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玉;李松
目的::研究循证医学理念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名学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 EBM)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均为同一年级同一临床专业。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座谈会3种评价方法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提出问题、查循证据、分级筛选证据及应用证据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及师生座谈会发现,EBM教学有助于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证据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质疑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论:EBM理念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作者:马莉;柴大敏;冯振中;武世伍;张琼;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肾复康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规检验24 h尿蛋白定量>0.5 g/24 h,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给予肾复康胶囊口服、前列地尔静脉滴注,14 d为一疗程;B组40例,给予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之后2组互换治疗方案,继续治疗14 d。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Cr、BUN。结果:2组患者首次治疗14 d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1)。更换治疗方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继续下降,B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方面,肾复康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健;代永红;江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 G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 HCC)及肝内胆管癌( ICC)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HCC患者和125例ICC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和TBIL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HCC组(P<0.01)。5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ICC组亦明显高于HCC组(P<0.01)。 ICC组GGT水平与ALT、AST、ALP升高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TBIL无相关关系。结论:ALT、AST、GGT、ALP、TBIL在ICC组均有明显升高,对HCC及I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秀娟;徐婵媛;黎英贤;田广俊;蒋俊民;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性下腔静脉综合征( 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例急性血栓性IVCS患者临床资料。行介入诊断同时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后第3、5、7天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根据血栓情况移动溶栓导管及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出院随访下腔静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2例患者下腔静脉血栓全部溶解,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良好,未见血栓形成。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血栓性IVCS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作者:王长春;韩潞;倪良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 h,于2014年4月19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 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5%,血淀粉酶水平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0/HP,白细胞3/HP。影像学检查:B超示盆腔偏右侧隐约见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7.2 cm ×6.6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欠清晰;诊断为盆腔偏右侧混合性回声区。胸部平片正常。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腹部肠腔内小液平。下腹部螺旋CT扫描见右侧结肠旁阑尾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2.5 cm,大小约2.5 cm ×7.0 cm ×6.0 cm,团块呈腊肠状,边缘欠清晰,周围少量渗出,团块一端占据部分肠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不能与团块影区分;诊断为右侧结肠旁阑尾区占位,急性阑尾炎。
作者:徐方元;秦少华;杨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给予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28例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2组癌性疼痛及缓解情况,比较2组癌性神经痛疼痛评分和起效时间。结果:56例患者中1例终止治疗,55例患者总疼痛缓解率为72.7%;2组患者骨痛、软组织痛、内脏痛和神经痛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缓解程度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经治疗3、4、5和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特别是癌性神经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加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家县级医院2012和2013年度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94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73.8%);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0.3%);药物品种主要为抗菌药物(38.7%);2年度9家县级医院报告ADR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药物品种和不同医院报告病例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方式、药品种类有关,ADR监测和报告制度在县级医院执行差异较大。
作者:柳立新;杨冬梅;刘俊;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与普通肝素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中抗凝作用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将40例肾功能不全需行CVVH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各20例,分别使用阿加曲班和普通肝素抗凝。检查患者CVVH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肾功能,第1、4、8 h、治疗结束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观察治疗过程中管路和滤器凝血情况,监测患者治疗结束后24 h内有无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CVVH治疗后,普通肝素组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阿加曲班组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P>0.05);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APTT在CVVH治疗后1 h和治疗结束前延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结束后1 h APTT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普通肝素组仍高于治疗前(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和普通肝素组在CVVH治疗结束后管路和滤器凝血发生率以及CVVH治疗后24 h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在CVVH治疗中的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效果相当,停药后APTT恢复较快,且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能是CVVH治疗中比较理想的抗凝剂。
作者:孔德华;郭增;涂翀昉;张泽华;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认知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过程中家长的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9月283例产妇及其活产新生儿285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0~12月291例产妇及其活产新生儿29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耳声发射技术进行听力筛查。对照组家长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系统化认知干预。对比2组新生儿的初筛、复筛情况和家长对筛查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筛率和复筛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1和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听力筛查的了解和重视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识及重视度,有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姚宜;杜枝梅;陶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血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作者:刘柱;耿鹏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志斌;李东海;陶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的吸收活性。方法:采用25 ng/ml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 RAW264.7细胞分化获取破骨细胞,并分别与牛皮质骨片及牙本质片共培养。通过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面积,比较破骨细胞在不同底物上的骨吸收活性。结果:与不同底物共培养形成的TR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牛皮质骨片吸收陷窝的面积显著大于牙本质片(P<0.01)。结论:破骨细胞对牛皮质骨片的吸收活性强于牙本质片。
作者:付应霄;唐宝定;陈昌杰;刘宗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2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素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识别与诊治。方法:对42例真菌血症早产儿的母孕史、出生史、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早产儿中,胎龄≤34周38例,出生体质量≤1500 g 2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频繁呼吸暂停16例,肤色发灰11例,喂养不耐受8例及不明原因的病情迅速恶化13例。发病因素为发病前使用抗生素>10 d 32例,静脉营养35例,应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18例。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45.2%,C反应蛋白升高38.1%。结论:早产儿胎龄小、体质量低、使用抗生素、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导管均是早产儿真菌血症高危因素,且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早期高度重视和及时诊治。
作者:闫会丽;张慧洁;刘红贞;李芳;谷广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不同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术后视觉及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方法:将72例9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例32眼,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A组采用AcrySof ReSTOR+3D (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B组采用AcrySof ReSTOR+4D(SN6AD3)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C组采用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比较3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的裸眼和矫正视力,以及不同照明条件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A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B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与裸眼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P<0.01);3组患者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眩光(3 cd/m2)条件下,在3 c/d、6 c/d的低空间频率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C组(P<0.01),在眩光(85 cd/m2)条件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而与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对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改善更佳,其中AcrySof ReSTOR+3D(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中距离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沃文;张子峰;源静华;张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 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年龄≤1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AZM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给药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对各种致病菌的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病菌的清除率为85.7%,与对照组的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AZM、头孢呋辛钠、红霉素、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9%、87.9%、68.2%和45.5%。致病菌对AZM的敏感率与头孢呋辛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红霉素与青霉素(P<0.05和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9%,2组用药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AZM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具有疗程短、剂量小、抗菌谱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忠明;姜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测量。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二尖瓣A峰大流速均低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和二尖瓣E峰大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肛肌训练在减少痔疮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4例痔疮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前、术后给予提肛肌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疼痛、肛周水肿和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提肛肌训练能有效地降低痔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袁昌翠;史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二维波浪形构型锌配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新型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溶剂热条件下,硝酸锌与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和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自组装生成一个新型配合物[ Zn( C14 H18 SO6)( C28 H22 N4)] n,并对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固体荧光表征。结果:该配合物具有波浪形二维层状结构,且结构中苯并咪唑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作用,使得该配合物在379 nm(激发波长为298 nm)处表现出优于配体的强荧光光谱。结论: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新型荧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作者:陶兆林;梁丽丽;薛洪宝;司友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 YS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鉴别诊断要点,为YST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YST的患者16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16例患者YST发生于睾丸4例,卵巢6例,性腺外6例。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S-D小体,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均阳性,8例人胎盘碱性磷酸酶、白细胞表面抗原CD99阳性,1例癌胚抗原局灶阳性,12例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结论:YST临床较为少见,发生于性腺外更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而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甲胎蛋白对于YST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宴;王毅;张江宇;吴坤河;张佳立;郜红艺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