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波;董蜀华;温小林;周剑
目的:了解人工肝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需求状况,为临床进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kert评定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80例人工肝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存在相关心理因素在患者治疗前、中、后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8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后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均较治疗前可明显改善(P<0.01).结论:人工肝治疗前患者对与治疗相关的信息需求较多,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作者:郝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thel index,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在治疗后1周、BI评分在治疗后1、2周均有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朱瑞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技能训练.并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作为评定指标,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入组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的SSPI和SQLS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萍;刘艳星;田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和磷酸类抗原(HDMAPP)刺激正常人外周血γδ 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特点.方法: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106/ml),分别加Mtb-Hag(5 μg/ml)和HDMAPP(2×10-9 mol/ml)进行刺激,同时给予IL-2(50 u/ml)维持细胞增殖,另外设立只加IL-2的对照组.培养10 d后,采用抗CD3-FITC和抗TCRγδ-PE荧光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 T细胞的比例.结果:正常人PBMC经Mtb-Hag刺激扩增后γδ T细胞在扩增细胞中的比例明显低于HDMAPP组(P<0.01),均明显高于IL-2对照组(P<0.01).各个体对2种抗原刺激扩增γδ T细胞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55 1,P<0.01).结论:Mtb-Hag和HDMAPP均可优势激活人γδ T细胞,且后者较前者有更强的活性.
作者:丁艳;盛玲玲;邱晓静;徐丹;李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联用与单独应用对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9例,均给予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D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静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阿扎司琼组(A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对照组(NS组),手术结束时生理盐水5 ml静注.观察术后PONV的发生率,每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5 min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AD组PONV发生率明显少于NS组(P<0.01),各组患者用药后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防治妇科手术后的PONV.
作者:卢剑华;刘丽;陈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静脉滴注25 d.对照组84例为常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2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85.7%(P<0.01).结论:GM1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34例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PTEN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23.53%,癌旁正常眼睑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100.00%,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中高分化的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阳性率34.78%,在低分化癌中其阳性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的不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岳晓丽;廖荣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例1,女,35岁,于2008年3月1日以G7P1孕41周、右枕前位ROA妊娠合并贫血(轻度)入院,给人工剥膜、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因子宫颈水肿,持续性左枕横位行剖宫产术,术中胎盘粘连剥离困难,徒手剥离后可见子宫底部胎盘附着面2/3处毛糙,见活动性出血,用干纱垫拭擦子宫腔,缩宫素子宫体注射,人工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差,软,呈暗紫色,出血1 000 ml,血压为70/40 mmHg,脉搏130次/分,输血800 ml,纠正休克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经过2 h的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等抢救病情平稳,术后7 d拆线痊愈,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部分性胎盘植入.
作者:孙月华;王维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5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通过观察患者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FP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肿瘤消失5例,肿瘤缩小、轮廓不清45例.存活率>6个月48例,>1年34例,>2年19例,>3年8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成;宋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FR-3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疗效临床效果.方法:应用FR-3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前牙反牙 合患者10例,对其疗效、矫治时机、适应证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由于不配合,放弃治疗,其余9例经过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平均疗程(5.4±1.9)个月,咬牙 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面部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结论: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前牙反牙合患者,FR-3型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明显.
作者:滕琛;王云;王邦安;汪萌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几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将每种药品配制高低2种浓度,加至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再接种临床分离的结核杆菌菌株,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202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硫酸盐、乙胺丁醇、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5.7%、22.3%、5.9%、32.2%、11.4%;全部耐药菌株约占3.5%.结论:乙胺丁醇可作为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结核分枝杆菌对几种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工作中,应增加药敏试验药物品种.
作者:张发苏;梁锁;包训迪;王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IL-18和干扰素-γ(IFN-γ)基因型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子宫颈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42例子宫颈癌患者,另选择87名HPV阴性、阴道镜检查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检测两组TNF-α、TGF-β、IL-10、IL-18和IFN-γ的基因型多态性.结果:TNF-α、IL-10、IL-18和TGF-β表型的表达在HPV阳性与HPV阴性妇女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在中度和高表达者比率HPV阳性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利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利于为HPV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影响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
作者:黄丽丽;许礼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困难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48例困难LC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成功完成LC,术中中转开腹2例;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行二次手术探查,为胆囊管处钛夹脱落,予结扎胆囊管、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C的困难原因较多,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能减少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培训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方法:对344名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无培训经历、医疗与护理岗位的不同对于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与中、高级职称因素对于手卫生和多重耐药菌隔离方式知识掌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员工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医生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比护理人员好,但护理人员对于实施措施方面的掌握比医生好.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有利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
作者:汪邦芳;石磊;吴文娟;吴璟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慢性肾衰竭7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慢性肾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每天3次,每次0.5 g,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36%,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水平则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明显升高,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汤振明;王忠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P)的诱因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HEP诱因和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诱因依次为感染41例(45.6%),高蛋白饮食24例(26.7%),电解质紊乱11例(12.2%),上消化道出血9例(10.0%),原因不明5例(5.6%).HEP Ⅲ、Ⅳ期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A、B级(P<0.01).结论:感染是HEP常见的诱因,HEP患者的病死率与其分期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曹蕴;邓蓉;任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作者:钟辉;刘锦钰;龙璐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失败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除1例外,其他病例均经再次手术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结果:转子下骨折髓外固定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均未常规植骨,再次手术均植骨,骨折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髓外固定时术中应植骨重建股骨内侧皮质完整性,并避免早期负重.
作者:夏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术后淋巴漏14例患者禁食,完全肠外营养,补充白蛋白,必要时补充血浆,并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胃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1.99%,发生淋巴漏的时间为术后第4~7天;每天大引流量为1 800 ml;14例均痊愈.结论:胃癌术后淋巴漏应以术中预防为主;淋巴漏治疗首选支持及保守治疗.
作者:张巨合;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的血尿酸(SUA)变化规律,探讨SUA与C反应蛋白(CRP)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检测194例CKD住院患者SUA、CRP、血清脑钠肽(BNP)等生化指标,比较CKD不同分期SUA变化规律及SUA与CRP,SUA、CRP水平与BNP的关系.结果:随着CKD分期的进度,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P<0.01),SUA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CKD1与CKD2、CKD4与CKD5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高尿酸血症者CRP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SUA、CRP水平与BNP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尿酸伴CRP升高组、单纯高尿酸和单纯CR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UA及CRP期正常组(P<0.01).结论: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患者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在CKD患者SUA水平与CRP水平可能相关,高尿酸及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二者共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燕;常保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