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中远端组织缺损的护理

马艳;赵凤娟;李勇

关键词:外科手术, 整形,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中远端组织缺损患者,于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穿支血管,护理人员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密切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训练、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对出院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以指导功能锻炼.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约1 cm×1 cm皮肤坏死,后行换药、植皮修复.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接近.结论:术前对患者作充分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相关事项和特殊要求作预先告知和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HSPN组56例和非HSPN组13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SP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反复皮疹、并发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共4个变量因素影响HSPN的发生(P<0.05~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反复皮疹、并发关节症状和腹痛是HSPN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反复皮疹、关节症状和腹痛是肾损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出现上述因素的HSP患儿应严密观察随访,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储昭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踝Charcot关节病1例

    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由神经感觉和营养障碍导致的破坏性关节病,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神经病变性关节炎之一,主要见于影响感觉尤其是浅感觉和痛觉丧失的神经系统病变.Charcot关节病共同特征为感觉缺陷但运动功能正常,发生在足踝部时常继发于糖尿病,由于内分泌科和风湿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加上对该病报道较少,易被忽视.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Charcot关节病作一报道.

    作者:武加标;任敏;赵东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男护生择业观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男护生的择业观和专业承诺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以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4所医学院校的男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7名男护生进行测评.结果:男护生择业观和专业承诺总分分别为(78.19±8.13)分和(82.53±13.99)分,均显示为中等水平.男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与择业观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男护生专业努力意愿、专业生涯涉入和专业正向评价是影响男护生择业观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菲菲;张静;唐启寿;张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富氢盐水对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氢盐水对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烫伤组(S组)、烫伤+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组(B+N组)、烫伤+富氢盐水处理组(B+H组)、烫伤+维生素C处理组(B+C组),各12只.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烫伤30% TBSA模型,伤后6 h按Parkland公式用林格液补液复苏.在伤后6、18、30、42 h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0.9%氯化钠注射液(5 ml/kg)、富氢盐水(5 ml/kg)、维生素C(9 ml/kg)(250 mg/kg).观察伤后24、48 h的肠道病理改变,并检测肠道组织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及肠绒毛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与B+N组相比,B+C组和B+H组24、48 h时相点大鼠肠道病理形态改变均显著减轻(P<0.01);二胺氧化酶均显著升高(P<0.01);而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富氢盐水可有效减轻严重烫伤延迟复苏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富氢盐水减轻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作者:高优;方勇;李晓光;姚敏;俞为荣;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38例AC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保守治疗组8例,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发生并发症、病死、治愈及腹内压变化的情况.结果:38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1%,总病死率31.6%,总治愈率68.4%.保守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手术治疗组并发症13例;保守治疗组病死3例,手术治疗组病死9例;保守治疗组治愈5例,手术治疗组治愈21例,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38例均出现ACS体征,采用膀胱内测量法测得腹内压稳定升高且>20 mmHg,多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6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正确地把握ACS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解福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15例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5例后颅窝术后出现颈枕部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均在颈枕部积液腔留置外引流管,其中5例通过放置外引流管积液消失;10例在单纯放置外引流管无效后联合放置腰大池外引流,6例积液消失,4例终进行二次手术.结果:经治疗,15例患者无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颈枕部局部积液消失.结论: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是减少积液发生的关键,对于出现积液的患者,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建;李如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符合保证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乳腺癌治疗原则.随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已经拥有多种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如卵巢去势、药物去势、三苯氧胺、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等.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制成功使得内分泌治疗日益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就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RT-PCR检测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单独作用可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引起G1期阻滞,S期及G2-M期细胞明显减少,使得大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进而促进细胞凋亡,呈现明显的时间依从性,72 h效果明显;联合顺铂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实时RT-PCR结果显示,雷帕霉素作用24 h可引起mTOR mRNA表达下调,72 h抑制表达低于24 h(P<0.05).结论:雷帕霉素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mTOR位点,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与传统化疗药顺铂有协同效应,可增强肿瘤细胞对于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相媛媛;张莘;林仲秋;周晖;徐国才;张丙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躯体形式障碍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使用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即教育干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和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而在SCL-90各因子分中,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因子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显著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侯先芹;周笑寒;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方法:对在校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医学生350名采用问卷法调查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状态亲子沟通中的开放维度和问题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其中在亲子沟通的开放维度上,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扩散状态得分(P<0.05);在问题维度的得分上,同一性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得分均高于其他3种状态的大学生得分(P<0.05~P<0.01),获得状态大学生得分又均低于早闭和延缓状态的大学生得分(P<0.05~P<0.01).结论: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积极的沟通交流对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形成发展有着正向积极作用.

