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脓液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

孙四清

关键词:阑尾炎, 细菌,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8例临床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8例标本中76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9.4%。病原菌构成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4.7%(72/76),革兰阳性菌4株,占5.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51株,占67.1%,变形杆菌属8株(10.5%),克雷伯菌属4株(5.3%),其他13株(17.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性高;变形杆菌属对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结论:正确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及合理选择抗生素,尽早治疗,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防止院内感染都有积极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目的::观察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慢性溃疡一期清创后创面不适宜植皮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并定期更换,观察组予以生物敷料A覆盖创面,2组均待肉芽生长满意后二期行自体皮移植修复。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操作简单、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攀登;张远贵;李之华;段冬;高新宇;吴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男性精神病患者129例,其中64例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6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 )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ITA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秀梅;余腊英;鲍丽萍;张必兰;李业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注帕瑞昔布钠防治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预注帕瑞昔布钠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七氟烷维持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4组,各30例,分别为:低剂量帕瑞昔布钠组( L组)、中剂量帕瑞昔布钠组( M组)、高剂量帕瑞昔布钠组(H组)和对照组(C组)。 L、M、H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5 mg/kg、帕瑞昔布钠0.75 mg/kg、帕瑞昔布钠1 mg/kg(剂量≤40 mg)及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面罩吸氧(6 L/min)+8%七氟烷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μg/kg行气管插管;2%~3%七氟烷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毕立即停止吸入。记录术中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以及疼痛和镇静程度,并记录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儿麻醉、手术、拔管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M组和H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而L、M、H组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M组和H组PAED评分均低于L组(P<0.05);与M组比较,H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疼痛评分(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与C组比较,L、M和H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均升高(P<0.05~P<0.01);与L组比较,M组和H组T0和T1时点FLACC评分均降低(P<0.05~P<0.01),M组和H组T1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升高(P<0.05~P<0.01);与M组比较,H组各时点FLACC评分及T0与T1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M组(P<0.01);4组患儿头疼、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预注帕瑞昔布钠0.75 mg/kg是临床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陶静;陈菲菲;周家龙;王宏;梁启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商环包皮环切与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成年人130例,其中采取商环包皮环切手术78例(商环组),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52例(袖套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商环组术后2周内疼痛均较袖套组明显(P<0.01),商环组术后3周和4周基本恢复术前基础水平,疼痛程度均轻于袖套组(P<0.01)。术后2周内商环组患者情绪变化均较袖套组大(P<0.05~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情绪变化基本恢复术前基本水平。商环组患者术后3 d日常活动明显优于袖套组(P<0.01),2组术后3周和4周日常活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患者术后1~2周体能综合评分和术后3 d至2周思想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袖套组(P<0.01)。术后6周包皮环切手术后患者自慰相对困难,自慰快感减低,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各有侧重,包皮环切手术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的提高,对自慰有影响。

    作者:王肖;钱永;杜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机械通气治疗后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VAP伴心力衰竭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VAP的患儿共98例,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 A组)40例和未并发心力衰竭组(B组)58例。详细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通气模式、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常规、肝肾功能、细菌培养、胸部X线片检查、血气分析及心电图,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呼吸道吸出标本检测比较2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将患儿好转出院和病死作为终点事件,记录好转出院和病死患儿的人数。结果: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昏迷、误吸、休克和急性肾衰竭均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P<0.01);A组患儿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40.00%),B组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3.00%)等,2组患儿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死率为45.00%,高于B组的20.69%(P<0.05)。结论:婴幼儿VAP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应努力减少机械通气时长,避免昏迷、休克,加强护理;避免窒息,强心、利尿、镇静综合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发生急性肾衰竭,针对性地运用抗生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地提高好转出院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朱俊岭;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60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影像学等纳入研究范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脑出血发生年龄及时间、间隔发生的时间、出血量、部位、发病因素和入院时GCS评分。结果:260例中有62例(23.8%)发生再出血,主要为基底核出血(62.9%),时间间隔为3 d至118个月。舒张压>95 mmHg者脑出血复发率为44%,舒张压在临界值以下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压控制越好,脑出血复发的危险性越低。

