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涛;唐洁;姚春艳;宋传旺;马华;郭术俊;李柏青;钱中清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同的蛋白摄入量对其营养状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4例,按照不同蛋白摄入量,分为高摄入组(n=42)与低摄入组(n=42),高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32±0.15)g·kg-1·d-1,低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02±0.08)g·kg-1·d-1,观察2组病人的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情况.结果:2组病人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摄入组病人的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标准化氮表现率相当蛋白均高于低摄入量(P<0.05~P<0.01).高摄入组病人血清钾、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摄入组(P<0.01),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低于低摄入组(P<0.01);2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保持人数、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摄入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丢失时间明显长于高摄入组(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02 g/kg左右能够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且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病人残余肾功能.
作者:周才芳;周俊;曾庆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人53例,其中31例行EFR治疗(EFR组),12例行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组),1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3组病人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与转移率.结果:3组病人在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两比较显示EFR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EFR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P<0.05和P<0.01),开腹手术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3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安全有效,术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玉;汪建超;邓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应用立体化多层次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实施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法:自2010年开始,在生物科学专业逐步实施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立立体化课堂教学,实施立体化实验教学,建设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及立体化考核方式.将未施行教学模式改革的2003-2009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将施行立体化多层次分子生物学教学的2010-2014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对2组学生毕业后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均有更高评价(P<0.05~P<0.01).结论:通过构建分子生物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类颈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其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25例病人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CSM 17例(CSM组),颈椎骨折或骨折合并脱位8例(NC组).观察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构的改变,检测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TNF-α、IL-1β的水平及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颈椎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CSM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颈椎病病人的椎间盘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升高,与CSM的发生及发展存在相关性.
作者:仇大鹏;朱勋兵;李徽徽;袁伶俐;陈笑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拔牙培训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实习生24名,分为常规培训组和系统性拔牙培训组,将难度相同的需要拔牙的病人平均分配到2组,比较2组学生拔牙时间及病人的拔牙疼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培训组比较,系统拔牙培训组病人的拔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拔牙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系统性拔牙培训有助于提高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及医疗安全.
作者:张凯;徐涛;刘亮;刘姗姗;谢宗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考核命题思路和方法及其对临床教学的指导意义.方法:结合两届全国临床医学院校医学生技能大赛命题经历及临床医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命题应将如何加强临床基础、加强临床思维、加强基本操作、加强人文关怀和促进医患沟通等作为其基本思路;考题应包括:考核的内容和目的、题干、临床思维过程、设置病例场景,题干中含有核心制度、操作规范、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等相关内容;命题时还应注意题干要精炼,模拟操作的模型要可获得,考核操作环境要安全等事项.结论:情景医学模拟考核命题越临床越好,越丰富的临床思维越好,越客观越好.
作者:吴晓飞;陈卫东;吴晨辰;高涌;陈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1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91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930例).比较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显著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4.4%(P<0.01);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恢复时间为(9.6±3.3)d,显著短于全肠外营养组的(24.2±4.5)d(P<0.01).结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作者:万百顺;张玲;贺涛;王效谦;钱相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对糖尿病足(DF)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D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6个月后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血清胆红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价各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均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细胞坏死生长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病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病人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治疗DF能有效改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提高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明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病人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病人64例(病例组)和64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2组PLI、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龈沟液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病例组PD、PLI和A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后PD、PLI和A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D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0.05),AL与血清及龈沟液IL-6、IL-8及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牙周炎病人牙周情况以及炎症状态.
作者:蔡洁明;杨伟明;舒传继;胡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应用阶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住院医师规培的医师8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阶梯思维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住院医师规培期间,每次出科之后,分析2组出科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阶梯思维教学法可实现个性化培训和教学,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效果.
作者:刘建民;陈晓晖;陈卫东;崔培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对乳房纤维瘤病人预后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乳房纤维瘤女性病人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术后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6~20个月,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病人对瘢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房纤维瘤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良好.
作者:徐文彬;颜太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皖北地区976例农村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亲子依恋量表、情绪管理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父亲依恋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交往焦虑、情绪管理、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逐渐降低(P<0.01),情绪管理、亲子依恋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好学生均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学生(P<0.05~P<0.01);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情绪管理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在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6%、40.0%、25.5%.结论: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中具有中介效应,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作者:孟艳秋;姚荣英;付连国;吴鹭;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炎症及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正常野生型成年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及博莱霉素组.博莱霉素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内滴注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空白组用同等方法注入同样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制备对照模型.造模后第7、14、21天处死小鼠,取小鼠肺组织进行肺系数测定、羟脯氨酸含量测定、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炎症及肺纤维化过程,肺组织中USP7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各时间点博莱霉素组肺系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博莱霉素组羟脯氨酸含量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4天和第21天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表明博莱霉素气管内给药能诱导的小鼠炎症及肺纤维化过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半定量USP7结果显示,USP7弱表达于正常肺组织中.在各时间点,博莱霉素组USP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较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P<0.01),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USP7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炎症及肺纤维化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可能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各个环节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彭清;高习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予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32例)予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结果:插管前和插管后,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舒张压和心率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P<0.01).2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拔管时比较,拔管24 h后对照组OAAS评分明显升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OAAS、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拔管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病人苏醒质量更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忠;徐继海;宋际明;袁管京;黄忠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观察其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的需求,针对需求提供围绕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病人53例作为观察组,运用WHOQOL-BREF量表对病人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合病人其他情况的调查结果,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围绕各种姑息治疗方案的全面优质护理,极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中加入了临终关怀方面的内容.依据分层配比原则,选取51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于护理工作晚期评价并比较2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2组研究对象护理后期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健康主观感受、生活质量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6个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总计24条评估条目中,失眠与休息、对药物及治疗的依赖性、生活趣味(正性情绪)、精神支柱、人际关系和疼痛及不适等6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的,与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相契合的护理措施,对维护生理机能、调整心理状态、完善社会功能以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琴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始动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待产的17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2组,各85例,对照组无镇痛,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在不同时间点采集2组产妇外周静脉血行泌乳素及催产素血清水平检查,评价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及新生儿喂养情况.结果:2组宫口开3~4 cm时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 h、6 h泌乳素水平、催产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P<0.01);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出生72 h内添奶次数及添奶量较对照组多(P<0.01),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将会导致泌乳始动延迟,早期制定有效的干预护理方案,可以加快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妇的泌乳始动.
作者:史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138例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67),2组病人均采取机用Protaper镍钛锉联合超声冲洗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采取二次法根管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对病人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后7 d和6、12、24个月评估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总有效率91.55%,与对照组9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牙齿疼痛发生率11.27%,与对照组的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12和24个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4.19%、76.27%和79.63%,对照组分别为71.43%、72.41%和68.09%,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老年牙髓坏死并根尖周炎临床效果与二次根管治疗相当,且有助于减少就诊次数及缩短治疗疗程,安全有效.
作者:龙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掌骨骨折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型接骨板固定组和克氏针组,术后随访3~18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型接骨板组病人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28例,良15组,克氏针组优7例,良9组,微型接骨板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P<0.01);微型接骨板组病人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接骨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
作者:苏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分层次《流式细胞术》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针对低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学员等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方案.各不同层次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教学,分析其学业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情况.结果:实施《流式细胞术》分层次教学,3个层次的观察组学生在考试成绩、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层次《流式细胞术》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学习条件,有效提高了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作者:汪洪涛;唐洁;姚春艳;宋传旺;马华;郭术俊;李柏青;钱中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作者:崔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