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刘岩;骆彬;申红;胡环宇;耿玉兰;李增宁
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爱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医疗实践中伦理问题及伦理决策的能力.方法: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介入<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价值引导,并让学生将这种价值观付诸实践.结果:通过体验积累,感悟建构,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品质和医学伦理道德的德性.结论:将建构主义方法介入<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质和德性,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
作者:张玲;陈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与双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疗效.方法:对96例OSAHS儿童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B组48例行一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2组在治疗儿童OSAHS疗效无明显不同(P>0.05),B组手术方式不影响儿童OSAHS的治疗效果.结论:一侧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术既能保留患儿一侧扁桃体的生理机能,又能有效治疗OSAHS,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邹起瑞;刘永刚;连俊勤;程耀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原因,进而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比较髋部骨折手术后24例出现谵妄患者的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变化,同时对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出现谵妄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包括高龄、术前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手术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睡眠不足、药物毒性等.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给予针对性的全程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
作者:朱瑰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70岁.因左侧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大便不成形,呈黏液血便,无明显消瘦来我院就诊.CT示横结肠脾曲肠管内见一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局部管壁呈不典型套叠样改变.纤维结肠镜检查:横结肠见一3.5 cm×3.0 cm大小肿块,表面黏膜糜烂充血,考虑横结肠癌,但表面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黏膜慢性炎.术中见横结肠近脾曲肠管内可扪及约3.0 cm×3.0 c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肠系膜见肿大淋巴结,切除部分横结肠行病理检查.
作者:祁真玉;于东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并进行鉴定.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中扩增BRD8 启动子片段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以已构建的BRD8报告基因为模板,分别用PCR扩增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BRD8启动子系列片段,并分别插入pGL3-Basic载体.对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进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证明构建的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序列和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调节BRD8基因表达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或)沉默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传付;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马静;刘士会;李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七氟烷经喉罩吸入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URSL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B、C、D 3组于七氟烷吸入诱导前2 min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2、4 μg/kg,4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喉罩,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用药、肢动情况,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诱导后4组患者MAP均有所下降(P<0.05~P<0.01),D组均较A、B、C组下降(P<0.05~P<0.01).D组在T3~T6诱导后HR一过性下降(P<0.05).麻醉及术中除D组外呼吸抑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pO2在吸入诱导后较麻醉前有所下降(P<0.01).D组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诱导时间A组长于C、D组(P<0.05~P<0.01),苏醒时间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七氟烷的用量C、D组少于A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后的发生率A组高于B、C、D组(P<0.05).A、B组置入喉罩时及术中有肢动发生.结论:七氟烷经喉罩吸入在URSL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七氟烷吸入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可以缩短诱导时间,减少七氟烷的用量及副作用.只有当芬太尼用量达到或超过4 μg/kg时对呼吸、循环才产生影响.
作者:郑立东;李仁虎;吴庆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0例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自新生儿期行超早期综合干预作为综合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细胞保护剂以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另选同期住院的30例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为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及家庭干预;随机选取同期出生的30名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定期随访生长发育.出生后6、12、18个月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对其发育商进行评估;出生后10个月采用婴儿运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综合组在智能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两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10%,较常规组发生率40%显著降低.结论:对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促进智能与心理、运动系统发育,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在减轻围生期脑损伤患儿残疾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刘晟;万致婷;周玉香;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相应手术处理.方法: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在手术时采取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分次梯度减压,额颞极切除内减压,手法压迫,减张缝合硬脑膜及合理使用脱水药物,过度换气等治疗策略.结果:因急性弥漫脑肿胀引起23例,迟发性血肿引起9例.32例中恢复良好12例,轻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病死15例.结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血肿是引起术中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病因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采取相应手术措施,对控制和减少急性脑膨出的损害有效.
