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

施元美;张泓;周保健;殷小平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脑缺氧, 脑缺血, 脑红蛋白, 新生儿
摘要: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61例ADHD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利他林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临床疗效和多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动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ADH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他林组相近.

    作者:赖维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细胞对体外淋巴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细胞对体外淋巴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的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健康小鼠120只,运用马兜铃酸诱导小鼠患淋巴细胞瘤,抽取其淋巴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每只小鼠的一份淋巴瘤细胞培养液给予常规抗肿瘤药物为对照组,另一份加入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液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淋巴瘤细胞培养液中癌细胞死亡情况和抗瘤情况.结果:观察组60%~79%、80%~100%瘤细胞培养液中瘤细胞死亡率分别为40.83%和29.17%,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4.17%和3.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细胞培养液抗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P<0.01).结论: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对抗淋巴细胞瘤和在淋巴细胞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李秀义;高冬梅;温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玲;康丽娜;吴道舒;邱明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受损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肝豆状核变性(HD)患者肝脏受损的效果.方法:超声检查146例HD患者,分析患者肝脏声像图表现并进行分型归类,然后行VTQ技术检测,比较不同声像图类型的VTQ值.结果:146例患者VTQ值为1.14~3.71 m/s.不同声像图分型间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声像图为脂肪肝型及星光征患者VTQ值均明显低于树枝状、岩层状和结节状患者(P<0.01),结节状患者VTQ值均高于树枝状与岩层状患者(P<0.01),而树枝状患者VTQ值与岩层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技术能对HD患者肝脏的受损程度作出客观评价.

    作者:王金萍;李保启;陈晓艺;许红强;常丽娜;伍宏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的构建

    目的:发挥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的优势,构建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方法:使用多种软件制作协作型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果:构建了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论: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通过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刘辉;王力;吴守伟;胡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37Ra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自结核菌H37Ra株抽提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已知结核菌H37Ra株CFP10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将其克隆至pTG19-T载体后,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以BLAST在线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PCR产物电泳显示扩增片段约为300 bp,测序获得的片段开放编码框由303 bp组成,与H37Rv株CFP10基因同源性为100%,推导出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其基因序列与H37Rv株CFP10基因序列无差异.

    作者:薛玉芹;王英;陈勇;李江艳;李倩;唐洁;夏惠;王雪梅;方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Ⅲc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 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赵睿;马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12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生源占81.30%,历届本科生源占18.70%;在科研方面及临床技能方面,39.84%的受访者在毕业前仅进行文献综述,52.85%不能独立管理床位,33.33%很少或偶尔进行独立医疗操作,仅有12.19%在轮转各个科室结束时表示有考核评价机制.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模式、临床技能训练、考核体系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全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卢东兵;范恒伟;周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双极电凝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与常规剥离法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双极电凝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双极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伪膜脱落情况.结果: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比对照组更早恢复饮食,术后疼痛也较对照组轻,但伪膜脱落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与常规剥离法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能更早地恢复饮食,且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尹俊;况勇;夏菁;黄静;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DC)受体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MOR)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7 d后未成熟DC分3组,分别在含有D-葡萄糖5 mmol/L(NG组)、10 mmol/L(TG组)和25 mmol/L(HG组)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3、CD86、CD36、MOR和CCR7的变化.结果:TG组和HG组DC表面分子CD36、CCR7、CD83和CD86的阳性率均高于NG组(P<0.05~P<0.01),HG组DC表面分子 MOR的阳性率高于NG组(P<0.05),而HG组CD36、CD83和CD86 的阳性率亦均明显高于TG组(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DC表面分子CD36、CD86、CD83和CCR7的表达.

    作者:周诚;买月琴;潘治宇;陶志勇;夏惠;李正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oCA和MMSE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IVD)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患者中行MoCA检查50例(MoCA-M组),行MMSE检查48例(MMSE-M组).对照组85例中行MoCA检查46例(MoCA-C组),行MMSE检查39例(MMSE-C组).结果:对vMCI患者检查的灵敏度,MoCA(78.0%)显著高于MMSE(52.1%)(P<0.01).MoCA特异度的(71.7%)高于MMSE(48.7%)(P<0.05).结论:MoCA对检出vMC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对SIVD早期阶段筛选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作者:刘扬;谢静;殷亮;石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程中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陈红波;汪胜友;叶俊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门胆管癌103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浩;刘会春;李宗狂;谈燚;纪忠;鲁贻民;周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 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 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作者:钱庆燕;王菊;万文竟;童仁香;李玉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hild胰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Child胰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DG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2012年行Child胰肠吻合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DGE 47例,发生率为35.61%;患者DGE发生率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直接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术后早期是否肠内营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前WBC水平、白蛋白(ALB)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胰瘘对DGE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ALB与DGE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OR=0.797,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胰瘘与DGE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OR分别为2.275、1.756和2.885).结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DGE的发生,术后胰瘘可增大DGE的发生率.

    作者:罗少龙;潘红刚;蒋磊;王阿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 μ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 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作者:姚少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束宽山;汪全红;汪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研究进展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AITDs)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概况1.1 AITDs AITDs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包括Graves′病(Graves′disease,GD) 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 .GD以高甲状腺素血症、弥漫性甲状腺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Graves′眼病和胫前黏液性水肿为特征;而HT以甲状腺细胞凋亡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为特征;但它们有共同特征,都伴有T细胞的浸润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并且像其他AIDs类似有家族聚集现象.

    作者:滕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FNA与MIPPO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PFNA与MIPPO治疗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5个月,2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方面均小于MIPPO组(P<0.01).结论:2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相当,PFNA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卧床时间更短.

    作者:王雪峰;王江南;李俊;徐应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6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均为GustiloⅠ~Ⅱ型损伤,闭合骨折20例.结果:36例均获随访,6~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s 评分标准,优 2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2%;未出现断钉、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脂肪栓塞、关节僵硬及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使用手法复位后交锁髓内钉静力性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对局部骨折端血运破坏少,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虎;黄洪;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