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长宁区女性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相关卫生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吴琼;何纳;倪莹菁;顾萍;徐蕾

关键词:卫生服务, 女性流动人口, 性病, 艾滋病
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相关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场所为基础整群抽样,对1281名女性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3%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评分低,知晓症状和危害平均得分分别为46.2和47.0;在有性生活者中,27.4%发生非意愿性行为,27.8%有多性伴行为,79.7%不能坚持每次使用避孕套.40.8%有应就诊未就诊经历;63.9%被动接受过宣教,29.4%主动求询;90.2%为自费医疗,72.4%有相关医保政策需求,89.9%对医保政策不可及.结论 女性流动人口对性病艾滋病相关卫生服务处于高需状态,但卫生服务利用率不高;性生活、流产史、避孕套使用、非意愿性行为对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有显著影响;知识评分、诉求补偿途径对应就诊未就诊行为有显著影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韶关市2006年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评价

    接种率的报告是免疫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能反映接种率的动态变化,及时观察免疫接种目标完成情况[1,2].为了解韶关市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信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对全市各县(市、区)2006年的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评价如下……

    作者:吴晓惠;陈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宣武区2002-2006年部分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掌握宣武区食品卫生状况,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将宣武区2002-2006年肉及肉制品、消毒鲜奶、乳制品、冷食、冷饮及饮料、调味品、非发酵豆制品和糕点等8类食品的卫生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义;马娜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 对慈溪市1996-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慈溪市10年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38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0.11‰~1.01‰之间,病死率为13.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病例平均日龄6 d,高发于外省来慈溪市的妇女,所有病例均采用土法接生且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结论 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基本措施.

    作者:罗央努;施南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济南市2003-2005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

    为了解济南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分析疫情动态,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每年将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漏报进行调查.

    作者:马祖芳;张学化;鞠永慧;单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疆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李斯特菌属在新疆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预防该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无菌采集市售的四大类新疆食品及新疆特产,参照GB4789.30-2003方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所测得4类502份新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阳性率达18.5%.除冷饮类样品未检出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受该菌污染,其中以肉类及制品污染较为严重,阳性率达22.3%;其次为奶类及制品,阳性率达15.8%;蔬菜中也有检出,阳性率为13.3%.结论 乌鲁木齐市售的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在食品卫生监测、食源性疾病发生和食物中毒调查时应考虑该菌污染的可能性.

    作者:沙拉麦提·吐尔逊太;阿衣夏木;刘艳;布祖拉;高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严峻形势与对策

    所谓疾病预防控制就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然而,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因子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格局永远都不会改变!

    作者:董柏青;吕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家族史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子代先天畸形关系的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家族史及环境因素与先天畸形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定量分析可干预因素的预防分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5例先天畸形作为病例组,选择等量的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及标本检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为:家族史、孕早期发热、孕早期营养差、负性事件刺激、巨细胞病毒感染,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3.47(1.70~7.06)、2.74(1.17~6.42)、3.07(1.68~5.74)、1.84(1.00~3.37)、3.04(1.61~5.78),先天畸形阳性家族史与上述四个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分别为2.94、3.88、1.79、3.53;给定条件下可计算出全面控制可干预因素人群预防分值接近10%.结论 先天畸形家族史和环境因素间存在正交互作用;采取高危策略可降低人群中先天畸形的患病风险.

    作者:李栋;王兴涌;刘祥举;王长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妊娠期妇女尿碘与尿肌酐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不同妊娠期妇女尿碘与尿肌酐水平,为指导妊娠妇女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酸消化砷一铈接触法检测水碘、尿碘;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硫代硫酸钠法测定盐碘.结果 妊娠早、中、晚期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1.30μg/L、167.35μg/L、162.40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1.90μg/L)(Z=-2.315,P=0.021;Z=-4.352,P=0.000;Z=-3.704,P=0.000);妊娠早、中、晚期妇女尿碘值<150μg/L比例分别占40.0%、45.1%、43.3%,其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4.2%)(X2=5.551,P=0.018;X2=9.226,P=0.002;X2=7.647,P=0.006);妊娠早、中、晚期妇女尿肌酐均值分别为1.37 g/L、0.97 g/L、0.81 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 g/L)(P<0.05),且妊娠中、晚期妇女尿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妊娠早期(P<0.05).结论 杭州市碘盐供应良好,妊娠妇女总体尿碘水平处于适宜范围,但随着孕龄的增加,尿碘和尿肌酐水平依次下降,妊娠中、晚期妇女更易发生碘营养不足;妊娠妇女需在食用碘盐基础上,定期进行碘营养监测,科学补碘.