    作者:刘志刚;孙宜芬;孟红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 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给予中医针灸和按摩护理。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 ADL)、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L和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王静;张勤;崔璨;迟丽娟;王嫣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眼部保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眼部保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采用俯卧位并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涂抹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并用3M静脉贴敷贴;观察组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敷贴于患者眼部。手术结束后24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眼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睛不适或异物感、疼痛畏光、结膜红肿、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Ⅱ级以上眼睛不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眼部不适或并发症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可较好地保护眼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000、4000、2000、1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作者:田昌荣;董燕;杨林;乔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膝髋骨关节炎手术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基本资料评估;术后24 h、48 h、72 h使用疼痛评估调查表评估患者接受调查时的疼痛强度和过去24 h痛、轻及平均疼痛程度;术后3d使用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疼痛程度和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接受调查时、痛、轻以及平均疼痛程度达到中度以上分别占29.13%、100.00%、3.94%和59.84%。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8.99±3.67)分。男性、城镇居民、文化程度高和有手术史的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女性、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和无手术史患者(P<0.05~P<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疼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临床疼痛管理中,应重视患者自身的作用,不断提升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有效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培培;雷婷婷;孙婷;朱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同时性多原发胆囊癌伴胃癌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 mult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机体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独立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而胆囊和胃同时发生极少见。近年来随着相关诊疗技术的提高,第一肿瘤早期癌诊断率已明显提高,同时MP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报道原发性胆囊癌伴原发性胃癌1例。

    作者:周硕;鲁正;吴华;谷从友;崔培元;马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应用回归模型预测某县级综合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增长及其原因探讨

    目的::预测某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为患者住院与卫生部门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6-2014年住院费用历史资料,用小二乘法建立直线回归模型,计算标准估计误差,修正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该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进行预测。结果:时序t与人均住院费用Y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随着时间的增长,该综合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不断上升。预测该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为2907.63元,95%可信区间为2563.72~3521.54元。结论:人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反映了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效益问题。应给医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以减轻住院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医院和谐发展。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由KLEMPERER等[1]在1931年首次报道。曾被认为起源于间皮细胞,而命名为纤维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间皮下纤维瘤等。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发展,人们发现该肿瘤细胞没有间皮细胞的特征,如不表达间皮细胞标记,而显示出间叶细胞的特征[2]。目前认为SFT可能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且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3]。2002年版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将 SFT 归入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类,属于中间性(偶见转移型)。 SFT发病率低,发病部位广泛,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也较为局限。本文报道肝脏SFT 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李小祺;崔培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比较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母子分离结合乙酸灌肠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于造模第6周起,给药组分别给予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和匹维溴铵灌胃,1次/天,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和CRF1型受体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腹部回缩反射阈值( P<0.05~P<0.01),降低结肠CRF、CRF1型受体表达。结论: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疗效佳。

    作者:汪庆飞;王婷;高家荣;姜辉;秦秀娟;宋俊梅;徐双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本科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本科和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本科和专科护生共5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4.33±9.11)分,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27.53±8.88)分,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专科护生(P<0.01)。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格类型、是否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教师是否运用仿真模拟教学(P<0.05~P<0.01)。结论:本科和专科护生具备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作者:薛芳;赵静;宋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280例远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80例,术后随访≥2年,统计植入术2年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0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共17例,总发生率6.07%。其中≥60岁组13例,发生率6.34%;<60岁组4例,发生率5.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中包括相关静脉血栓6例(2.14%)、起搏导线血栓形成4例(1.43%)、电极脱位3例(1.07%)、囊袋破溃感染2例(0.71%)、起搏综合征及起搏阈值明显升高致起搏不良各1例(0.36%)。结论:血栓、电极脱位和囊袋破溃感染在≥6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重视起搏器植入术前准备,术中强调规范的无菌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作者:虞春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 CT 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EN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3]。本文就ENB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综述);李伟;刘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9例和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51例。均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2组患者注射利拉鲁肽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肥胖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正常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轻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刘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紊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观察6个月。于治疗1、3、6个月末监测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监测病情变化,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末BMI及治疗1、3和6个月末TC、TG与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6个月末TC和LDL均较治疗前、治疗1和3个月末升高(P<0.05~P<0.01)。2组空腹血糖和HD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BMI、TC、TG、LDL及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

    作者:刘亚丽;陈运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