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全国各地紧急支援.新疆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抗震救灾防疫队奉命赴距汶川仅十余公里的理县桃坪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通过五十余天的现场工作,圆满完成了灾区卫生防疫任务,实现了责任区内无疫情的目标,现将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作者:李明;刘栓奎;王天祥;于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国家制定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浙江省人民政府也下发了2006-2010年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明确了近5年内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浙江省妇女、儿童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实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是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的有力保障.
作者:潘玲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嘉兴市实行免疫预防以后198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嘉兴市1984-2007年共报告麻疹79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20岁成人、7~14岁、9月龄~6岁、≤8月龄婴儿分别占46.39%、19.57%、18.86%和7.08%.对1 891例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 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2.53%、47.96%、29.51%.结论 本地人口成人发病增多,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作者:何奔;林云;沈国初;朱红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以后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报告病例和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汇编录入Excel 2003整理后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浙江省2004-2007年细菌性痢疾平均年发病率42.91/10万,发病高峰一般在每年的8~9月份,发病高峰年龄段均集中在0~10岁.多数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福氏志贺菌是散发病例的优势菌种,而宋内志贺菌是暴发疫情的优势菌种.结论 浙江省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必须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加强管理.
作者:余昭;罗芸;秦淑文;叶菊莲;缪梓萍;朱水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慈溪市各微生物实验室洗耳球细菌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探索消毒效果,杜绝实验室内细菌污染,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慈溪市食品加工厂、水厂微生物实验室使用过的洗耳球,进行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书君;马旭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门诊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情况,为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allston编制的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150名门诊就诊并愿意配合的清醒病人进行测评.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初复诊以及婚姻状况的病人间对自身健康的控制有着不同的倾向性.男性组的Levenson的内在性(IHLC)评分高于女性组,高年龄组和已婚组的有势力的他人的影响(PHLC)、机遇(CHLC)评分高于低年龄组和未婚组,低学历组的PHLC评分高于高学历组,复诊组CHLC评分高于初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测评,针对病人不同的健康心理控制源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作者:潘君玲;冯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衢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7年各县(区)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年来,衢州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1起;其中未分级14起、一般75起、较大事件2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占88起(96.7%);食物中毒占3起(3.3%).以4、11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型;患者主要为学生和托幼儿童.乡镇学校68起(74.7%)、市区学校5起(5.5%)、县城学校7起(7.7%)、行政村11起(12.1%).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比例逐年下降,肠道传染病疫情逐年递增,狂犬病疫情近年来有所回升.市区和县城学校均为呼吸道疫情,但乡镇学校仍有肠道暴发疫情;行政村主要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疫情预防控制的领导和支持,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疫情报告的监督力度.
作者:邓小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调查城市示范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估示范社区一般人群对待艾滋病态度和行为,确定目标人群和主流行为危险因素,探索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有的放矢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 以北京市崇文区龙潭社区和永外社区两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中的社区居民、流动人口、中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每个社区每类人群随机抽取80名.采取不记名方式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行为和态度、以及性观念和性态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90%左右,其中流动人口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仅为79.4%.对于定期服用抗生素措施是否能预防艾滋病,只有58.9%的人认为不能.尤其是中学生和流动人群的知晓率更低,仅为45.3%和53.8%.社区人群愿意照顾感染HIV的家人、朋友、同事并为他们保密的约占80%左右,愿意留感染了HIV的同事继续在单位工作、继续与感染HIV的朋友交往的比例在60%左右,愿意让感染了HIV的老师继续在学校教书仅占45.6%,只有27.8%的人愿意从感染HIV的售货员处购买食品.结论 目前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态度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多种形式,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和中学生的教育,消除不利影响因素,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茹士学;卢剑霞;王联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在克拉玛依市实施的成效.方法 根据克拉玛依市结核病报表资料分析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克拉玛依市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自2002年3月开始启动至2006年12月31日,5年来累计接诊肺结核疑似者3 279例,发现、登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32例,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439例,新发菌阳339例,复治菌阳100例.新发菌阳平均治愈率为94.7%,复治菌阳平均治愈率为90.0%,菌阳平均治愈率为93.6%.结论 克拉玛依市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杨芳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众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来自成人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0%以上成人HP相关疾病患者是在儿童期感染了HP,然后成为HP携带者.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HP感染,一旦受到感染很难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主要有: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培养、血清学试验、呼气试验、PCR等.我们自2006年5月~2007年12月对108例做胃镜检查的住院和门诊青少年患者进行胃黏膜HP培养和分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烈平;庄满利;顾承萍;陈飞;王培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是一类无动力、无芽胞,呈球杆状,杆状或长丝状等多形性的G-杆菌,以人类为惟一寄生对象.据WHO在2000年的数据统计,流感嗜血杆菌Hi中血清b型菌每年在全球至少引起300万例严重病例,其中有40~70万的4岁以下儿童死于Hi感染.
