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舒地尔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王盼;李言;张永

关键词:法舒地尔,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脂多糖, Rho/ROCK/ERM通路
摘要: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加入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LPS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和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3.275 μg/mL法舒地尔),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2、p-ERM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hoA、ROCK2和p-ERM mRNA表达量.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 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3天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证实为内皮细胞.LPS组RhoA、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法舒地尔组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低于LPS组(P<0.05~P<0.01),但2组Rho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ROCK/ERM通路在LPS诱导的HUVECs细胞骨架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法舒地尔可拮抗LPS诱导的骨架蛋白重排等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急性IS病人,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于治疗后7 d、14 d、30 d比较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7 d、14 d和30 d的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14 d和30 d的AD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能明显改善IS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芳;聂忆秋;莫林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2例)、三支病变组(29例)及非CHD组(34例);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HD病人的Hcy和hs-CR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病人高Hcy的比例高于非CHD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CHD病人Hcy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HD病人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Hcy和hs-CRP水平亦随之增高,同时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Hcy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反应.

    作者:耿旭;马宾;王洪巨;张恒;李妙男;康品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TOLAC组),同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直接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73例(ERCS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产妇61例(试产组),与TOLAC组比较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子宫破裂、产后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TOLAC组成功经阴道分娩53例,成功率86.89%,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后出血明显低于ERCS组(P<0.05);与试产组比较,分娩成功率、总产程、出血量、子宫破裂、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掌握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指征、加强监护、具备急诊剖宫产术条件下,可给予首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机会,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赵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乙醇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醇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2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观察不同给药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指标,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和3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在1 min、3 min和5 min时幅度均增高,血浆CK、LDH活性均增加(P<0.05);与垂体后叶素组比较,5%乙醇+垂体后叶素组和10%乙醇+垂体后叶素组ST段、T波幅度均下降,血浆CK和LDH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5%乙醇和10%乙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而30%乙醇加重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心肌缺血.

    作者:闵凤;胡志远;牛放;姚瑞雪;韩雅玲;于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寰枢椎脱位病人12例,接受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术.术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评估疼痛症状,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颈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显著提高(P<0.01).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固定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寰枢椎钉钩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付兆宗;陈忠羡;梁胜根;赵振东;付朝华;雷洪俊;刘一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改良双切口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双切口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双切口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6例,观察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病人术中出血量为(184.03±9.37)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7.39±11.83)d,完全负重时间为(100.57±13.58)d,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5%.结论:改良双切口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较稳定,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较短,且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

    作者:王海洋;葛武;吕增亮;毕正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下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6例食管吻合口狭窄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22例,行内镜下萨氏扩张器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B组24例,行单纯扩张治疗.2组均治疗4~6次,每次间隔2周.随访1年,观察2组进食梗阻改善情况.结果:A组病人总有效率90.91%,B组病人总有效率58.33%,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激素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吻合口狭窄具有较好疗效,减轻反复扩张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梁飞飞;汪银莹;李静如;罗红来;厉琴;王莹;樊荣;仇学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FOLFOX6方案中5-氟尿嘧啶稳态血药浓度与个体药理差异及毒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病人5-Fu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UC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以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基于体表面积(BSA)给药,接受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所有病人均以传统的BSA给药方式,第2周期开始至化疗结束,对照组仍采用BSA给药方式,观察组在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入18~30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5-Fu血药浓度,并根据5-Fu的AUC调整第2周期用药剂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情况.结果:2组Ⅰ~Ⅱ级腹泻、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发生率及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级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Ⅲ~Ⅳ级腹泻、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反应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实时监测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5-Fu血药浓度,并根据AUC调整用药剂量,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章海斌;王子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病人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及宫旁切除长度、清扫淋巴数、术后拔除尿管的时间、术后残余尿量<100 mL的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残余尿量<100 mL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性高,有利于病人膀胱及直肠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素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2组均为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共计治疗20次.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治疗后增加分数(20.62±6.35)分,亦高于对照组的(13.63±4.25)分(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彬彬;陈莉秋;朱勋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病人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抗风湿方,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和血钙、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于治疗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LT、ESR、RF、CRP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血钙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PLT、ESR、RF、CRP、血钙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ld三角、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补肾抗风湿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骨代谢情况.

