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国柳;何玉;王玲玲;周玉
目的:观察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对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手外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内容包括建筑工作站、电工工作站、维修工作站、运输工作站、文秘工作站和驾驶工作站训练等,每个工作站训练30 min,每天需完成全部6个工作站训练各1次,训练持续12周.2组病人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相关康复评估,其中运动功能评定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情绪功能评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或独立功能评定法.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早期行更多的职业康复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军;严文;黄文柱;于绍斌;麦光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中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选择4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0只.对照组予电极植入,不予刺激;模型组建立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制作2组大鼠的脑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2组大鼠皮层及海马区域24 h、7 d、30 d时的PGP及MRP1阳性细胞数.采取RT-PCR法检测mRNA表达,比较2组大鼠皮层和海马区域24 h、7 d、30 d的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24 h、7 d和30 d,模型组大鼠皮层及海马区PGP和MRP1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模型组组内比较显示,模型制作成功后30 d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 PGP、MRP1阳性细胞数和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均高于24 h(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杏仁核点燃模型中,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PGP及MRP1表达均增多,且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内表达呈增高趋势.
作者:李巷;聂荔;张玲玲;康慧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病人5-Fu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UC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以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基于体表面积(BSA)给药,接受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所有病人均以传统的BSA给药方式,第2周期开始至化疗结束,对照组仍采用BSA给药方式,观察组在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入18~30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5-Fu血药浓度,并根据5-Fu的AUC调整第2周期用药剂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情况.结果:2组Ⅰ~Ⅱ级腹泻、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发生率及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级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Ⅲ~Ⅳ级腹泻、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反应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实时监测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5-Fu血药浓度,并根据AUC调整用药剂量,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章海斌;王子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估疼痛症状,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颈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显著提高(P<0.01).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固定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寰枢椎钉钩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付兆宗;陈忠羡;梁胜根;赵振东;付朝华;雷洪俊;刘一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相关的因素、胆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胆系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65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41例,ERCP通过术中插管进入胆道获取胆汁,PTCD术中通过7F或8F穿刺引流管进入胆道外引流获取胆汁,通过胆汁细菌培养和血培养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细菌谱与梗阻的部位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06例胆汁中有52例胆汁培养阳性,胆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0%)、肺炎克雷伯杆菌(9.61%)、阴沟肠杆菌(9.61%)、绿色链球菌(5.77%)、表皮葡萄球菌(5.77%)、血链球菌Ⅰ型(5.77%)、屎肠球菌(3.85%)、溶血性链球菌(3.85%)、恶臭假单胞菌(3.8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亚胺培南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70.6%,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0%.高龄、低位胆道梗阻及合并胆道感染症状这些因素能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是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系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高龄、C反应蛋白升高低位胆道梗阻、病程中有胆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在胆汁培养中更容易检出细菌.
作者:胡逸群;燕善军;孙医学;周磊;李大鹏;汪建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在手术体位安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病人526例,其中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256例为对照组,2016年4-11月27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FMEA法识别手术体位安置过程中易发生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观察组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和2组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管理效果.结果:应用FMEA法后,观察组影响手术体位安置安全的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较实施前均明显下降;观察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手术体位安置安全管理中应用FMEA法,能前瞻性、系统性地识别和消除潜在的风险,减少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作者:李莉;徐凌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加入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LPS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和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3.275 μg/mL法舒地尔),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2、p-ERM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hoA、ROCK2和p-ERM mRNA表达量.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 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3天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证实为内皮细胞.LPS组RhoA、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法舒地尔组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低于LPS组(P<0.05~P<0.01),但2组Rho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ROCK/ERM通路在LPS诱导的HUVECs细胞骨架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法舒地尔可拮抗LPS诱导的骨架蛋白重排等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王盼;李言;张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上腹痛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选取反复发作的不明原因上腹疼痛病人108例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大便培养、腹部平片、超声检查、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阑尾未见钡剂充盈、充盈缺损及排空障碍者占100%.85.2%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腹痛均消失.术后观察2年未见类似腹痛发作.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应高度怀疑阑尾绞痛,采用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进行确诊,并及时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2例)、三支病变组(29例)及非CHD组(34例);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HD病人的Hcy和hs-CR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病人高Hcy的比例高于非CHD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CHD病人Hcy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HD病人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Hcy和hs-CRP水平亦随之增高,同时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Hcy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反应.
作者:耿旭;马宾;王洪巨;张恒;李妙男;康品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将89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人分为老年组(≥65岁)、非老年组(<65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中迟发性癫痫的发病率、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病率、部分性癫痫发病率和多脑叶发病率分别为76.2%、81.0%、50.0%和 61.9%,均高于非老年组的27.7%、55.3%、22.3%和38.3%(P<0.05~P<0.01).老年组中,全面性发作是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应注意预防迟发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发作;出现癫痫发作的病人积极药物干预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作者:朱雷;王训;刘程桃;孙悦;胡燕杰;刘言言;邱菊;高宗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全科医生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安徽省8个地区(合肥、蚌埠、芜湖、黄山、阜阳、六安、滁州、安庆)、368个村卫生室、167个乡镇卫生院、在岗的930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930人中,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410人,村卫生室全科医生520人.2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村卫生室全科医生年龄结构高于乡镇卫生院(P<0.01).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学历高于村卫生室(P<0.01);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的月收入高于村卫生室全科医生(P<0.01);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对工作待遇的总体满意度高于村卫生室(P<0.01);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高于村卫生室全科医生(P<0.01);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接受培训率高于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P<0.05).结论:安徽省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需求,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职业培训针对性不强,全科医生收入和工作满意度不高,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尤其农村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偏低.