作者:张艳;裘益辉;华春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噪声习服对豚鼠听力损伤防护效应的时程变化.方法 2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噪声习服组(A组)和直接暴露组(B组).A组动物在声压级为90 dB SPL(声压级)、中心频率为0.5 kHz的一个倍频程噪声下连续暴露10 d,每天6 h,休息5 d,然后与B组动物同时在105 dB的白噪声下连续暴露7 d,每天4 h.每天在强噪声暴露前、后测定两组动物的听觉脑干反应(ABRs)阈值.结果 A组动物在接受低噪声暴露后产生了习服效应.强噪声暴露后,A组1~7 d的平均阈移逐渐增加,而B组的平均阈移则逐渐减少;除第7天时的6 kHz频率外,A组在各时点上的click和短纯音(4、6、8 kHz)的平均阈移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噪声习服对强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逐渐减弱.
作者:田传胜;孙菲;张婉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26例5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326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123例,阳性率37.7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中家属感染率为88.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63,P<0.01).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8.47%,其中浅表性胃炎90.34%,且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中、重度改变达22.03%.结论 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再发性腹痛大部分伴有器质性疾病,浅表性胃炎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蒋海珍;黄烈平;顾承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MTDX)及其组成物之一VitB6对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乳酸和体外对睾丸合成睾酮的影响,探讨MTDX可能生殖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胰蛋白酶和Ⅳ胶原酶两步分离法分离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DX(0.17 g/L,1.7g/L,17.0 g/L和34.0g/L)、不同浓度VitB6(0.1 g/L,1.0 g/L,10.0 g/L和20.0 g/L),24 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乳酸含量.利用离体组织培养和放射免疫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MTDX是否对大鼠睾丸睾酮的分泌有直接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TDX 17.0 g/L和34.0 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VitB6 10.0g/L和20.0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MTDX各剂量组和VitB6各剂量组睾丸培养液中睾酮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DX可能通过减少了睾丸支持细胞乳酸的分泌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生殖;MTDX对睾丸分泌睾酮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可能对睾丸间质细胞正常功能没有影响;MTDX的生殖损害可能由其聚合物(组成物)之一VitB6引起.
作者:陈江;章荣华;方跃强;黄李春;陈玉满;陈卫平;朱心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公共场所是人群聚集的重要环境,其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是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掌握公共场所环境空气的卫生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本文对2006年至2008年随机采集的508份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环境空气细菌总数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芳;富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痰涂片镜检是符合成本-效益的细菌学实验技术,有效的实验室质量保证是这项检验技术成功的关键.根据WHO推荐的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的技术策略和方法,杭州市每年对全市的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和省、市级非定点医疗单位都开展全面的室间质量评估,现就定点和非定点医疗单位的痰涂片盲法复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陆敏;吴琍敏;黄春萍;王勐;王乐;王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企业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浙江省某县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不少企业.为了解该县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卫生管理、作业人员职业健康、职业病防治等职业卫生状况,并为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提供科学依据,三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于2007年对该县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27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一般情况及职业卫生状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子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设计必须明确所要观察的实验因素、受试对象、所观察的指标,以及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重要非实验因素,使各重要非实验因素在各组间保持均衡性,并应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得到有说服力和可信的研究结论.
作者:陈继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1951-2007年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1951-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1~2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平均发病率为1067.53/10万,疫苗推广应用阶段年均发病率为253.11/10万,流行周期推迟为2~3年,计划免疫阶段和免疫规划阶段年均发病率进一步下降,为36.73/10万.1992-2007年麻疹每年3~5月或4~6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以1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64.58%.近年<1岁组和≥15岁组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的控制了麻疹的流行;但要实现消除麻疹,目前浙江省应采取措施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复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可考虑对成人再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以提高整个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作者:徐旭卿;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和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 268例妇女进行了问诊、触诊、红外线乳腺检查、B超、钼靶X线和病理样品等检查.结果 2 268例妇女中患有乳腺疾病798例,患病率为35.18%,乳腺癌的患病率为0.18%,年龄以30~40岁组高(46.30%).职业是农民和工人较低,文教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较高(P<0.01);患病原因与生育、未哺乳、避孕药物、人工流产、精神因素造成内分泌失调有关.结论 乳腺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更全面地保障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秀芬;李海龙;俞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