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oCA和MMSE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刘扬;谢静;殷亮;石鹏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摘要:目的:对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IVD)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患者中行MoCA检查50例(MoCA-M组),行MMSE检查48例(MMSE-M组).对照组85例中行MoCA检查46例(MoCA-C组),行MMSE检查39例(MMSE-C组).结果:对vMCI患者检查的灵敏度,MoCA(78.0%)显著高于MMSE(52.1%)(P<0.01).MoCA特异度的(71.7%)高于MMSE(48.7%)(P<0.05).结论:MoCA对检出vMC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对SIVD早期阶段筛选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叶酸预防妊娠期妇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叶酸预防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1 041例作为调查对象,初检孕周12~14周,根据妊娠前3个月和妊娠后3个月有无口服叶酸分为2组;其中A组614例为妊娠前3个月(至少1个月)至妊娠后3个月口服叶酸者,B组427例为妊娠前后从未口服叶酸者.于妊娠15~20周开始对孕妇行血细胞分析,血清叶酸含量测定及系统B超检测,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孕妇平均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前至妊娠后3个月服用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可降低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唐乃秀;刘靖;张广兰;常红侠;王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元美;张泓;周保健;殷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 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 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作者:钱庆燕;王菊;万文竟;童仁香;李玉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61例ADHD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利他林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临床疗效和多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动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ADH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他林组相近.

    作者:赖维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科宫腔吸引管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4种妇科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600件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按常规人工清洗;C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机清洗;通过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4组宫腔吸引管经目测检验,B、C、D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均高于A组(76.67%)(P<0.05);4组宫腔吸引管经潜血试验检测后,A、B、C、D组合格率分别为70.67%、86.67%、96.6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宫腔吸引管清洗方式.

    作者:苗傲霜;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束宽山;汪全红;汪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78例OVCF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缓解情况.结果:78例患者术后4~ 48 h疼痛缓解明显,部分患者甚至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平均为(8.1±1.5)分下降至术后(2.4±0.9)分.结论:PKP对OVCF患者的复位满意,疗效可靠.同时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病情及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汲娣艳;黄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微波治疗仪,对3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施行子宫内膜去除术,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闭经18例,明显改善者12例,月经量减少者3例,月经未改善者3例,总有效率91.7%(33/36).36例中术前痛经明显者12例,术后痛经明显改善10例;术后18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术前(P<0.01),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患者均在门诊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60~202 s,均无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安全、简单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

    作者:顾娟;王一波;胡方方;王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程度.结果: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4周总拔除胃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4周)吞咽困难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改善吞咽困难,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和冰刺激加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作者:魏代香;王辛英;李莲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氯喹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喹(CQ)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4、8、16、32 μmol/L)CQ对鼻咽癌细胞CNE-2Z的增殖抑制效应;集落克隆实验法检测不同浓度CQ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溴化丙啶单染检测CQ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Q(10 μmol/L)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Z不同时间(0、6、16、24 h) 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 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CQ均对鼻咽癌细胞CNE-2Z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16 μmol/L CQ作用于鼻咽癌细胞CNE-2Z 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94%、75.34%和56.45%.同时,CQ具有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Z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并且,CQ呈剂量依赖性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的凋亡.另外,CQ诱导鼻咽癌细胞上调GRP-78的表达.结论:CQ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机制诱导其凋亡.

    作者:张浩轩;肖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12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生源占81.30%,历届本科生源占18.70%;在科研方面及临床技能方面,39.84%的受访者在毕业前仅进行文献综述,52.85%不能独立管理床位,33.33%很少或偶尔进行独立医疗操作,仅有12.19%在轮转各个科室结束时表示有考核评价机制.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模式、临床技能训练、考核体系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全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卢东兵;范恒伟;周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百草枯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胃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毒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灌胃;中毒组30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分别于6、24、72 h后处死10只,留取胃肠标本,观察胃肠大体,HE染色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肠组织中MDA、SOD、TNF-α和IL-1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胃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胃肠组织中TNF-α、IL-1β及MD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组SO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方莉;吴晓飞;伍德生;陆国玉;张晓华;蔡兆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2例SVC患者手术前后的精液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百分比、精子活动率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P<0.01),而精液量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形态等变化不大.结论:SVC可对男性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SVC高位结扎术对改善精液质量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峰;汪泓;郝宝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CA患者病变部位疣体或分泌物进行HPV DNA(高危型和低危型)检测.结果:110例CA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00%.低危感染占64.55%,高危感染占14.55%,高低危复合感染占20.91%.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H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高危HPV感染有较高比例分布,提示应加强生殖器肿瘤的防治.

    作者:孟凡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 μ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 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作者:姚少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DC)受体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MOR)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7 d后未成熟DC分3组,分别在含有D-葡萄糖5 mmol/L(NG组)、10 mmol/L(TG组)和25 mmol/L(HG组)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3、CD86、CD36、MOR和CCR7的变化.结果:TG组和HG组DC表面分子CD36、CCR7、CD83和CD86的阳性率均高于NG组(P<0.05~P<0.01),HG组DC表面分子 MOR的阳性率高于NG组(P<0.05),而HG组CD36、CD83和CD86 的阳性率亦均明显高于TG组(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DC表面分子CD36、CD86、CD83和CCR7的表达.

    作者:周诚;买月琴;潘治宇;陶志勇;夏惠;李正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呋麻滴鼻液致晕厥1例

    患者,女,70岁.2012年1月10日晚11时因鼻塞来我科就诊,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肿大,鼻腔深处窥不清,遂将浸有呋嘛滴鼻液(江苏省云阳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1006)棉片塞入双鼻腔,收缩肿大的下鼻甲以便能窥清鼻腔深处,进一步检查鼻腔是否有新生物.取出棉片后,患者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不能坐立等,立即予以仰卧位,吸氧,对症等处理,约2 min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测量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正常.患者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有阿尔茨海默病史.

    作者:付航;吕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纯颅骨损害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单纯颅骨损害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组织特征.方法:经临床特征结合CT、磁共振等影像资料,应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手术切除的1例单纯颅骨损害的LCH进行观察.结果:累及颅骨的LCH病变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性病灶,具有边界清晰的非硬化性边缘,表现为穿凿状,内板和外板不平衡破坏导致斜边或双边,溶骨病变含有残余骨碎片,病变扩大数目增多可聚合成地图样外观,病理组织学为血管、炎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幼芽肿样结构,S-100、CD1α阳性,CD68部分细胞阳性,Ckpan、CD45、EMA阴性,Ki-67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约为5%.结论:单纯颅骨损害的LCH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及典型的影像学特点,确诊仍需要病理检查,单一的病灶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一般不需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即可.

    作者:段祥升;平勇;汤纪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血糖脑病56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39例与降糖药物应用有关,5例由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4例系进食不足所致,3例系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所致,3例原因不明,2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精神异常、癫痫、偏瘫及舞蹈样运动等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易误诊;对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需警惕并发低血糖脑病的可能.

    作者:季学磊;储照虎;安民民;刘蕾;丁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双极电凝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与常规剥离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双极电凝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双极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伪膜脱落情况.结果: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但伪膜脱落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与常规剥离法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能更早地恢复饮食,且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尹俊;况勇;夏菁;黄静;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