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术中的应用

叶爱华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 米索前列醇, 绝经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绝经后取IUD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阴道后穹隆放置12 h后行取IUD术,对照组直接取IUD,比较两组子宫颈软化及术中综合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子宫颈软化为81.7%,部分软化16.7%,欠佳1.7%,宫颈软化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术中综合反应轻度为85.0%,中度13.3%,重度1.7%,综合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成功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IUD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12 h,可软化宫颈,提高取IUD成功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腭裂修复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对160例腭裂患者的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的过程进行对比和总结.结果:通过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并随访观察,仅6例出现腭漏,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在腭裂手术中,对配合和护理严格把关,抓好各个环节及操作管理,能帮助和促进腭裂手术的一次成功.

    作者:赵永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器官受累特点,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时间以34孕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器官受累情况、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器官损害以胎盘为主,胎盘损害发生率比晚发型有显著升高(P<0.005);伴有器官受累者的新生儿预后较无受累者差;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新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越早、器官受累越严重,其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婴情况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肖成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手术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效果.方法:分析11例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心功能Ⅱ~Ⅳ级,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均行二尖瓣置换,其中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置换瓣膜均为人工机械瓣.结果:手术死亡1例,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余随访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作者:王晨;陈后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绞股蓝总皂苷对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s)对阿霉素致急性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阿霉素组(adriamycin,ADR)和绞股蓝总皂苷组(Gps).第3组给予4%绞股蓝总皂苷400 mg·kg-1·d-1,分早晚2次灌胃,其它两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第6天一次性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复制大鼠急性心脏毒性模型,利用PowerLab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心室内压并分析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阿霉素组左室收缩峰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ates of pressur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dp/dtmax)、SOD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 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ADR组相比,Gps组的LVSP、±dp/dtmax和SOD 均显著升高(P<0.01),MDA下降(P<0.05).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减轻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明显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张进;王长俊;谢江;陈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显微镜手术下翼状胬肉切除加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或成品生物羊膜移植加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1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角膜上皮和羊膜移植片的变化.结果: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无睑球粘连,无羊膜排斥反应发生,无复发.结论: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乃建;吉红云;李春霞;杨文劼;陆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旨在减少老年低血糖昏迷的误诊.方法:收集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及时确诊、漏诊情况及预后.结果:及时确诊者8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8例,1例因延误诊断时间过长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低血糖昏迷临床并不多见,当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一清胶囊,外用0.025%维A酸霜;B组口服一清胶囊;C组外用0.025%维A酸霜.3组均同时口服螺内酯和复合维生素B,均各治疗6周.结果: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一清胶囊联合外用维A酸霜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分析

    目的:评价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经鹰嘴截骨入路、Y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鹰嘴部截骨以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随访6~34个月,骨折在术后6~20周愈合.用改良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1例.结论: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利于骨折块暴露与固定及早期锻炼.但要需行鹰嘴部截骨,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作者:凤晓翔;谢晓东;杨良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与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ApoB、Lp(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作者:冯敏;张友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杜文华;石建华;项平;陈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探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原有对症治疗及应用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首次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后按0.005~0.01 m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4~6 h,第2及第3天各0.8 mg稀释后每天分2次静脉注射,疗程72 h;复方丹参注射液均于生后24 h内给药,首剂为2 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倍稀释,匀速静脉输注,持续10 h,以后按每次0.5 ml/kg,间隔6~8 h 1次,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5%)(P<0.05).结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疗效确切,并能改善HIE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痢疾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

    志贺菌属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临床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菌痢).菌痢是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100万患者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1].目前,关于菌痢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痢疾杆菌的感染可能包括以下过程:(1)痢疾杆菌通过微皱褶细胞进入结肠黏膜;(2)定植的巨噬细胞吞噬痢疾杆菌后发生凋亡,释放炎症因子;(3)痢疾杆菌侵袭邻近的上皮细胞,在其内增殖、扩散及导致黏膜损伤[2~4].因此,Sansonetti与Zychlinsky等提出痢疾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侵袭上皮细胞是其致病过程中两个显著的特征.本文就痢疾杆菌感染致病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管俊昌;李凤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架置入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是否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或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对11例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姑息放疗患者,与同期8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未放疗者进行对比.放疗经模拟机定位,15 MV X线三野同中心照射,照射野长度包括食管支架全长及上下各放1~1.5 cm,野宽6 cm,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50~55 Gy.结果:放疗者有明显不适的感觉(P=0.020),生存期或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低营养状态不宜使用食管支架置入;对处于恶液质状态不宜放疗的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有姑息治疗价值,支架置入后不宜再行放疗.

    作者:顾怀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金属烤瓷牙治疗(牙合)面重度磨耗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牙修复(牙合)面重度磨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牙合)面重度磨耗的患者,共制作251件金属烤瓷冠桥,进行(牙合)重建修复,使用可摘式(牙合)垫调整适宜(牙合)关系.结果:30例患者(牙合)关系均恢复,面下1/3长度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和过敏症状消失或得到改善,咀嚼功能改善.结论:金属烤瓷牙对(牙合)面重度磨耗患者重建(牙合)关系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高杰;唐旭炎;刘世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的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磷酸川芎嗪滴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Ka为(0.151±0.144)min, Tmax为(40.5±15.5)min,Cmax为(1.7±0.3)μg/ml,t1/2β为(67.7±3.2)min,CL/F为(0.017±0.004)L·min-1·kg-1,AUC 0-300 min 为(181.5±40.3)μg·min-1·ml-1,AUC(0-∞) 为(209.6±46.6)μg·min-1·ml-1.结论: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作者:耿新辉;陈方剑;于晶晶;陈建国;马涛;李见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MMP-2、MMP-9和VEGF-C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组织进行MMP-2、MMP-9与VEGF-C蛋白的检测.结果: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P<0.005~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6.9%和91.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9.5%和94.4%,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6.7%和72.2%,其阳性表达率均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卵巢癌中,VEGF-C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2、MMP-9与VEGF-C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C表达与MMP-2、MMP-9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MMP-9、VEGF-C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冰沁;俞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4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食管癌24例,胃癌19例,应用TDF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d5;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滴注,d1~d5;28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1例,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中位生存期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潘明;郑中显;徐金发;刘飞;宋文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4例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并联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后,对骨折处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4例面部外形均明显改善,张口度恢复正常,8例有眼功能障碍者均恢复.结论:三维内固定治疗颧骨体骨折尤其复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固位精确、牢固,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徐锦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结核性脑膜炎的小鼠模型.方法:C57BL系雄性小鼠眼球后静脉丛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 RV 0.35 mg/0.05 ml(1×106 )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模型.4周后肉眼观小鼠脑的病变程度,并取脑组织进行匀浆培养,测定菌落数.结果:小鼠经结核分枝杆菌攻击后1周开始出现食欲降低,逐渐消瘦,被毛失去光泽,寒战,体温降低,活动量大幅度减少,攻击力逐渐下降至丧失;从感染后2周开始出现死亡,个别小鼠出现褪毛和行为异常;脑组织培养4周后,形成结核菌落.结论:此种方法成功建立了结核性脑膜炎动物模型.

    作者:陈兰举;潘家华;张慧洁;陈名武;丁周志;周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全血高、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梗死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脂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其全血低切黏度值及血清TG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边广珠;秦静;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