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培娇;谢晖;陈佩雯
目的::调查本科和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本科和专科护生共5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4.33±9.11)分,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27.53±8.88)分,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专科护生(P<0.01)。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格类型、是否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教师是否运用仿真模拟教学(P<0.05~P<0.01)。结论:本科和专科护生具备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作者:薛芳;赵静;宋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CD3+CD8+)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种及临床分期进行标准方案化疗;采集患者首次化疗前和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结细胞亚群在化疗前后的数值及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个周期化疗后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1)。 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在2个周期化疗后均高于首次化疗前(P<0.01);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紊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观察6个月。于治疗1、3、6个月末监测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监测病情变化,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末BMI及治疗1、3和6个月末TC、TG与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6个月末TC和LDL均较治疗前、治疗1和3个月末升高(P<0.05~P<0.01)。2组空腹血糖和HDL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BMI、TC、TG、LDL及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且不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
作者:刘亚丽;陈运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使用桡动脉加压气囊( 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TRI术后100例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2 h开始减压,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0 h内放完;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减压,每隔2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2 h内放完。比较观察2种减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舒适度、压迫侧食指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压迫处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种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的SpO2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术后2 h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4 h的SpO2监测和患者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皮下瘀斑、局部水泡、发绀和麻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2 h,解除压力阀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周彤;王冬梅;黄娟;盛娟;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预测某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为患者住院与卫生部门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6-2014年住院费用历史资料,用小二乘法建立直线回归模型,计算标准估计误差,修正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该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进行预测。结果:时序t与人均住院费用Y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随着时间的增长,该综合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不断上升。预测该县级综合医院2015年人均住院费用为2907.63元,95%可信区间为2563.72~3521.54元。结论:人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反映了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效益问题。应给医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以减轻住院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医院和谐发展。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膝髋骨关节炎手术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基本资料评估;术后24 h、48 h、72 h使用疼痛评估调查表评估患者接受调查时的疼痛强度和过去24 h痛、轻及平均疼痛程度;术后3d使用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疼痛程度和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接受调查时、痛、轻以及平均疼痛程度达到中度以上分别占29.13%、100.00%、3.94%和59.84%。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8.99±3.67)分。男性、城镇居民、文化程度高和有手术史的患者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女性、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和无手术史患者(P<0.05~P<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膝髋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疼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临床疼痛管理中,应重视患者自身的作用,不断提升患者的疼痛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有效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培培;雷婷婷;孙婷;朱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内皮微粒(EMP)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年龄≥65岁者180例,随机分为ACS组( n=96)和对照组( n=8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YKL-40水平;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EMP水平,以CD31+/CD42b-EMPs为标志;采用Gensini评分对每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ACS组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ACS组患者Gensini评分值与血浆YKL-40和CD31+/CD42b-EMPs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22,P<0.01;r=0.561,P<0.01)。ACS组患者血浆YKL-40水平和CD31+/CD42b-EMP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浆YKL-40和EMP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两者有可能成为诊断ACS 的一个新的生化标志物,并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妙男;王洪巨;张宁汝;黄宇理;史晓俊;唐碧;汤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与胎膜早破( PROM)的关系,为早期诊断PROM、亚临床型绒毛膜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60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PROM( pPROM)组30例,足月PROM( tPROM)组30例;另取同期住院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组)30例作为对照。 ELISA法检测3组孕妇分娩前血清LBP水平;分娩后,留取胎膜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tPROM组和正常组血清LBP水平分别为(125.22±37.51)、(102.87±20.90)、(66.09±31.1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发现,pPROM 组和 tPROM 组孕妇血清 LB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PROM组孕妇绒毛膜炎程度与血清L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破膜时间的越长,血清LBP水平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血清LBP水平对PROM的诊断及其是否合并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作者:徐霞;尤子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针对AURKA基因构建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初步探讨AURKA基因的功能。方法:应用pGCLV-GFP慢病毒载体构建针对AURKA的shRNA载体,转染包装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液,转染肺腺癌细胞株A54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确定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URKA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以明确RNAi的抑制率。应用BrdU法分析干扰AURKA前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运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AURKA后A549细胞株对长春新碱敏感性的变化。结果:针对AURKA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CR和DNA测序鉴定实验表明插入位点与干扰片断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在293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高滴度病毒上清液。通过重组慢病毒载体将 AURKA shRNA 转导入 A549细胞中,转染效率为100%。 Western blot 检测证实 LV-AURKA 慢病毒显著抑制AURKA的表达,BrdU检测显示AURKA基因表达下调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表明AURKA基因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靶向AURKA的RNA干扰可有效抑制AURKA表达,降低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增强A549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