    作者:张亚伟;牛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按照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形组66例和杓形组47例.分别检测动脉硬化指数、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情况.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损害的关系.结果:非杓形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P<0.01),2组的动脉硬化指数、脉压、血压昼夜变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胱抑素、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动脉硬化指数及肾脏损害有关,非杓型者更为显著.

    作者:丁瑜;陈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实施胸外按压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50例患者除及时合理用药、电复律、严密监测外,还及时进行胸外按压,分别在心律失常发生后0.5 min、胸外按压1 min后、心律转复后3个时间点(分别标记为A、B、C)采血测动脉血气.结果:与A点比较,B点和C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乳酸(Lac)均明显升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1),pH无明显变化(P>0.05);C与B点PaO2、PaCO2、pH和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中存活47例,遗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病死2例.结论:对突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效果好,患者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颖慧;刘华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每次1 000 ml,每天2次,连续口服3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营养状况(体质量指数、皮褶厚度、上臂中点肌肉周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脂联素、瘦素)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和Ig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P<0.05~P<0.01),而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支持治疗能够使AECOPD患者获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金德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化疗联合PEI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化疗联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乳腺癌伴肝转移的疗效.方法:15例均为乳腺癌术后并确诊有肝转移,给予化疗(TP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静脉输注;顺铂40 mg/d,第2~4天,静脉输注.28 d为1周期,均用4疗程以上.同时化疗前、后肝转移瘤灶给予彩超引导下PEI治疗,每个病灶少2次,多4次.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100%;均存活6个月以上,10例病死患者中长存活22个月.不良反应为食欲低下、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一过性异常和穿刺部位疼痛.结论:PET和TP方案静脉全身化疗对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作者:谢广龙;黄柱华;周争光;蒲春华;周海荣;刘新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精神症状的护理

    目的:总结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精神症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基础护理,病情观测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镇静程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意外的发生.

    作者:曹樱花;王岩;车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40例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A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Ⅰ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上抬至枕骨大孔水平,枕大池较前扩大.随访3~30个月,无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35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7.50%;脊髓空洞缩小者33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82.50%.结论: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Ⅰ合并SM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易;张少军;姜之全;刘后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的表达,并对47例骨肉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资料、肿瘤分期及临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计算骨肉瘤组织的MVD,分析骨肉瘤组织中STAT3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STAT3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骨组织(P<0.01);在骨肉瘤Ⅱa期、Ⅱb期、Ⅲ期的STAT3表达均显著高于Ⅰ期(P<0.01),Ⅲ期的STAT3表达均显著高于Ⅱa期和Ⅱb期(P<0.01).软组织浸润组的STAT3表达显著高于非浸润组(P<0.01).骨肉瘤组织中STAT3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TAT3的表达与骨肉瘤的肿瘤分期有关,而且与肿瘤有无软组织浸润密切相关;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提示STAT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与骨肉瘤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陈晓东;周新社;李昭程;马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例超声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超声诊断学表现,对比其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超声诊断学表现,以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果:6例中2例发生于盆腔,颈部、腹壁、颊部、颧部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相关部位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显示为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示其内部分可见血流信号.病理学改变显示呈梭形的瘤细胞,细胞稀疏区与细胞密集区共存.间质血管较丰富,部分呈扩张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阳性,CD99阳性,Bcl-2阳性和Vimentin阳性.结论:有完整被膜的SFT常呈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低阻力指数的血液动力学提示有恶性的倾向,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作者:肖潇;肖后生;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晚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监测其动态血压,比较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的白天舒张压、夜间血压、24 h收缩压及晨间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并且,2组患者治疗前非杓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9.2%和89.1%,治疗后分别为50.8%和72.7%,治疗组昼夜节律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不同降压药,分不同时间服药能明显纠正患者夜间血压,显著改善血压的节律性,抑制晨峰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作者:王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31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妇产科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31例患者均有效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均达到了止血的目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有效的方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焦雪娟;申庆文;张兰玲;刘淑玉;叶国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