作者:杨明玉;郭婷婷;张廷建;彭怡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学生,共645名.采用改良透明胶纸法,在学生鼻翼、额头部采样,并以问卷形式对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皮肤状况、心理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21.78%(132/606),多为轻度感染,占82.58%(109/132).男、女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级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饮食习惯、皮肤类型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良好卫生习惯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低(P<0.01);不同睡姿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皮肤损伤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无皮肤损伤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损伤均是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76.40%(463/606)的学生认为皮肤和容貌对自信心、社会交往乃至求职会有一定影响.结论: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与卫生习惯和皮肤损伤密切相关,防治蠕形螨亦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王小莉;张莉莉;崔洁;杨小迪;宋迪;胡守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醇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2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观察不同给药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指标,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和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在1 min、3 min和5 min时幅度均增高,血浆CK、LDH活性均增加(P<0.05);与垂体后叶素组比较,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和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ST段、T波幅度均下降,血浆CK和LDH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5%乙醇和10%乙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而30%乙醇加重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心肌缺血.
作者:闵凤;胡志远;牛放;姚瑞雪;韩雅玲;于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下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的优势与不足,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纳米炭引导下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40例(纳米炭组),并选择同时期未用纳米炭示踪剂的病人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5 mm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直径等指标.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在淋巴结平均检获数、黑染淋巴结转移率、直径<5 mm淋巴结数、小淋巴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1),纳米炭组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P<0.01).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安全有效,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率.
作者:杨帅帅;李海玲;崔景利;郭英英;赵春武;孙作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分别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经诊治明确的55例ACI病人作为ACI组,并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18例)、中型组(26例)和重型组(11例).将同期55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Fib、D-D、CRP和UA.观察血清Fib、D-D、CRP和UA水平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病人血清Fib、D-D、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UA水平在AC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I病人组中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Fib、D-D、CRP水平呈现出逐级增高的趋势(P<0.05~P<0.01).血UA在ACI病人分组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D-D、CRP水平有相关性,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未见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静;张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microRNA-155(miR-155)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55的mRNA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抑制miR-155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凋亡影响.结果:RT-qPCR检测结果表明40例结肠癌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分化结肠癌细胞miR-155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结肠癌细胞中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结肠癌细胞(P<0.05~P<0.01).miR-155的异常高表达与病人肿瘤较大、分化程度差、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及远处有转移均有关(P<0.05~P<0.01),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抑制miR-155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论: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miR-155可以作为预测恶性程度、淋巴转移的有效指标,miR-155在结肠癌病人的临床靶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邹中辉;陈天进;何培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CI术前进行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心肌标志物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PCI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PCI术前分别对A、B、C组使用剂量20、40和6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术后3组病人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碳和血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结果:3组病人PCI术后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上升(P<0.01~P<0.05),且C组病人心肌标志物水平较A、B组病人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PCI术后3组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血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C组较A、B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3组病人一氧化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C组较A、B组上升更明显(P<0.05~P<0.01);PCI术后C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其他2组的22.0%和10.0%(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择期PCI术前应用60 mg/d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承志;朱坤;王其海;崔惠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病人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抗风湿方,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和血钙、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于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ESR、RF、CRP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血钙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LT、ESR、RF、CRP、血钙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ld三角、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骨代谢情况.
作者:李曰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腹膜透析的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各10只,建立大鼠腹膜透析模型,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同时给予己酮可可碱,甘草酸二铵治疗组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进行干预,连续28 d,于第30天行4 h腹膜平衡实验测定腹膜功能,并留取壁层腹膜,观察病理形态,测量腹膜厚度,检测腹膜组织CTGF的表达.结果:光镜下,HE染色可见空白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腹膜表面覆盖着一层扁平间皮细胞,模型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和甘草酸二铵治疗组显示腹膜间皮细胞变形成为柱状、圆形,间皮细胞可见部分脱落,基质增厚,发现大量成纤维样细胞及巨噬、单核细胞浸润,且有纤维素样物质沉积.Masson染色显示有明显的胶原沉积,模型组比已酮可可碱治疗组和甘草酸二铵治疗组胶原沉积更明显.各组大鼠腹膜厚度为:模型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01);各组腹膜超滤量和D4/D0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模型组(P<0.01);各组腹膜Durea/Purea值和CTGF表达水平为:模型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甘草酸二铵治疗组>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01).结论:4.25%腹膜透析液会使大鼠腹膜纤维化,甘草酸二铵可以减轻腹膜纤维化及腹膜功能恶化.
作者:卫志锋;王琳琳;冯季;杨文;王俊丽;贾倩;郝秀轻;刘圣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学院校526名本科生进行关于安乐死认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526名被调查者中,安乐死知晓率为63.9%,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和范围有限,94.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命权属于个人,但对于个人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死则表现得较为矛盾.被调查者均承认安乐死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争议性问题,63.9%赞成安乐死,63.5%表示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非常必要的.58.7%表示在本人面临是否选择安乐死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4.6%的被调查者在面对亲人选择安乐死时表示不会主动建议,但会支持其决定.结论:多数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死亡和安乐死的认识有限,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态度较为严谨,应加强医学生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作者:赵龙;杨秀木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