作者:张林;朱勇;仲宁;吴广洲;沈振亚;施舜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Muller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0例,根据Muller分型:A1型20例,A2型40例,A3型80例,B型40例。所有患者均予微创小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骨折愈合,A1型与A2型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3和B型(P<0.01)。术后3个月,A1型、A2型、A3型、B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80.0%、75.0%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种类型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血管损伤、感染、出血和钢板断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uller分型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与力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青年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愈合率高,Muller分型的应用能短期辅助指导手术与判断预后。
作者:遇呈祥;王忠平;邱渝江;姜光财;李一川;舒华;刘乐洪;游利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虚拟支气管镜与高分辨 CT 特点,经支气管镜诊断的新技术。 ENB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3]。本文就ENB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综述);李伟;刘超(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眼部保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采用俯卧位并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涂抹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并用3M静脉贴敷贴;观察组采用医用水凝胶眼疗贴敷贴于患者眼部。手术结束后24 h和72 h观察2组患者眼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眼睛不适或异物感、疼痛畏光、结膜红肿、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Ⅱ级以上眼睛不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患者眼部不适或并发症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用水凝胶眼疗贴在全麻俯卧位手术中可较好地保护眼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文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9例和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51例。均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2组患者注射利拉鲁肽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肥胖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正常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轻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刘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000、4000、2000、1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作者:田昌荣;董燕;杨林;乔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青春期至成年早期小鼠经饮水暴露铅和镉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4周龄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铅组、镉组、铅+镉组,各15只。4组小鼠分别经口饮用纯净水、醋酸铅水溶液、氯化镉水溶液和醋酸铅+氯化镉混合水溶液,暴露40 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后取肝脏和肾脏,称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以及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的每日饮水量均少于铅组(P<0.05~P<0.01),铅组和镉组小鼠每日进食量均少于对照组和铅+镉组(P<0.05~P<0.01),而4组小鼠4~10周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暴露40 d后,均未引起铅、镉组和铅+镉组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LP活力以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镉+铅组小鼠肾脏质量低于单纯镉组(P<0.05),但铅组、镉组和铅+镉组小鼠肾脏质量、肾脏组织形态学、血清Cr和BUN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经饮水暴露一定剂量铅与镉均未引起雄性小鼠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
作者:胡仁宜;张莉;杨露露;胡永方;王碧伟;王颖;张桂彬;徐德祥;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引起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8例临床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8例标本中76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59.4%。病原菌构成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4.7%(72/76),革兰阳性菌4株,占5.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51株,占67.1%,变形杆菌属8株(10.5%),克雷伯菌属4株(5.3%),其他13株(17.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性高;变形杆菌属对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结论:正确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及合理选择抗生素,尽早治疗,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防止院内感染都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四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 RA组)、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对照组Ⅰ)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Ⅱ)的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的类风湿因子( RF),分析并比较抗-CCP抗体和RF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阳性率分别为52.0%、6.0%和0.0%,其在RA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1)。对照组Ⅰ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与RF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抗-CCP 抗体是RA的一种较特异的诊断指标;临床上应用抗-CCP 抗体检测,可以提高RA的诊断率。
作者:高金芳;施丹;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羊水过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128例作为观察组,密切监测产程,有剖宫产指征者立即剖宫产。随机选择同期非羊水过少的孕妇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孕周>40周、B超提示胎盘Ⅲ级和发生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和羊水Ⅱ度或Ⅲ度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P<0.01);观察组巨大儿少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围生儿发生胎儿生长受限、脐带异常、新生儿室息、新生儿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畸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可能与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有关。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发现羊水过少并处理,可减少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姚美娟;赵丽英;吴彩芳;陆小玲;褚媛媛;李英;陈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由KLEMPERER等[1]在1931年首次报道。曾被认为起源于间皮细胞,而命名为纤维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间皮下纤维瘤等。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发展,人们发现该肿瘤细胞没有间皮细胞的特征,如不表达间皮细胞标记,而显示出间叶细胞的特征[2]。目前认为SFT可能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且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3]。2002年版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将 SFT 归入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类,属于中间性(偶见转移型)。 SFT发病率低,发病部位广泛,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也较为局限。本文报道肝脏SFT 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李小祺;崔培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胸腔积液(胸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对厄洛替尼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HRM法检测275例NSCLC患者胸液标本EGFR突变,其中有组织标本的52例同时进行HRM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比较胸液与组织EGFR突变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胸液EGFR敏感突变患者随机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或吉西他滨加顺铂( GP)方案化疗。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 OR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结果:275例NSCLC患者胸液EGFR敏感突变率为55.3%。52例配对组织、胸液标本中,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为61.5%,高于直接测序法的40.3%(P<0.01);胸液标本中,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为55.8%,高于直接测序法的36.5%(P<0.01)。胸液和组织检测EGFR敏感突变的吻合率为82.6%;厄洛替尼组mPFS 11.5个月(95%CI 10.4~12.6),显著高于GP组的4.4个月(95%CI 3.9~4.8)(P<0.01)。厄洛替尼组ORR明显高于GP组(70.0% vs 29.4%,P<0.01)。结论:晚期NSCLC胸液标本可弥补或替代组织标本进行EGFR敏感突变检测,HRM法敏感性优于直接测序法。 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mPFS。
作者:刘海涛;陈余清;李殿明;李伟;王效静;吴穷;孙耕耘;闵生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