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勋兵;周建生;潘功平;肖玉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岳华;曹刚;颜广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23例巨块型肝癌进行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果:甲胎蛋白明显降低者18例(7例降至正常),肿瘤明显缩小20例,肿瘤无明显缩小或增大3例,23例均未出现重大毒副反应.结论:巨块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灌注碘油要充分,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
作者:朱正斌;杨帮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 结论: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佘绍逸;郑晓;李彤;佘璇瑜;何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孟灿;吕合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M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作者:王素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认真做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监测与计划调整和治疗后的出院指导工作.结果:21例治疗后PaO2、SaO2均升高,PaCO2下降(P<0.001).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能通过正确的护理而解决.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放弃治疗.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中的鼻/面罩选择和连接、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持续氧疗、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前创面及供瓣区的准备、术后皮瓣的护理等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8例交腿皮瓣中,1例蒂部感染,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均于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均为Ⅰ期成活,外形理想,患者满意.结论: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交腿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刘丽;赵永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佳时间.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轻症胰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7~10天开放饮食,观察组于同等条件下3~5天开放饮食.观察两组开放饮食1周后将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和体重的变化及平均住院日对比.结果:进食1周后,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体重增加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3~5天开放饮食是安全、合理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作者:周红;李渝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胸闷、气喘、不能平卧1月余于2003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50/80 mmHg,神清,端坐位,精神欠佳,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两侧呼吸音对称,两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率8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70 ms.全胸片提示心影增大、肺淤血.
作者:郑玉水;朱结华;朱坤;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培养基添加成分不同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酶两步消化,加不同的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逐日观察黑素细胞增殖速度和树突伸展状态.结果:来自小儿包皮的黑素细胞易存活,增殖很快.胰酶和分离酶消化的标本,成纤维细胞较少,差胰酶处理去除角质形成细胞后为纯净的黑素细胞.采用添加人黑素细胞生长成分(HMGS)的254培养基,细胞增殖快,黑素细胞树突数目和分级增多.结论:小儿包皮用分离酶结合胰酶消化,以含HMGS的254培养基孵育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表皮黑素细胞.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马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卢保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 方法: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S1在HBeAg(+)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 -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后改用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3次/天,总疗程6个月,猪苓多糖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1次/天,用20天,停用10天,重复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5.2%、45.2%、35.7%,均高于对照组9.7%、6.5%、6.5%(P<0.01),而肝功能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HBeAg及HBV-DNA阴转,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金葡菌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金葡菌、金葡菌L型、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别作用于小鼠胸腺细胞,同时设立正常对照,于作用后2 h、4 h、6 h、8 h、10 h终止培养.Anninix V和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EB作用2 h、金葡菌作用4 h、金葡菌L型作用6 h后各时间段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胸腺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EB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率在6 h、8 h和10 h时均明显弱于原菌(P<0.01). 结论:金葡菌L型和原菌以及SEB均能促进胸腺细胞凋亡,除SEB外,产SEB金葡菌株及其L型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
作者:徐飞;夏佩莹;管俊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应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仪器各系统的名称,准确传递器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体位的合理调整.结果:手术顺利,无空气栓塞、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适当、娴熟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减少可能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病症一知半解,往往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从紧张到恐惧、从恐惧到生命体征的变化,乃至疼痛阈值的提高[1].为了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我院手术室于2003年7月起施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现选择2004年1~6月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03年1~6月未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与观察组情况相似的手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王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5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及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25例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的疗效.方法:对17例HMD患儿气管内给予PS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和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血气分析PaO2 及pH值上升(P<0.05和P<0.01),PaCO2下降(P<0.01).24 h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PS治疗HMD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呼吸机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
作者:李彤;佘绍逸;佘璇瑜;郭继忠;林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