    作者:金行一;朱素娟;项海青;吴龙;徐卫民;虞爱旭;金涛;许向军;唐爱奇;周建华;付延涨;阎玉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多,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学校、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环境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作者:王建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江西省2006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人群、猪群感染猪链球菌Ⅱ型的情况.方法 对可疑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景德镇、崇仁县监测点采集猪扁桃体标本270份,鼻拭子标本257份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分离菌株,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和PCR检测,开展猪链球菌Ⅱ型感染状况监测.结果 全省全年发现1例人间病例,职业为屠夫,发病前3d宰杀过来自外省的病猪,宰杀过程中手部有伤口.在监测点采集的猪扁桃体和鼻拭子标本检测未发现猪链球菌Ⅱ型.结论 2006年江西省发现1例因宰杀外地病猪引起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监测点未发现生猪感染猪链球菌Ⅱ型.

    作者:程慧健;杨梦;袁辉;王健;汪尤利;徐磊;丁晟;徐晓倩;陈福辉;曹金萍;邓运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的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及非药物康复措施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从成人18.8%的发病率增长至20%,其发病趋势具有.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山东省1997-2006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的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1997-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戊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戊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内上升了22倍.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烟台市高,年均发病率为3.43/10万;3月份和4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分别占全部病例的15.79%和12.80%.发病以成人为主,20岁以下病例仅占1.32%,且40岁以上病例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民病例较多,占总病例的55.36%.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戊型肝炎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作者:张丽;李漫时;颜丙玉;宋立志;徐爱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为了解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佩;肖伟;唐利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004年台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为了解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分析发病流行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强度、三间分布,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发病流行因素.结果 2004年全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61.56/10万,优势病原菌由伤寒杆菌转变成甲型副伤寒杆菌,发病点多面广又相对集中,表现为春季和夏秋季两个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49岁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2.1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69.47/10万和53.16/10万;以民工、农民、学生工人和家务待业发病为主,流行因素专题调查显示,饮水污染所致的餐饮业餐具食品的二次污染和密切接触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饮水污染直接引发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在外用餐和贝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也是流行因素.结论 饮用水消毒的落实,清洁卫生水供应量的增加,食品卫生管理的加强,改厕粪便污水无害化推进,是预防和控制甲型副伤寒流行和暴发流行的根本措施.

    作者:张宗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福建省农村厕所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为及时掌握福建省农村改厕现状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全省9个地(市)抽取21个县(市、区)为调查对象,以调查表方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0.4%,非卫生厕所占31.7%,无厕户占7.9%;改厕资金投入主要以个人投入为主,占96.4%.在卫生厕所中,三格化粪池为主,占73.9%,双瓮漏斗其次,占13.1%;非卫生厕所以不渗漏为主,占66.6%.结论 福建省农村非卫生厕所和无厕户所占比例还较高(40%).因此,各地还应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作者:林在生;陈国忠;郭剑炜;赖善榕;陈训梅;陈丽萍;卢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鲁西南地区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鲁西南地区居民饮用水砷含量情况.方法 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选择鲁西南4个市16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区)的部分自然村采集水样,半定量检测饮水砷含量,对检出的超标水样(砷含量≥10.05 mg/L)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对16个县(市、区)的374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共检测水样9281份,检出超标水样25份,超标率为0.27%.分布在11个自然村,覆盖总人口数10968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数4140人.结论 山东省鲁西南地区确实存在砷含量超标水井;建议对超标村庄进行饮水砷含量普查和高砷饮水受威胁人口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秀红;边建朝;相有章;管淑芬;王林;宋术亮;屈福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职工艾滋病防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铁路客运段按照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400名客运乘务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乘务员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结果 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2.3%;乘务员对艾滋病害怕、歧视、担忧较明显;愿意成为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和传播艾滋病防制知识.结论 铁路客运乘务员年龄、工龄、文化程度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其愿意接受更多艾滋病防制知识;通过对乘务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培训后,可在旅客列车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

    作者:潘洁;吕榜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在布鲁菌病不同流行区的应用研究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布病防治工作中,采用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诊断人畜布病并早期治疗仍是当前主要手段.

    作者:徐卫民;金福芝;苏铁克;朱匡纪;王衡;王佳;金行一;杨洋;汤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

    预防接种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手段,预防接种的服务流程是保证安全接种的必要前提.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和建立规范接种流程是接种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晓峰;张亚平;闵云;闫静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诸如环境污染、流动人口、能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加重.为了解决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

    作者:王煜;黄建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