    作者:李曰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心病组)和80名同期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进行HRV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1);肺心病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病人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春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心肌标志物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PCI术前进行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心肌标志物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PCI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PCI术前分别对A、B、C组使用剂量20、40和6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术后3组病人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碳和血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结果:3组病人PCI术后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上升(P<0.01~P<0.05),且C组病人心肌标志物水平较A、B组病人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PCI术后3组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血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C组较A、B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3组病人一氧化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C组较A、B组上升更明显(P<0.05~P<0.01);PCI术后C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其他2组的22.0%和10.0%(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择期PCI术前应用60 mg/d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承志;朱坤;王其海;崔惠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龄不孕女性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分析4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龄女性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高龄不孕女性4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选择的原则,按照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微刺激方案组(微刺激组)、短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拮抗剂组)和改良长效长方案组(长方案组).比较4组胚胎学数据及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结果:4组促排卵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时间、促性腺激素量及获卵数均表现为:长方案组>短方案组、拮抗剂组>微刺激组(P<0.01);优胚率表现为:短方案组、微刺激组均大于拮抗剂组、长方案组(P<0.05).4组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能用较少药物、较短时间获得较高的优胚率,但在妊娠率方面无明显优势.临床仍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促排卵方案.

    作者:赵磐琳;庞春元;张硕;石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探讨影响蠕形螨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5个年级的学生,共645名.采用改良透明胶纸法,在学生鼻翼、额头部采样,并以问卷形式对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皮肤状况、心理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21.78%(132/606),多为轻度感染,占82.58%(109/132).男、女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级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饮食习惯、皮肤类型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良好卫生习惯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低(P<0.01);不同睡姿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皮肤损伤者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无皮肤损伤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损伤均是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76.40%(463/606)的学生认为皮肤和容貌对自信心、社会交往乃至求职会有一定影响.结论:蚌埠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面部蠕形螨的感染与卫生习惯和皮肤损伤密切相关,防治蠕形螨亦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王小莉;张莉莉;崔洁;杨小迪;宋迪;胡守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孤立性蝶窦疾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12例均行鼻窦CT检查,1例行药物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中蝶窦囊肿7例,蝶窦炎3例,真菌性蝶窦炎(真菌球)2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另外还有鼻部及眼部症状.随诊0.5~2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以良性病变为主,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头痛多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静;齐少恒;王洪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中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的动态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中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选择4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0只.对照组予电极植入,不予刺激;模型组建立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模型.制作2组大鼠的脑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2组大鼠皮层及海马区域24 h、7 d、30 d时的PGP及MRP1阳性细胞数.采取RT-PCR法检测mRNA表达,比较2组大鼠皮层和海马区域24 h、7 d、30 d的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24 h、7 d和30 d,模型组大鼠皮层及海马区PGP和MRP1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模型组组内比较显示,模型制作成功后30 d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 PGP、MRP1阳性细胞数和PGP mRNA及MRP1 mRNA表达均高于24 h(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杏仁核点燃模型中,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的PGP及MRP1表达均增多,且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内表达呈增高趋势.

    作者:李巷;聂荔;张玲玲;康慧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鼠双微体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中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M2在172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DM2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log-rank 行生存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DM2在肝癌组织中预后.siRNA下调HepG2肝癌细胞MDM2蛋白,观察对HepG2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影响.结果:肝癌病人中MDM2阳性率为53.2%,高MDM2表达与病人肝内淋巴结转移、肿瘤级别高、微血管浸润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与病人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状态、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肿瘤是否多发、BCLC分期及肿瘤复发均无明显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MDM2表达与病人较差的生存率有一定关系(P<0.05~P<0.01),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高MDM2表达在肝癌生存预测中提示预后较差(P<0.01).siRNA下调HepG2肝癌细胞MDM2蛋白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论:肝癌病人中MDM2高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MDM2可能与肝癌病人预后较差有关.

    作者:李仕强;张海;陈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明原因上腹痛10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上腹痛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选取反复发作的不明原因上腹疼痛病人108例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大便培养、腹部平片、超声检查、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阑尾未见钡剂充盈、充盈缺损及排空障碍者占100%.85.2%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腹痛均消失.术后观察2年未见类似腹痛发作.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应高度怀疑阑尾绞痛,采用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进行确诊,并及时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法舒地尔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加入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LPS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和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3.275 μg/mL法舒地尔),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2、p-ERM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hoA、ROCK2和p-ERM mRNA表达量.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 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3天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证实为内皮细胞.LPS组RhoA、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法舒地尔组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低于LPS组(P<0.05~P<0.01),但2组Rho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ROCK/ERM通路在LPS诱导的HUVECs细胞骨架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法舒地尔可拮抗LPS诱导的骨架蛋白重排等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王盼;李言;张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