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手术11例临床分析

王晨;陈后鹏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外科手术, 二尖瓣置换术, 心室辅助装置, 机械瓣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效果.方法:分析11例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心功能Ⅱ~Ⅳ级,心电图示心房颤动4例.均行二尖瓣置换,其中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置换瓣膜均为人工机械瓣.结果:手术死亡1例,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余随访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洗手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护士洗手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Ⅱ类、Ⅲ类环境科室260名护士分别进行了洗手知识考试,观察护士洗手操作的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前洗手和操作后洗手分别进行采样监测,分析洗手知识考试结果、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结果,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Ⅲ类环境科室相对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洗手意识薄弱,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对洗手知识掌握及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Ⅲ类环境科室护士(P<0.005~P<0.0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洗手技术的培训,规范护士洗手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质量考核.

    作者:杨萍;江杰;李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和护理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并对其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对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抑郁发生率58%,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间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发病率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心理支持、用药指导、功能锻练、维护安全等护理.

    作者:段晓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孕产期因素对早产儿青春期智力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索孕产期因素对早产儿青春期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99名11~16岁的早产儿病例组和99名足月产对照组(按同性别、同年级、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家庭环境相似等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并分析孕产期因素对早产儿青春期智力水平的影响.结果:影响早产儿青春期智力水平的因素有母亲孕早期阴道出血、孕中晚期阴道出血、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孕产期因素对足月产儿青春期智力发育无影响.结论:预防妊娠期阴道出血、胎膜早破以及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有利于早产儿的智力发育.

    作者:姚荣英;庄颖;袁长江;李红影;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ASSF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

    RAS相关结构家族RASSF基因1(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RASSF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RAS家族相关基因,该基因的一种转录本RASSF1A被确认为是一种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RASSF1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常见转录本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蔡兆根;于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解剖学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刘永刚;连俊勤;邹起瑞;朱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息肉1例

    患者女性,23岁.右鼻腔反复鼻塞、流脓涕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中鼻道见一黄白色新生物,质软,表面光滑,下鼻道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鼻部CT平扫示:(1)右中鼻道鼻息肉,但不排除内翻性乳头状瘤; (2)右侧上颌窦、筛窦炎.

    作者:达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器官受累特点,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时间以34孕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器官受累情况、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器官损害以胎盘为主,胎盘损害发生率比晚发型有显著升高(P<0.005);伴有器官受累者的新生儿预后较无受累者差;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新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越早、器官受累越严重,其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婴情况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肖成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CABG术后急性发作快速心率的房颤患者38例,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剂量150 mg,5~10 min注射完毕,后以0.6~1.0 mg/min持续泵入,总量<1.2 g/d.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持续动态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38例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用药后出现一过性长RR间期,长达1.8 s;4例血压稍下降,经临时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注射并泵入胺碘酮转复CABG术后急性发作的房颤安全有效.

    作者:杨劼;张以政;赵胜;朱铁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MMP-2、MMP-9和VEGF-C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组织进行MMP-2、MMP-9与VEGF-C蛋白的检测.结果: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P<0.005~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6.9%和91.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9.5%和94.4%,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6.7%和72.2%,其阳性表达率均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卵巢癌中,VEGF-C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2、MMP-9与VEGF-C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C表达与MMP-2、MMP-9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MMP-9、VEGF-C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冰沁;俞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发展与应用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等,但它们存在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依赖患者合作等不足,无法达到没有支抗丧失的绝对支抗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治效果,延长了疗程.

    作者:叶亮;王大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房肿块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定性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1 030例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做细针穿刺,穿刺后取得组织制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穿刺细胞学诊断在乳腺肿瘤患者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到96.86%.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为乳房肿块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品;张松涛;张守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杜文华;石建华;项平;陈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作者:胡杰;汪思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6例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其中颈内静脉14例,股静脉52例,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9.4天,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0.6天,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3%,感染发生率为4.5%,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透析时血流量150~250 ml/min.结论:股静脉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安全、方便、实用而创伤小的特点,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两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马艳;李秀梅;王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灌肠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道灌洗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均采用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结果: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未发生吻合口瘘,19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术中采用肠道灌洗法,使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肿瘤及吻合术成为可行.

    作者:蒋圣战;高成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4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食管癌24例,胃癌19例,应用TDF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d5;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滴注,d1~d5;28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1例,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中位生存期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潘明;郑中显;徐金发;刘飞;宋文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亦称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患者和同期25例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患者,分别观察其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永久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221.25± 19.28)ml/min;导管留置时间(4.44±2.76)月.临时性双腔导管组血流量为 (180.00±14.43)ml/min;导管留置时间(0.96±0.45)月.两组血流量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5%和68%,以永久性双腔导管组显著为低(P<0.01).结论: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血流量大,可长期保留,并发症较少,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的疗效,探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在提高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方法:为89例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6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5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3例,病死率为9.0%,生存81例,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以尧;刘学刚;唐震;史向前;王祖义;李小军;周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作者:李昉;汤广锋;唐同翠;杨玉红;张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40例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40例均获治愈,随访6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损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通道,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方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