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化林
目的:探讨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程度.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4周总拔除胃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4周)吞咽困难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吞咽困难,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和冰刺激加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作者:魏代香;王辛英;李莲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疗效.方法:以12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美宝烫伤膏,观察组给予复方紫草烫伤软膏.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3±3.2)d(P<0.01),2组愈合后创面均无明显瘢痕;观察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5.3±3.2)d,亦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2.6)d(P<0.01).结论: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
作者:赵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与常规剥离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双极电凝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双极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伪膜脱落情况.结果: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但伪膜脱落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与常规剥离法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能更早地恢复饮食,且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尹俊;况勇;夏菁;黄静;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DC)受体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MOR)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7 d后未成熟DC分3组,分别在含有D-葡萄糖5 mmol/L(NG组)、10 mmol/L(TG组)和25 mmol/L(HG组)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3、CD86、CD36、MOR和CCR7的变化.结果:TG组和HG组DC表面分子CD36、CCR7、CD83和CD86的阳性率均高于NG组(P<0.05~P<0.01),HG组DC表面分子 MOR的阳性率高于NG组(P<0.05),而HG组CD36、CD83和CD86 的阳性率亦均明显高于TG组(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DC表面分子CD36、CD86、CD83和CCR7的表达.
作者:周诚;买月琴;潘治宇;陶志勇;夏惠;李正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和钼靶 X 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可疑为乳腺占位患者应用B超诊断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结节,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使用B超对乳腺肿瘤进行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情况及病理符合率达到90%,其中超声诊断在乳腺纤维瘤的诊断效果高于钼靶X线(P<0.05),在乳腺囊肿、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具有准确率高、对人体无放射伤害、价格较低廉等优势,在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里亚;孙长坤;张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叶酸预防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1 041例作为调查对象,初检孕周12~14周,根据妊娠前3个月和妊娠后3个月有无口服叶酸分为2组;其中A组614例为妊娠前3个月(至少1个月)至妊娠后3个月口服叶酸者,B组427例为妊娠前后从未口服叶酸者.于妊娠15~20周开始对孕妇行血细胞分析,血清叶酸含量测定及系统B超检测,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孕妇平均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前至妊娠后3个月服用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可降低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唐乃秀;刘靖;张广兰;常红侠;王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IVD)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患者中行MoCA检查50例(MoCA-M组),行MMSE检查48例(MMSE-M组).对照组85例中行MoCA检查46例(MoCA-C组),行MMSE检查39例(MMSE-C组).结果:对vMCI患者检查的灵敏度,MoCA(78.0%)显著高于MMSE(52.1%)(P<0.01).MoCA特异度的(71.7%)高于MMSE(48.7%)(P<0.05).结论:MoCA对检出vMC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对SIVD早期阶段筛选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作者:刘扬;谢静;殷亮;石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后短期复发食管癌的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食管癌放疗后短期复发患者(手术组)的手术情况,并与22例接受保守性治疗的患者(保守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有20例(95.2%)完成了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5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3%和14.3%.保守治疗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45.5%,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2年后无生存者,生存期2~17个月.肿瘤复发治疗后半年疗效满意度手术组为6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27.3%(P<0.01).结论:根治性放疗后短期复发食管癌的手术风险较大,手术难度增加,须仔细行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受益.
作者:李向阳;丁友宏;邱亮;严士光;孙标;闫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束宽山;汪全红;汪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 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赵睿;马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术前定位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价值.方法:NPBL 147例均在FFDM引导下行术前定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47例中共151个乳腺病变,149个一次定位成功,2个二次定位成功,满意率98.6%.所有定位病灶中146例一次手术切除成功.恶性肿瘤40个,良性病变111个.FFDM及其定位系统对NPBL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90.0%、65.8%、48.6%、94.8%.钙化的形态、分布、边缘及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在鉴别良恶性NPBL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FFDM引导下术前定位技术对NPBL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够指导临床准确切除病灶.
作者:王玲玲;顾素英;高之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32例(62.75%),合并心力衰竭11例(18.97%).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早期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作者:杨晓光;王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PFNA与MIPPO治疗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5个月,2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方面均小于MIPPO组(P<0.01).结论:2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相当,PFNA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卧床时间更短.
作者:王雪峰;王江南;李俊;徐应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 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 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作者:钱庆燕;王菊;万文竟;童仁香;李玉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细菌培养阳性和40例细菌培养阴性住院患者的PCT、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PCT检测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结果:2组PC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组WBC和CRP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36.11%、63.89%、97.22%,细菌培养阴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25.00%、22.50%、72.50%,细菌培养阳性组WBC、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2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依次为PCT 36.11%、WBC 63.89%、CRP 97.22%,特异度依次为PCT 75.00%、WBC 77.50%、CRP 27.50%.结论: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
作者:高春明;曹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陈红波;汪胜友;叶俊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4种妇科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600件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按常规人工清洗;C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机清洗;通过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4组宫腔吸引管经目测检验,B、C、D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均高于A组(76.67%)(P<0.05);4组宫腔吸引管经潜血试验检测后,A、B、C、D组合格率分别为70.67%、86.67%、96.6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宫腔吸引管清洗方式.
作者:苗傲霜;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促进预防医学人才培养适应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方法:在预防医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按平均成绩分层抽取20名学生实施参与式课程(参与组);再分层抽取20名学生参加常规专业课学习(对照组).参与组采用双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圆形围坐,参与式方法包括小品、画图、游戏、模型等形式,并对考核过程进行创新,后对参与式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学生专业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参与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参与式课程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参与式教学丰富了实践教育,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主动性学习行为,可为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王丹妮;王春华;张勤;张玉媛;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2例SVC患者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百分比、精子活动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P<0.01),而精液量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形态等变化不大.结论:SVC可对男性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SVC高位结扎术对改善精液质量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峰;汪泓;郝宝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玲;康丽娜;吴道舒;邱明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