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

王勇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化疗, 免疫力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 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老年人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1],导致家庭人力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人希望得到多种形式的照顾支持,因此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断的增长[2]。然而,我国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本文就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培娇;谢晖;陈佩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围生儿并发症128例分析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羊水过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128例作为观察组,密切监测产程,有剖宫产指征者立即剖宫产。随机选择同期非羊水过少的孕妇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孕周>40周、B超提示胎盘Ⅲ级和发生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和羊水Ⅱ度或Ⅲ度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P<0.01);观察组巨大儿少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围生儿发生胎儿生长受限、脐带异常、新生儿室息、新生儿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畸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可能与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有关。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发现羊水过少并处理,可减少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美娟;赵丽英;吴彩芳;陆小玲;褚媛媛;李英;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Seinsheimer 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内固定的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应用PFNA治疗,对照组41例应用Gamma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随访10~18个月,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术前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4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适用于不稳定的Seinsheimer Ⅴ型转子下骨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张杰;石兴雷;阮传江;韩玉虎;徐磊;范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过氧化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37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2 O2)对白细胞介素( 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经系列浓度H2 O2作用不同时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IL-37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2O2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IL-37 mRNA水平升高,并呈浓度依赖(P<0.0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2O2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0 h后,IL-37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能够上调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L-37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37在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下的作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刘倩;周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肿瘤科80后孕期护士工作压力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科80后孕期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体验和需求,为维护肿瘤科孕期护士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抽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0名80后肿瘤科孕期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科80后孕期护士工作压力真实体验共提炼4个主题:担心流产及早产、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人际关系。结论:肿瘤科80后孕期护士存在较大压力,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此类护士的真实感受,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其身心压力,帮助其适应孕期工作。

    作者:葛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紊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观察6个月。于治疗1、3、6个月末监测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监测病情变化,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末BMI及治疗1、3和6个月末TC、TG与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6个月末TC和LDL均较治疗前、治疗1和3个月末升高(P<0.05~P<0.01)。2组空腹血糖和HD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BMI、TC、TG、LDL及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

    作者:刘亚丽;陈运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预防作用。方法:鼻咽癌放疗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每3个月测量门齿距离,观察张口困难程度至放疗后1年。结果:2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张口困难,2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6、9和12个月张口困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发生率,减轻张口困难程度。

    作者:杨秋燕;林月双;黄春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 CT 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EN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3]。本文就ENB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综述);李伟;刘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比较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母子分离结合乙酸灌肠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于造模第6周起,给药组分别给予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和匹维溴铵灌胃,1次/天,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和CRF1型受体蛋白表达。结果:补骨脂-肉豆蔻醇水双提物、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腹部回缩反射阈值( P<0.05~P<0.01),降低结肠CRF、CRF1型受体表达。结论:补骨脂-肉豆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疗效佳。

    作者:汪庆飞;王婷;高家荣;姜辉;秦秀娟;宋俊梅;徐双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目的::观察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慢性溃疡一期清创后创面不适宜植皮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并定期更换,观察组予以生物敷料A覆盖创面,2组均待肉芽生长满意后二期行自体皮移植修复。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操作简单、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攀登;张远贵;李之华;段冬;高新宇;吴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量元素硒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同时补充硒酵母胶囊,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D)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GD患者64例,随机分为:赛治加硒组,每天服用硒酵母胶囊200μg加甲巯咪唑;赛治组,仅服用甲巯咪唑。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1(GPx-1)活力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赛治加硒组的FT3、FT4、TPOAb及TR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促甲状腺素水平和GPx-1酶活力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TPOAb、GPx-1酶活力水平与赛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赛治加硒组抗甲药物治疗12个月后的缓解率为90.63%,优于赛治组的68.75%(P<0.01)。结论:硒制剂能降低TPOAb、TRAb的水平,增加GPx-1酶活力水平,缓解自身免疫及抗氧化损伤,从而提高GD患者抗甲药物治疗的缓解率。

    作者:李丽;王鹏远;池莲祥;薛冀苏;郑信华;钟丽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 RA组)、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对照组Ⅰ)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Ⅱ)的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的类风湿因子( RF),分析并比较抗-CCP抗体和RF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阳性率分别为52.0%、6.0%和0.0%,其在RA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1)。对照组Ⅰ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与RF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抗-CCP 抗体是RA的一种较特异的诊断指标;临床上应用抗-CCP 抗体检测,可以提高RA的诊断率。