作者:吴保浒;李光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诊断价值,验证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对经临床验证的140例子宫颈癌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学SCCAg检测,以150名健康女性作对照.结果:病例组和正常女性对照组的SCC值分别为(21.54±39.95)ng/ml和(0.69±0.42)ng/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正常组的x+3s即>1.9 ng/ml为阳性值,则病例组的SCCAg阳性率为86.4%.结论:SCCAg可作为诊断子宫颈癌的特异性指标物,它不仅是有效检测子宫颈癌的方法学之一,并且快速、简便、准确、特异,患者易接受,对患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治疗仪及专用贴片、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在退热、止咳、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在退热、止咳、肺部干、湿性罗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兴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TUPKRP治疗BPH 120例,前列腺切割方法依腺体大小而定.观察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R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0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10~100 g,术中出血量30~200 ml,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2~6 d,保留尿管时间3~7 d,术后住院时间5~16 d.无手术死亡,无输血,无包膜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IPSS、QOL、Qmax、PRV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TUPKRP是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恒;王昌兵;李博;余同辉;叶大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外科干预多癫痫灶的方法和运用该方法所达到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体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edi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认知量表进行术前评估,分别应用以下6种手术方式:(1)病灶切除术+变性脑组织切除术+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action,MST)+胼胝体切开术+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颅狭征浮动骨瓣整复术1例;(2)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MST+热灼术 36例;(3)MST+热灼术+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 5例;(4) MST+热灼术+双侧海马、杏仁核放射治疗术 1例;(5)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MST 4例;(6)病灶切除术+变性组织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MST 18例.结果:随诊6个月至11年,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Ⅰ级30例,Ⅱ级9例,Ⅲ级20例,Ⅳ级6例.Ⅰ、Ⅱ级39例为临床治愈,Ⅲ级20例为好转,治愈率60.00%,好转率90.77%.随诊38例患者智商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多癫痫灶难治性癫痫外科干预,根据癫痫放电区域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汪恩焕;王洪飞;周家利;乔慧;朱成;马骥;周钟阳;张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万古霉素体外诱导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株,PCR检测金葡菌特异性nuc基因和万古霉素耐药vanA基因.结果: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含有nuc基因,但无vanA基因.结论: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不含有常见的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细胞壁增厚可能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涛;马筱玲;戴媛媛;鲁怀伟;陈多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六安地区采供血现状,预期六安地区采供血发展趋势,为保障临床血液安全有效供应提供应对策略.方法:对2006~2009年六安地区血液采集量、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血液报废率、临床用血量与六安市人口和医疗机构床位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安地区血液采集平均年增长率约18.2%;临床已基本实现成分输血;机采血小板年采集量过低,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血液检测阳性率、脂肪血浆报废率逐年上升;临床用血压力持续增大.结论:为确保临床血液安全有效供应,除加大献血者招募力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作者:张树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不配合卧床的1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入院1~2、3~7、>7 d时不遵医者分别为2、11、5例;因中度疼痛、轻度疼痛、不适应床上大、小便、不理解私自离床活动所致后果的严重性、不信任医护人员、缺乏家庭支持而不遵医者分别为3、7、12、8、2、3、2例.结论:病程、疼痛症状、生活自理因素、知识缺乏、家庭的支持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康复.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7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根据病因、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为Ⅰ组,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DS-RA)及HELLP综合征为Ⅱ组,观察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37例孕妇中PAT 23例(62.16%),ITP 9例(24.32%);Ⅱ组产后出血率高于Ⅰ组(P<0.05);Ⅰ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Ⅱ组(P<0.05~P<0.01);术后10天Ⅰ组产妇血小板恢复优于Ⅱ组(P<0.01).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因以PAT为主;其次为ITP.由PAT引起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妊娠结局较好.
作者:张燕;申庆文;王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完全腹膜外(totall extraperitonea,TEP)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EP疝修补术患者137例,对其中53例术中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与同期84例标准TEP疝修补术(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是否中转其他术式、术后第1、2天引流量、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疝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第2天引流量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超声刀组术后阴囊血肿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其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TEP疝修补术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少部分术中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畅;郭春华;刘嘉林;夏利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K19、Lunx mRNA表达对于肿瘤微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46例NSCLC患者(其中肺癌Ⅰ期组6例,Ⅱ期组9例,Ⅲ期组14例,Ⅳ期组17例))和同期18例良性肺部疾病(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CK19 mRNA的阳性率为52.2%、43.5%、41.3%,其中Ⅰ期组Lunx、CEA和 CK19 mRNA的阳性率为16.6%(1/6)、16.6%(1/6)和0%(0/6),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组 NSCLC患者Lunx mRNA的阳性率为44.4%(4/9)、50.0%(7/14)、70.6%(12/17),CEA mRNA 的阳性率为33.3%(3/9)、50.0%(7/14)、52.9%(9/17),CK19 mRNA的阳性率为22.2%(2/9)、42.9%(6/14)、64.7%(11/17),肺癌Ⅱ期组Lunx、肺癌Ⅲ期组CEA和Lunx、肺癌Ⅳ期组CEA、CK19、Lunx mRNA表达阳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翠微;龚五星;杜均祥;彭东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提高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12例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尿崩症9例,其中8例为急性尿崩症,1例为迟发性尿崩症;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脑脊液鼻漏2例;出血3例;视力障碍1例;颅内感染1例;额叶及下丘脑缺血、梗死2例;病死1例.结论:选择佳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显微解剖结构,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注意术中保护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伟强;苏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