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应用

李华侨;任诗君;周丹丹

关键词:螺旋CT, 骨骼肌肉创伤, X线, 影像学检查
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应用于骨骼肌肉创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对到本院收治的77例骨骼肌肉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给予患者采用X线、螺旋CT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结果:与病理或手术诊断结果对比,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两种诊断方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骼肌肉创伤发生率较高,螺旋CT诊断优势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镍钛机扩器械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使用镍钛器械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本门诊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主诉,采用机用镍钛器械50例,手动不锈钢k锉器械50例进行根管预备,并比较术后两种方的充填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机用镍钛器械术后疼痛率为3%,手用不锈钢k锉的疼痛率为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镍钛机用根管锉是一种特殊材质的根管预备器械,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塑性、去除根管内碎屑简单高效,并且镍钛机用器械的根管预备成形效果要优于不锈钢手用器械,更有利于后牙胶的致密充填,为一次性根充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客观条件.

    作者:江慧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维护方法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维护方法,以此来提高透析质量以及设备的使用价值,减少成本,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主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操作培训以及提高维修水平与责任意识等指标进行,将之前的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定期保养与维护.结果:通过对影响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定期保养与维护透析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血液透析机的故障发生率,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促进血液透析室正常运行.结论:明确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保证透析效果,促进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对血液透析机进行定期保养以及维护可保证其处于安全状态,不但可为医院以及科室节省耗材成本,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保证透析室正常运转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郁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MSCT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MSCT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关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采用CT(HR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进行针对性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检查应用治疗,以对临床病理及周围型的肺癌进行诊断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检出率对比.结果:研究组采用CT(HR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进行针对性应用诊断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检出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与MSCT扫描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于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产程不同时期胎心监护对羊水污染患者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究产程不同时期胎心监护对羊水污染患者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羊水污染患者进行分析,入院后需要给予常规胎心监护(NST),NST阴性37例,之后给予动态连续胎心监护(CST),对患者羊水量及性质进行观察,对其分娩方式进行了解.结果:胎心监护中正常组新生儿与异常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胎心监护中,异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羊水污染Ⅰ度与Ⅱ度、Ⅱ度与Ⅲ度、Ⅰ度与Ⅲ度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胎心监护中,正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羊水污染Ⅱ度与Ⅲ度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02例羊水污染患者中,羊水污染Ⅰ度中剖宫产率为23.7%(9/38),Ⅱ度剖宫产率为70.0%(28/40),Ⅲ度剖宫产率为87.5%(21/24);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不同时期需要加强胎心监护,对胎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尽早诊断与尽早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同时,需要对羊水污染程度进行了解,以便结合胎心率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尽量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周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225例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利普刀对于宫颈糜烂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225例,治疗时均选择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通过对225例患者治疗情况的观察,有效治疗患者220例,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7.78%,患者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也无感染情况.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利普刀的应用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即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7%,组间数据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良好,有助于症状改善.

    作者:郭平;史瑞峰;王晓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痛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大肠息肉患者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基础上实施钛夹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收集88例大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无痛肠镜视野下的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加行钛夹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无痛肠镜下联合应用钛夹、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规避复发风险.

    作者:王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本院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传统的结肠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3.33%,比对照组高23.33%,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两组均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延迟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组为早期无创呼吸机通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的的气管切开率和气管插管率发生率为7.6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更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康复.

    作者:吴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并超声定性诊断困难的6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照,计算应变率比值(SR)、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方法对SR值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为良性结节4枚,恶性结节18枚,超声显示良性结节12枚,病理显示良性结节4枚.弹性成像SR法结果显示恶性结节28枚(病理提示良性、恶性结节22枚、6枚),良性结节50枚(病理提示良性、恶性结节8枚、42枚).以病理结果为对照,HT合并甲状腺恶性结节SR值(5.35±0.68)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SR值(2.34±0.5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算AUC=(0.85±0.06),95%置信区间为0.765~0.942,约登指数大切点3.945为佳诊断临界点.弹性成像SR对HT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3.3%、82.1%高于常规超声60.0%、79.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弹性成像较常规超声对HT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研究和选择.

    作者:鲍静;潘砚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技术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技术在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采用R×Cχ2检验比较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诊断符合率,采用t检验比较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结果: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率分别为94.7%,88.2%,χ2=4.000,P<0.05).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01<0.01)结论:对于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可对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脱小飞;张彩华;王光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膀胱癌患者TNM分期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较几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T3期、T4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余尿量明显高于T1期、T2期(P<0.05),大尿流速、膀胱容量明显小于T1期、T2期(P<0.05).结论: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借助TNM分期情况可对患者预后加以评估.

    作者:姚增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胃镜诊断60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早期胃癌者6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并取材实施病理活检,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黑便、消瘦等.胃镜检查,发病部位差异,其中胃窦34例,占56.67%,胃角6例,占10%,胃体17例,占28.33%,胃底3例,占5%.胃镜下的临床表现中,患者包含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几种表现.而病理分型中,主要以管状腺癌者35例多,占58.33%.且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8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其在具体的诊断中,可实现具体的了解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再配合有效的活检确诊,可进一步增强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显著.

    作者:孙健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观察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临床关于恶性腹腔积液病症采用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的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高频热疗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状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同时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1年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方法关于临床恶性腹腔积液病症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应用的安全、有效与便捷性较强.

    作者:敖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红光治疗仪对121例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探讨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2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2例采用前列地尔加生理盐水静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9例采用红光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数值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3.45±1.89)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13±2.76)d,P<0.05;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数值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0.89±0.13)高于对照组的(0.88±0.12),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0.67±0.06)mL/s.mm2比对照组的(0.65±0.06)mL/s.mm2快,P<0.05.结论:红光治疗仪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用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准确性对比

    目的:对比并分析采用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方式对于子宫腔内病变进行诊断的相关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进行宫腔疾病诊断的患者,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和超声子宫造影诊断,对于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阳性率相对于超声子宫造影而言更高,但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子宫腔内的相关病变在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和选择采用超声子宫造影进行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是两种诊断方法之间没有差异性,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患者选择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康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短波理疗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超短波理疗仪治疗的干预体会.方法:以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6例类风湿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以奇偶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开展超短波理疗仪治疗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超短波理疗仪并辅之以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煜;高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牙体牙髓治疗时联合应用根管显微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82例接受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分别行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下根管治疗、普通根管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接受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牙齿功能的康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吕舒颖;阮召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分组完成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平均手术用时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8.41%,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1.59%,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6.3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要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应该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穆彦如;苗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B组接受单一治疗方法(仅向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奥美拉唑),采集患者治疗期间数据,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谭作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