    作者:高金芳;施丹;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机械通气治疗后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VAP伴心力衰竭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VAP的患儿共98例,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 A组)40例和未并发心力衰竭组(B组)58例。详细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长、呼吸机通气模式、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常规、肝肾功能、细菌培养、胸部X线片检查、血气分析及心电图,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集呼吸道吸出标本检测比较2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将患儿好转出院和病死作为终点事件,记录好转出院和病死患儿的人数。结果: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昏迷、误吸、休克和急性肾衰竭均是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P<0.01);A组患儿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40.00%),B组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3.00%)等,2组患儿病原菌种类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死率为45.00%,高于B组的20.69%(P<0.05)。结论:婴幼儿VAP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应努力减少机械通气时长,避免昏迷、休克,加强护理;避免窒息,强心、利尿、镇静综合治疗,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发生急性肾衰竭,针对性地运用抗生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地提高好转出院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朱俊岭;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依据Hcy 水平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0.94、1.21、1.86、2.3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4.87±5.85)μmol/L,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的(12.78±5.68)μmol/L(P<0.01);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高 Hcy血症患者(P<0.05),相对危险度为1.92,95%CI为1.125~3.289。结论: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

    作者:叶心国;李景;李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青春期至成年早期铅、镉联合暴露对雄性小鼠肝脏与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春期至成年早期小鼠经饮水暴露铅和镉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4周龄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铅组、镉组、铅+镉组,各15只。4组小鼠分别经口饮用纯净水、醋酸铅水溶液、氯化镉水溶液和醋酸铅+氯化镉混合水溶液,暴露40 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后取肝脏和肾脏,称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以及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的每日饮水量均少于铅组(P<0.05~P<0.01),铅组和镉组小鼠每日进食量均少于对照组和铅+镉组(P<0.05~P<0.01),而4组小鼠4~10周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暴露40 d后,均未引起铅、镉组和铅+镉组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LP活力以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镉+铅组小鼠肾脏质量低于单纯镉组(P<0.05),但铅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肾脏质量、肾脏组织形态学、血清Cr和BUN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经饮水暴露一定剂量铅与镉均未引起雄性小鼠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

    作者:胡仁宜;张莉;杨露露;胡永方;王碧伟;王颖;张桂彬;徐德祥;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 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脓液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8例临床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8例标本中76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9.4%。病原菌构成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4.7%(72/76),革兰阳性菌4株,占5.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51株,占67.1%,变形杆菌属8株(10.5%),克雷伯菌属4株(5.3%),其他13株(17.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性高;变形杆菌属对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结论:正确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及合理选择抗生素,尽早治疗,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防止院内感染都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四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Muller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Muller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0例,根据Muller分型:A1型20例,A2型40例,A3型80例,B型40例。所有患者均予微创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骨折愈合,A1型与A2型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3和B型(P<0.01)。术后3个月,A1型、A2型、A3型、B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80.0%、75.0%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种类型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血管损伤、感染、出血和钢板断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uller分型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与力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愈合率高,Muller分型的应用能短期辅助指导手术与判断预后。

    作者:遇呈祥;王忠平;邱渝江;姜光财;李一川;舒华;刘乐洪;游利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9例和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51例。均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2组患者注射利拉鲁肽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肥胖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正常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轻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刘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启后胰岛素注射液污染程度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开启后胰岛素注射液保存期与开瓶时间及抽吸药物频次的关系,确定临床使用开启后胰岛素的安全使用时间。方法:在临床使用胰岛素的条件下,按胰岛素注射液穿刺抽吸频次分5组,第一组2次/天,第二组5次/天,第三组10次/天,第四组20次/天,第五组30次/天,然后采样0.1 mL进行细菌培养,培养连续3 d阳性停止采样。结果:胰岛素注射液在开启后30 d内,抽吸药物次数95次内均无细菌污染。结论:胰岛素注射液在开启后30 d内可安全使用。

    作者:徐贵霞;段缓;陈桂华;高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