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宜;张莉;杨露露;胡永方;王碧伟;王颖;张桂彬;徐德祥;王华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 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2 O2)对白细胞介素( 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经系列浓度H2 O2作用不同时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IL-37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2O2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IL-37 mRNA水平升高,并呈浓度依赖(P<0.01)。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2O2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0 h后,IL-37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能够上调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L-37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37在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下的作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刘倩;周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各36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2周期多西他赛+顺铂( DP)方案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周期化疗;序贯放化疗组先行DP方案化疗2周期,2周后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D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消化系统反应,同步放化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序贯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刘艳平;王燕燕;蒋友芹;裴冬;陈斌;朱海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 CT 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EN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3]。本文就ENB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综述);李伟;刘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60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影像学等纳入研究范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脑出血发生年龄及时间、间隔发生的时间、出血量、部位、发病因素和入院时GCS评分。结果:260例中有62例(23.8%)发生再出血,主要为基底核出血(62.9%),时间间隔为3 d至118个月。舒张压>95 mmHg者脑出血复发率为44%,舒张压在临界值以下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压控制越好,脑出血复发的危险性越低。
作者:刘志刚;孙宜芬;孟红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男性精神病患者129例,其中64例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65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 )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SSPI和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ITA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男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秀梅;余腊英;鲍丽萍;张必兰;李业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中厚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慢性溃疡一期清创后创面不适宜植皮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并定期更换,观察组予以生物敷料A覆盖创面,2组均待肉芽生长满意后二期行自体皮移植修复。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敷料A联合二期自体皮移植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操作简单、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攀登;张远贵;李之华;段冬;高新宇;吴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给予中医针灸和按摩护理。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 ADL)、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L和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王静;张勤;崔璨;迟丽娟;王嫣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由KLEMPERER等[1]在1931年首次报道。曾被认为起源于间皮细胞,而命名为纤维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间皮下纤维瘤等。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发展,人们发现该肿瘤细胞没有间皮细胞的特征,如不表达间皮细胞标记,而显示出间叶细胞的特征[2]。目前认为SFT可能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且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3]。2002年版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将 SFT 归入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类,属于中间性(偶见转移型)。 SFT发病率低,发病部位广泛,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也较为局限。本文报道肝脏SFT 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李小祺;崔培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80例,术后随访≥2年,统计植入术2年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0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共17例,总发生率6.07%。其中≥60岁组13例,发生率6.34%;<60岁组4例,发生率5.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中包括相关静脉血栓6例(2.14%)、起搏导线血栓形成4例(1.43%)、电极脱位3例(1.07%)、囊袋破溃感染2例(0.71%)、起搏综合征及起搏阈值明显升高致起搏不良各1例(0.36%)。结论:血栓、电极脱位和囊袋破溃感染在≥6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重视起搏器植入术前准备,术中强调规范的无菌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作者:虞春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000、4000、2000、1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作者:田昌荣;董燕;杨林;乔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预注帕瑞昔布钠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七氟烷维持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4组,各30例,分别为:低剂量帕瑞昔布钠组( L组)、中剂量帕瑞昔布钠组( M组)、高剂量帕瑞昔布钠组(H组)和对照组(C组)。 L、M、H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5 mg/kg、帕瑞昔布钠0.75 mg/kg、帕瑞昔布钠1 mg/kg(剂量≤40 mg)及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面罩吸氧(6 L/min)+8%七氟烷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μg/kg行气管插管;2%~3%七氟烷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毕立即停止吸入。记录术中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以及疼痛和镇静程度,并记录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儿麻醉、手术、拔管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M组和H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而L、M、H组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M组和H组PAED评分均低于L组(P<0.05);与M组比较,H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疼痛评分(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与C组比较,L、M和H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均升高(P<0.05~P<0.01);与L组比较,M组和H组T0和T1时点FLACC评分均降低(P<0.05~P<0.01),M组和H组T1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升高(P<0.05~P<0.01);与M组比较,H组各时点FLACC评分及T0与T1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M组(P<0.01);4组患儿头疼、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预注帕瑞昔布钠0.75 mg/kg是临床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陶静;陈菲菲;周家龙;王宏;梁启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促甲状腺素受体( TSHR)基因内含子1区域上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位点与Graves病( GD)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699例汉族GD患者和563名健康对照者入组。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G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14号染色体TSHR基因内含子1区上6个SNPs位点的基因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这6个SNPs与GD易感性关系。结果:GD患者和对照组rs179247、rs2284722、rs12101261、rs4903964四个位点在病例-对照中的分布上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1);rs12101261为与GD相关性强的主效易感位点,与血清TRAb水平、性别有关,与甲状腺肿大程度、眼征无明显关联。结论:TSHR基因内含子1区域多态性与GD显著相关,其中rs12101261为相关性强的主效易感位点,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的GD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吴晨辰;张晓梅;孙卫华;王冉;赵文娣;刘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眼部保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采用俯卧位并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涂抹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并用3M静脉贴敷贴;观察组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敷贴于患者眼部。手术结束后24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眼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睛不适或异物感、疼痛畏光、结膜红肿、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Ⅱ级以上眼睛不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眼部不适或并发症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可较好地保护眼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 mult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机体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独立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而胆囊和胃同时发生极少见。近年来随着相关诊疗技术的提高,第一肿瘤早期癌诊断率已明显提高,同时MP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报道原发性胆囊癌伴原发性胃癌1例。
作者:周硕;鲁正;吴华;谷从友;崔培元;马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依据Hcy 水平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0.94、1.21、1.86、2.3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4.87±5.85)μmol/L,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的(12.78±5.68)μmol/L(P<0.01);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高 Hcy血症患者(P<0.05),相对危险度为1.92,95%CI为1.125~3.289。结论: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
作者:叶心国;李景;李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老年人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1],导致家庭人力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人希望得到多种形式的照顾支持,因此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断的增长[2]。然而,我国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本文就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培娇;谢晖;陈佩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使用桡动脉加压气囊( 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TRI术后100例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2 h开始减压,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0 h内放完;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减压,每隔2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2 h内放完。比较观察2种减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舒适度、压迫侧食指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压迫处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种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的SpO2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术后2 h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4 h的SpO2监测和患者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皮下瘀斑、局部水泡、发绀和麻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2 h,解除压力阀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周彤;王冬梅;黄娟;盛娟;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紊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观察6个月。于治疗1、3、6个月末监测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监测病情变化,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末BMI及治疗1、3和6个月末TC、TG与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6个月末TC和LDL均较治疗前、治疗1和3个月末升高(P<0.05~P<0.01)。2组空腹血糖和HD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BMI、TC、TG、LDL及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
作者:刘亚丽;陈运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内皮微粒(EMP)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者180例,随机分为ACS组( n=96)和对照组( n=8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YKL-40水平;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EMP水平,以CD31+/CD42b-EMPs为标志;采用Gensini评分对每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ACS组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CS组患者Gensini评分值与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2,P<0.01;r=0.561,P<0.01)。ACS组患者血浆YKL-40水平和CD31+/CD42b-EMP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浆YKL-40和EMP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两者有可能成为诊断ACS 的一个新的生化标志物,并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妙男;王洪巨;张宁汝;黄宇理;史晓俊;唐碧;汤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