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临床应用

仲英雄

关键词: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置留针,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观察2017年1月~2018年1月此段期间经本院治疗的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150例,根据肠外营养注入使用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n=88)和对照组(静脉置留针,n=6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使用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要远远低于静脉置留针使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普外科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其他的注入方式效果更佳,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被极大的降低,将患者的痛苦减轻.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实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基础止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较低,输血量较少.

    作者:谭作振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RI检出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实际价值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MRI检出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43例(50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灶直径分为两组,即A组(微小肝癌,即病灶≤1.0cm)15例(17个病灶),B组(病灶1~3cm)28例(33个病灶),回顾性分析两组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率.结果:CT与MRI在小肝癌病灶检出率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测微小型肝癌病灶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应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查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MRI更具优势.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低剂量CT扫描与普通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临床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早期肺癌诊断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与普通剂量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58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给予患者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剂量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和大有效辐射剂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检出率较高,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付华东;赵建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00例胃镜检查分析

    目的:总结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者的的胃镜检查特点,为本病症临床诊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胃镜下胃溃疡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单发性溃疡82.0%,胃多发性溃疡18.0%;胃溃疡分布:胃窦46.0%,胃角21.0%,胃体15.0%,胃底9.0%,高位8.0%;胃溃疡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68.0%,线形19.0%,不规则形13.0%;胃溃疡直径<1.0cm 55.0%,1.0~2.0cm 27.0%,2.0~2.5cm 15.0%,>2.5cm 3.0%.所有病例均被确诊为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合并十二指肠溃疡12例,合并幽门梗阻2例,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合并糜烂性胃炎5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率为69.0%.以年龄>60为界限,分为中青年组55例与老年组45例,发现两组病例临床症状、胃底、胃体、胃窦胃溃疡发生率经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患者的胃溃疡镜检表现存在差异,且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发病和HP感染因素、不良心理状态、不良生活习惯等存在相关性.

    作者:甘颖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9月~2017年1月间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110例,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方案治疗,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排卵恢复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1年的妊娠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可提高患者受孕率.

    作者:王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消化内镜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浅析胃肠疾病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筛选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分组标准为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参照组(n=36),研究组进行消化内镜治疗,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复发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7.22%,远高于参照组的83.33%,研究组复发率为0,远低于参照组的13.89%,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疾病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能更彻底除病灶,降低再次复发率,还能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出院.

    作者:李虹烨;史美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基于此观察组采取针灸并用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Budzyuski评分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较对照组80.0%明显较高,P<0.05.结论:针灸并用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利于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减轻其疼痛程度.

    作者:田佳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案的差异划分为对比组(n=49)和实验组(n=53),对比组患者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同时应用生长抑素、铝镁加混悬液等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8.11%,再出血率为3.77%,对比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81.63%,再出血率为为20.41%,2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04,P=0.0138),2组患者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69,P=0.0092).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治疗可提高止血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万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诊断运用

    目的:分析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诊断运用.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进行经腹彩超、经阴道彩超检查,诊断依据为单纯经腹彩超、单纯经阴道彩超及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超图像.结果:80例患者单纯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76.25%)低于单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8.75%),且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超联合诊断准确率(97.5%)高于单纯采用一种彩超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运用价值显著,可提高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医学救援中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模式的构建

    目的:探讨医学救援中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模式的构建.方法:对应急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性进行分析,针对应急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机制基本原则的支持下,构建应急保障机制的功能模式、指挥模式、人员配备等新型框架体系.结果:该模式的形成对于医学应急保障机制的完善有重要作用,将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医学救援中应急保障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加强军民之间的相互配合,完善应急预案建设,构建高效的应急保障模式.

    作者:龙建成;彭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61±1.03)mmol/L和(6.80±1.2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1.75)mmol/L和(8.91±2.40)mmol/L,P均<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为(4.03±1.2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5±3.20)d,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平;杨咏;金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无创呼吸机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对上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对照组(29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29例,使用无创呼吸机开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血样指标、并发症和呼吸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改善,且试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SGPQ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44%)显著较对照组(20.68%)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血气、血氧指标,调节其呼吸功能,且更为安全,值得借鉴.

    作者:朱红;赵志会;许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应用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喉炎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用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积分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P<0.05.结论:针对慢性喉炎患者引用过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又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探究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来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6年8月~2018年2月医院接受单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56%,观察组为5%,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下肢骨科手术时,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相对于其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风险和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大化的延长患者镇痛维持时间,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和推荐.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胃镜电凝止血辅助胃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应用于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采集105例2017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出血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以胃镜电凝止血治疗,共53例,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增加胃镜介入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共52例,比较两组止血时间、疼痛评分、术中输血量以及治疗4周后的溃疡修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止血时间(1.26±0.52)d、VAS评分(1.92±0.67)分、术中输血量(261.89±13.47)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8±0.73)d、(3.57±1.04)分、(431.25±27.42)mL,P<0.05;实验组在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率(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出血,可采取胃镜电凝止血配合胃镜下蒙脱石散治疗,能有效缓解溃疡损伤情况,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中输血量和疼痛程度.

    作者:王孟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后黏膜恢复过程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后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动态恢复过程.方法:手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将肿物全部切除.手术结束时,于术区边缘留取少量黏膜制备电镜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术后定期清理复查,分别于术后6周和术后12周留取术区边缘相同部位的黏膜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解黏膜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样本电镜观察见,纤毛肿胀,簇状聚集,覆盖面积下降;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内嵴脱颗粒.术后6周,纤毛的数量及摆动方向较术中有所改观,可见微绒毛,仍可见到纤毛肿胀;线粒体扩张、嵴不清有所好转.术后12周,纤毛覆盖面积增加,纤毛朝向一个方向;纤毛粗细均匀,微管结构清晰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狭长致密.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被彻底清除后,病变周围的黏膜转归过程与慢性鼻-鼻窦炎的转归过程基本类似.术后及时进行清理复查,促进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也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清理复查提供了组织细胞学的支持.

    作者:仝屹峰;崔树林;马芙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在重症监护室困难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导丝引导留置胃管在重症监护室困难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例按照常规手法留置胃管未成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导丝引导留置胃管,观察所有患者的置管完成情况、一次置管成功情况.结果:经重新置管,置管失败者1例,失败原因为颈部肿块并胸廓畸形.留置胃管成功者31例,成功率为96.88%,其中有26例一次置管成功.结论:给予置管困难者导丝引导留置胃管能够降低反复置管次数,增加留置胃管成功率.

    作者:柳丽丽;王立影;高红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医院计算机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深重的影响,各行各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在积极的进行变革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而医院同样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医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变革,不断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本文对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再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医院计算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优化措施.

    作者:刘晓异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分析

    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生成诸多针对自身组织产生的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表现.在此其中坑核抗体为重要的一类.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抗核抗体谱(ANAs)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作者:吴春叶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接受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34例(60.71%)患者为孕囊型,其余22例(39.29%)为团块型;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0%(49/56)明显高于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73.21%(41/56);经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AUC均明显优于经腹超声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中,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