;任勇;王华伟;方文韬;相英龙;程涛;方成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希望Ⅱ号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暴露于实验室空气中,模型组每日暴露于香烟烟雾3 h,持续45 d,至第16天开始给药,第45天处死小鼠,分离心脏.检测心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进行心脏组织形态学观察,计算心脏胶原纤维面积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u-ZnSOD、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心肌纤维比显著增加(P<0.05),心脏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希望Ⅱ号低、中、高剂量组Cu-ZnSOD、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PO活性、MDA含量、心肌纤维比、心脏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与调节心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张睿;彭金娥;王湘;冯玄烨;刘琳琳;戴宁;冯丽莉;孙燕;赵欣;蔡大勇;王玥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补肾方含药血清处理的大鼠成骨细胞miRNA差异表达

    目的 筛选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的大鼠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补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miRNA,以探讨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效应的机制.方法 经细胞性状鉴定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用含药血清干预,采用miRNA芯片检测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3 d与干预1 d的成骨细胞miRNA表达水平,并挑选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miRNA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 培养的原代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性状特征.与对照血清相比,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3 d的成骨细胞共有24个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miRNA,其中上调的16个,下调的8个.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miRNA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数据一致.结论 补肾方通过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靶基因改善骨质疏松症.

    作者:梁兴伦;潘欣;曾思良;嵇承栋;周文锐;李琛;朱敏洁;刘传颂;周文博;许诚;钱淑雯;于德华;张韶伟;朱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肾康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康颗粒,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24 h 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血白蛋白(albumin, 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hs-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血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T、APTT、TT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康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抑制体内微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任克军;王亿平;胡顺金;张磊;金华;王东;茅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