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超
目的:对比并分析采用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方式对于子宫腔内病变进行诊断的相关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进行宫腔疾病诊断的患者,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和超声子宫造影诊断,对于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阳性率相对于超声子宫造影而言更高,但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子宫腔内的相关病变在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和选择采用超声子宫造影进行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是两种诊断方法之间没有差异性,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患者选择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康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取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椎间隙高度以及Cobb角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椎间隙高度与Cobb角分别为(2.15±0.62)分、(2.05±0.27)分、(7.89±0.62)mm、(10.25±3.12)?,均优于对照组的(3.56±1.52)分、(3.96±1.52)分、(5.26±1.52)mm、(14.59±3.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1、8.6252、10.3663、6.3252、8.6257,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亚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对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0例肺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70例,应用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70例,单纯应用支气管镜治疗).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对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郑定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膀胱癌患者TNM分期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较几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T3期、T4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余尿量明显高于T1期、T2期(P<0.05),大尿流速、膀胱容量明显小于T1期、T2期(P<0.05).结论: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借助TNM分期情况可对患者预后加以评估.
作者:姚增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58例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留置大便失禁引流装置,观察引流装置内引流物性状及流量并及时冲洗;观察骶前引流管内引流物量及性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58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均留置大便失禁引流装置,仅一例术后因低蛋白血症,术后12d出现吻合口瘘,其余57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切口液化、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对吻合口起到充分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敖春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分组完成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平均手术用时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8.41%,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1.59%,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6.3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要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应该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穆彦如;苗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计算机计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智能化,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的各种组成部分汇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管理网络体系,为特定的工作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本文将以医院实验室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化管理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希望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有所助益.
作者:刘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5例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患者腘静脉、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股总静脉等部位.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X线静脉造影检查动脉-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以及正常等检测准确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9条大隐静脉行剥离手术后,未见下肢肿胀现象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没有检出深静脉反流等表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速度明显较其他检测部位慢,反流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检测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明显较其他检测部位快,反流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检测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观察深静脉血流状态以及结构情况,能够为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陈玲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联合切口与微型钛板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中选出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接受联合切口+不锈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切口+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切口与微型钛板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疗效确切,实现减轻内固定,促进术后康复,且维持患者的面部美观度.
作者:邵秀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肺部病变患者总计8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增强扫描以及支气管镜检查,查阅与研究所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无明显差异,CT增强扫描的敏感性与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支气管镜检查的特异性与CT增强扫描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是其敏感性低于CT增强扫描,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发挥每种检测方法的价值.
作者:吴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即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7%,组间数据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良好,有助于症状改善.
作者:郭平;史瑞峰;王晓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利普刀对于宫颈糜烂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225例,治疗时均选择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通过对225例患者治疗情况的观察,有效治疗患者220例,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7.78%,患者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也无感染情况.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利普刀的应用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效果;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恶心、厌食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肯定,可有效加速手术进程,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开放组与微创组,开放组患者为开放式颈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患者,微创组患者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与开放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微创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阿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有着较高发病率,弥散于脊髓及软脑膜的多个部位弥漫性病变.无论是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还是免疫缺陷的人群,若能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MRI新技术的运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圣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应用与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及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2例,诊断符合率96.3%(52/54);超声检查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48例,诊断符合率85.2%(48/54);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P<0.05).核磁共振临床特征为子宫变形与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出现不规则的团块状,出现短T1、长T2信号影,并见胎盘下供血血管出现增多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出现丰富的血窦与血流信号,同时动脉血液湍急,且会累及于子宫肌层.结论:MRI对妊娠晚期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涂建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经气管镜介入方法治疗因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医院确诊并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狭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在治疗中采用的高频电凝术、氩等离子凝固技术、冷冻方法等经气管镜应用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所带来的96例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前后的患者病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6例接受经气管镜介入技术的气道狭窄患者中,完全有效为7例,部分有效为53例,轻度有效为35例,无效为1例.治疗前后的气促指数有所差异(P<0.05).结论:在对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气管镜介入技术,可加快患者的痊愈速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芦洪波;关正宇;尤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疾病患者8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8月,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导管型乳腺癌,观察组患者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评价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通过对超声声像图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共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囊实混合性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并导管内实质性结节以及不规则整块型,分别为20例、10例和10例,其中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比较钙化灶和患者导管扩张几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导管壁清晰和走行规则几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血流分布状况进行比较,两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差异性.结论:临床应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型乳腺癌.
作者:寇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大量的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进入医院,但是某些基层医院的技术人员不具备操作这些设备的能力和经验,没有设备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的能力,使高科技设备停用和处于故障状态,导致医院社会口碑和经济效益降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一来,这些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使这些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就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现状和维修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告知人们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得必要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作者:黄家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本院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经引产或分娩证实27例存在胎儿异常.同时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和四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对胎儿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相关指标.结果: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中,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96.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85.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多方面的评价胎儿的发育情况,对隐匿性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发现,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汤蕙宇;崔力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