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华;郭增;涂翀昉;张泽华;王芳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 h,于2014年4月19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 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5%,血淀粉酶水平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0/HP,白细胞3/HP。影像学检查:B超示盆腔偏右侧隐约见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7.2 cm ×6.6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欠清晰;诊断为盆腔偏右侧混合性回声区。胸部平片正常。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腹部肠腔内小液平。下腹部螺旋CT扫描见右侧结肠旁阑尾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2.5 cm,大小约2.5 cm ×7.0 cm ×6.0 cm,团块呈腊肠状,边缘欠清晰,周围少量渗出,团块一端占据部分肠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不能与团块影区分;诊断为右侧结肠旁阑尾区占位,急性阑尾炎。
作者:徐方元;秦少华;杨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辅助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DEX辅助麻醉组( DEX组)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 DEX组患儿静脉给予DEX 1μg/kg微量泵泵注,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微量泵泵注,后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给药前、给药1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的变化。并记录2组芬太尼的使用量、出血量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DEX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DEX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EX组的出血量和芬太尼使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DEX辅助麻醉应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合并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妊高症合并产后抑郁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心理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心理护理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与常规护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调节妊高症合并产后抑郁患者的情绪,促进产后康复,改善抑郁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回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睾丸素/雌二醇( T/E2)值对低剂量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患者60例,予小剂量克罗米芬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T、E2及 T/E2值的变化。结果: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临床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后患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FSH、LH、T和T/E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E2显著下降(P<0.01)。结论: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FSH、LH值是低剂量克罗米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治疗过程中T/E2值变化也很明显,可以与上述指标一起作为克罗米芬有效性综合评估的指标。
作者:潘涟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例(24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屈曲度、外展度改善情况。结果: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优3髋,良10髋,可9髋,差2髋;患者髋关节屈曲度和外展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应注意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谨慎细致操作和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陈廷;董斌;徐高伟;李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优化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择期全麻术后肥胖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下颌托起支撑器组( A组)和口咽通气道组( B组)各20例。在术后恢复室,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A组患者使用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B组经口腔置入口咽通气道通气;2组患者均以面罩给氧(氧流量2 L/min)至苏醒,当2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SpO2)<90%时采取进一步措施。观察2组患者入术后恢复室时( T1),采取不同通气方式后5 min( T2)、10 min( T3)、20 min( T4)时SpO2、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变化情况,并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SpO2、RR、MAP和HR维持在正常范围。 A组患者SpO2在各时间点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R在T2和T3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RR和MAP在T2、T3和T4均显著低于B组(P<0.01)。 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喉痉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与口咽通气道通气在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相同,下颌托起支撑器通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低,并发症较少。
作者:张博;张涤非;金玉坤;彭卫华;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Barden量表在重症患者压疮风险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与2012年1~12月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Bar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压疮风险预测,比较2组预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上报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发生压疮的患者明显减少(P<0.01);2组患者目标观测人群中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作为目标观测的人群中则无压疮的发生。结论:采用改良的Barden量表对重症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预测能够有效地做到评估风险指标量化,提升了医护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预见性。
作者:邓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志斌;李东海;陶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在动物整体水平的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DHA处理组,每组7只。大鼠缺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慢性间歇性低氧方法建立,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精确称左右心室质量计算右心室指数,测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活性。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与低氧组比较,低氧DHA处理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DHA具有抗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洪巨;唐碧;康品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50例,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严格遵守医嘱要求,术后禁食6 h;观察组术前即开始加强健康宣教,做好患者的知情同意,提高依从性;术后经评估达到进食标准予提前进食。对2组患者术后5 h,进食后2 h口渴、饥饿、恶心、呕吐、腹胀方面进行舒适度评定。结果:观察组均在术后1.5~2 h达到进食标准即进食,术后5 h口渴和饥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5 h和进食后2 h恶心、呕吐与腹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达到进食标准即进食可以减少口渴、饥饿等不适感,且并未增加消化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玲玲;任戈亮;宋丽君;吴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FIB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Hay、FIB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伟;王飞;朱江;靳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配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2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颈部吻合,8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胸内吻合,所有患者均行管状胃成形。结果:32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例,声音嘶哑3例,肺部感染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2例患者术后随访3~19个月,2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经右胸行食管癌手术更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管状胃重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贲晨;赵伟;黄克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2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素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正常对照组72名,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PON-1、ox-LDL,同时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探讨PON-1、ox-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PON-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和P<0.01);而大梗死组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1);神经功能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均明显低于轻、中度损伤组(P<0.01),而血清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损伤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PON-1与ox-LDL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ON-1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减弱,使血清ox-LDL水平增加,这种改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卒中风险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卫香;刘彦敏;张砚卿;杜国辉;张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血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作者:刘柱;耿鹏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二次谐波联合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良恶性囊性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5例肝良恶性囊性变的患者进行声学造影,分析造影强化模式,实时记录病灶区造影剂的强化过程,通过分析软件获取并分析病灶的造影定量参数。根据术后或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对比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造影剂峰值强度。结果:55例二次谐波均为肝囊性变,注入造影剂后,肝囊肿为薄壁无强化;肝包虫病中心见少量点状强化;肝结核球液化、肝脓肿形成期、肠癌肝转移并液化,动脉相呈厚壁“环状”强化,门静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强化,中心无强化。恶性组患者造影剂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二次谐波联合实时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和造影剂峰值强度,可以鉴别肝良恶性囊性病变的性质。
作者:孔潇玉;陆培明;郑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二尖瓣A峰大流速均低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和二尖瓣E峰大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循证医学理念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名学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 EBM)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均为同一年级同一临床专业。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座谈会3种评价方法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提出问题、查循证据、分级筛选证据及应用证据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及师生座谈会发现,EBM教学有助于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证据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质疑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论:EBM理念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作者:马莉;柴大敏;冯振中;武世伍;张琼;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徒手牵引复位下,采用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每次摄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接受1~59个月随访。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30例,PFNA联合股骨颈加压空心螺纹钉1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内固定4例;闭合复位31例,切开复位4例。 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术中继发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劈裂1例,术后第2天继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的30例患者均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均正常愈合。术后15个月因车祸致内固定远端骨折1例。结论: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徒手牵引复位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
作者:邓英虎;汪康;佘迪;张韬;程珺;夏良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 HCC)及肝内胆管癌( ICC)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HCC患者和125例ICC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和TBIL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5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ICC组亦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GGT水平与ALT、AST、ALP升高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TBIL无相关关系。结论:ALT、AST、GGT、ALP、TBIL在ICC组均有明显升高,对HCC及I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秀娟;徐婵媛;黎英贤;田广俊;蒋俊民;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