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观察

朱丽婕;张波;郑兴隆;曲爱丽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选取78例,对其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接受检查之后,28例(35.89%)患儿邻近肠管扩张积液,18例(23.07%)患儿阑尾腔内可见气体,32例(41.03%)出现盲肠周围蜂窝组织炎,14例(17.95%)阑尾穿孔合并周围脓肿,36例(46.15%)阑尾腔内含结石或钙化,50例(64.10%)阑尾形态异.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短期的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0例,观察9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G2h,FBG,BMI,HbAlc,FINS的指标变化轻情况,以及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和敏感性.结果:90例2型糖尿病经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后的PG2h,FBG,BMI,HbAlc,FINS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经过治疗后的相比于治疗前患者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情况优势明显,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其胰岛素功能,将患者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压氧舱设备预防性维护应用探讨

    在现阶段的临床领域,高压氧舱主要涉及到临床治疗与临床急救.因此可见,高压氧舱设备构成了不可或缺的医院关键性设备.然而不应忽视,经过长期性与持续性的运转,某些氧舱设施很有可能减损性能并且逐渐呈现老化.在情形严重时,针对高压氧舱如果不慎予以维护,则有可能引发程度较重的医疗事故.因此从目前来看,医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侧重于预防性维护,确保将预防性维护的相关举措全面适用于高压氧舱的日常维护中.

    作者:麦家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于2018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本次试验观察,将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孕妇给予腹部超声诊断,而实验组50例孕妇给予经阴道超声诊断,统计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0%和84.0%,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宫外混合性包块、宫外孕囊影以及宫外孕囊中胎心和胎芽等的检出率比经腹部超声诊断明显偏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经阴道超声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为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沈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

    目的:探究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本所孕优体检人员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为甲、乙、丙组,分别将血浆替换成等量脂肪乳25μL、50μL、75μL,能够模拟成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检测脂肪乳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并选取同期输入脂肪乳来本所体检的孕优体检人员75例作为实验对象,取患者乳糜血样,经过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浆进行置换,探究消除乳糜后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结果:脂肪乳置换前后,甲、乙、丙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理盐水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血液分析仪器测定后,乳糜样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脂肪乳与血红蛋白的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使用生理盐水能够将乳糜消除,从而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

    作者:李晓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选择采用阴道镜对于宫颈病变早期进行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均选择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查,并且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分析阴道镜检查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经病理诊断,200例患者当中有104例患者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2例患者被诊断为宫颈浸润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患者84例,为患者选择采用阴道镜进行直接诊断,终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98例,诊断为宫颈浸润癌患者18例,84例患者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为患者选择采用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宫颈疾病进行合理的筛查,而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附件包块92例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附件包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附件包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行开腹手术的一组设为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的一组设为研究组,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附件包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宋志超;祝江渤;徐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接受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34例(60.71%)患者为孕囊型,其余22例(39.29%)为团块型;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0%(49/56)明显高于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73.21%(41/56);经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AUC均明显优于经腹超声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中,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120例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超声仪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分析斑块的大小、内部的回声状况,深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经过深入观察与分析,观察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70.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多为脂质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1.40±0.40)mm.对照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29.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大多为钙化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0.50±0.30)m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借助超声仪可精准的检查出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板块的形状与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金明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通量测序在新生儿遗传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DNA测序技术,对于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诊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高通量测序在新生儿遗传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整体医疗水平.

    作者:王晖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腹腔镜在胆囊切除临床应用中的出血量,并记录住院的时长与并发症.方法:选取190例2016年2月~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胆囊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按照回顾分析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利用腹腔镜的方式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为98例,对照组为92例.比较两组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出血量为(67.9±6.8)mL,高于观察组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出血量(40.6±4.2)mL,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时间为(11.7±2.3)d,高于观察组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时间(6.3±1.6)d,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高于观察组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较,伤口较小,出血量较低,并且手术后外形美观,使用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身体康复的时间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在临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和推荐.

    作者:赵雪珂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介入动脉内直接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对患者临床及远期预后影响观察

    目的:动脉内直接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对患者临床及远期预后影响观察.方法:对于本院2005年1月至2018年5月进行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此次将共计92例栓塞患者随机分成介入溶栓组46例患者,共52处栓塞部位符合手术指征.血管内支架组共46例患者,共计51处栓塞需要手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溶栓率的保持情况,血管血流情况和血管内径来判断手术的优良性.结果:介入溶栓组患者血管通常率的保持程度较高,血管内支架组患者治疗3年后血管通常率只有45.7%,P<0.05.结论:动脉直接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对其长期血管通畅性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付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对高龄孤立性肺结节手术配合及预后讨论

    目的:为了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对高龄孤立性肺结节的疗效及对其肺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高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分析,将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多孔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高龄孤立肺结节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和MVV分别为(1.69±0.32)L、(1.57±0.14)L和(63.12±4.28)L/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13±0.41)L、(1.82±0.16)L和(69.68±4.41)L/min,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6.51±6.9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4.67±7.35),P<0.05.结论:对老龄孤立肺结节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武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基于此观察组采取针灸并用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较对照组80.0%明显较高,P<0.05.结论: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利于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减轻其疼痛程度.

    作者:田佳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急性根尖周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急性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90颗患牙)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45颗患牙)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IL-1β、CRP、PGE2水平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L-1β、CRP及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后予以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IL-1β、CRP及PGE2水平.

    作者:孙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的60例患者(150颗患牙)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稳定性、美观性、生物相容性、牙周健康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修复两年后,60例患者的修复体完整度为95.3%,颜色匹配度为99.3%,边缘适合度为98.0%,牙龈无反应度为98.0%,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为(97.8±1.6)分.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在口腔修复领域应用效果较佳,修复体和边缘密合度较高,修复体完整度较高,修复体颜色和邻牙一致,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较高.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辅助化疗联合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辅助化疗联合结直肠癌手术对结直肠癌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直肠镜手术联合辅助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手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统计显示,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5%(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疾病的过程中,联合辅助化疗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术后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安平;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L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L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石的直径如果小于1cm,观察组一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4.01%,显著比对照组(85.01%)的排净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石直径大于或等于1cm,观察组一个月结石排净率为64.20%,显著比对照组(64.20%)的排净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过程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更适合结石直径低于1cm的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适合结石直径超过1cm的患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张小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选取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应用心肺复苏机,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和相关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抢救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抢救有效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8.00%,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肺复苏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效果显著,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了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作者:李迎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选择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择患者60例,根据患者腹股沟疝的直径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的疝环直径为≤4cm,Ⅱ组患者的疝环直径均>4cm,其中Ⅰ组患者30例,Ⅱ组患者30例.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全部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对于本研究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4cm以上和以下的疝环直径的腹股沟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会存在不良的影响,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邵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面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分析

    目的:分析面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面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SPO2和SPCO2.结果:试验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分别为(98.83±8.43)mmHg、(78.88±7.27)次/min和(19.75±3.16)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13.53±10.28)mmHg、(93.09±8.21)次/min和(24.04±3.12)次/min,P<0.05;试验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SPO2和SPCO2分别为(97.34±8.77)mmHg和(30.71±2.52)mmHg,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9.84±7.87)mmHg和(33.14±2.35)mmHg,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面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肖颖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