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分析

刘晖

关键词: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生物陶瓷棒, 短期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过程中,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1±4.7)min,平均出血量为(70.3±2.6)mL,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4)d;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5.93±8.47)分,与术前相比P<0.05;X线片显示术后6月患者死骨无坏死进展.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失血量少、安全可靠的特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阻止骨坏死进展,近期疗效理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及应用评价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化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人们也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中.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医院工作者非常多,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分类以及登记等方面上增加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程度.此研究,笔者将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其建设和应用情况作出如下综述.

    作者:刘晓异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分组完成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平均手术用时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8.41%,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1.59%,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6.3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要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应该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穆彦如;苗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与培养

    在医患关系的紧张的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浅析了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探索和总结医疗机构如何加强临床工程师的培养.

    作者:邹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金因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感,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刘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7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分析

    目的:探索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在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例杜氏肌营养病例进行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Sanger测序检测.结果:随机挑选7例DMD疑似病例及母亲,通过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Sanger测序检测,7例为均阳性或携带者,4例患儿发病年龄为8月~8岁,其中3例患儿为运动障碍来医院就诊.结论: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在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能检测出大部分的患者,但是需要以Sanger测序方法作为补充.

    作者:郭鹏波;葛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胎盘早剥的B超检查与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探索胎盘早剥的B超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0例疑似胎盘早剥孕妇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超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95.00%,对重度状态诊断正确率为88.89%,对轻度状态诊断正确率为96.55%,同时其对胎盘早剥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0.00%、95.00%、10.00%、5.00%.结论:B超检查用于胎盘早剥产妇中价值性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宋艳萍;张春玲;张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和MRI诊断妊娠晚期胎盘植入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应用与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及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2例,诊断符合率96.3%(52/54);超声检查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48例,诊断符合率85.2%(48/54);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P<0.05).核磁共振临床特征为子宫变形与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出现不规则的团块状,出现短T1、长T2信号影,并见胎盘下供血血管出现增多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出现丰富的血窦与血流信号,同时动脉血液湍急,且会累及于子宫肌层.结论:MRI对妊娠晚期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涂建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观察B超应用于产前检查对胎儿异常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在产前检查中应用B超检查,探究分析该检查措施对胎儿异常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选取1000例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产前、产后以及胎儿尸检结果.结果: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孕妇中,出现胎儿异象的产妇有12例,所占比例为1.20%.通过产后以及胎儿尸检后发现,共有13例胎儿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为1.30%.检查准确率为99.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检查中应用B超检查的效果显著,可对胎儿异常进行准确诊断,具有减少胎儿异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丽;徐文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本院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经引产或分娩证实27例存在胎儿异常.同时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和四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对胎儿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相关指标.结果: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中,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96.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85.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多方面的评价胎儿的发育情况,对隐匿性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发现,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汤蕙宇;崔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5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的技术以治疗肝脏肿瘤病症,对手术后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观察与访问,并对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病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5例接受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技术的肝脏肿瘤患者中,存在肝脏肿瘤有明显消融现象的患者有81例,占比95.29%;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结束后的AFP值明显降低的患者有71例,占比83.5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腹痛、体温升高等不良病症,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方式,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孙琳琳;张泽璇;尤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即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7%,组间数据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良好,有助于症状改善.

    作者:郭平;史瑞峰;王晓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B组接受单一治疗方法(仅向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奥美拉唑),采集患者治疗期间数据,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谭作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浅析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磨牙邻面龋

    目的:对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磨牙邻面龋的效果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磨牙邻面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本院牙科门诊进行修复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分别给予汞合金成型片以及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与修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治疗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牙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6%(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磨牙邻面龋的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汤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225例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利普刀对于宫颈糜烂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225例,治疗时均选择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通过对225例患者治疗情况的观察,有效治疗患者220例,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7.78%,患者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也无感染情况.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利普刀的应用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细胞学核的特征.结果: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诊断出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砂砾体的出现率低为10.94%(7/64);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结论: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杰;周策勋;陈兴德;和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同内固定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本院骨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的治疗方式;为研究组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疼痛发生率及术后两年关节功能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及疼痛发生率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两年Neer关节功能评分相比于参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器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两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PHILOS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有效地促进骨折快速的愈合.

    作者:张长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目的:探究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采取单纯半月板切除术,28例患者采取半月板切除(或缝合)和ACL重建.结果:术后,未有任何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后,按照Lysholm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治疗后患者患肢周径均增长,肌力提高明显.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采取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辛世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取手术治疗的宫颈癌和宫颈癌变患者各60例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病灶检查,通过弹性分级以及与病理分期对比,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进行对照组对比.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手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果与弹性分级结果能够对比,弹性分级在4级以上的患者表示为宫颈癌,宫颈癌组患者中,弹性分级诊断正确的患者有56例,检出准确率为93.33%,宫颈癌组患者,采取弹性分级诊断正确的患者有43例,检出正确率为71.67%,宫颈癌组和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的弹性分级检出率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樊静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比对

    目的:分析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采样水样4份,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结果:所有水样通过检测其水氟浓度都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1.0mg/L以下,两种测定方式下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标回收率为98.7%~101.8%,两种检测方法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二者之间回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离子色谱法操作时间更短.

    作者:魏富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智能手机App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研究

    目的:利用智能手机App技术规范医疗设备报修和维修流程.方法:通过开发智能手机App,按照维修事件时间轴顺序设计维修流程和维修申请、维修处理、维修工作台、验收及图表化分析报告等模块并进行实施.结果:临床科室人员和医学工程师均可通过智能手机App处理维修流程.结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智能手机App实施后,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并进行便捷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黄二亮;谢卫华;卜祥磊;全贞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