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腹腔镜应用于输卵管性不孕,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殖道炎性因子变化评价.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1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器械的应用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以宫腔镜配合腹腔镜进行手术,41例)和对照组(以宫腔镜手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2个月后生殖道炎性因子与术后1年输卵管再通情况、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个月INF-γ(30.52±2.6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IL-4(6.02±0.84)pg/mL、TNF-α(65.91±6.85)pg/mL、IL-6(6.88±1.0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妊娠率(73.17%)、输卵管再通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使用宫腔镜介入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增加腹腔镜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殖道炎性指标,提高输卵管再通率,保障妊娠质量,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的治疗方案.
作者:栾晓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析针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拟选取本院经收治住院且确诊为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选用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观察组选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心脏指数、心率以及心输出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针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也有提高.
作者:张方方;许倩;赵志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椎病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常规组(N=60),其中X线片单一诊断,定义为常规组,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诊断,定义为研究组,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66%,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86.67%,P<0.05;研究组各发病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各发病部位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诊断方案,应用价值优异.
作者:赵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本院选取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应用心肺复苏机,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和相关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抢救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的抢救有效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38.00%,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肺复苏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效果显著,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了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作者:李迎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使用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h后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且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用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更快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婷婷;梁世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于初产妇选择采用导乐球配合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调查时间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研究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初产妇,选择其中的128例进行分组对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于本研究的对照组产妇选择常规的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而本研究的观察组产妇则配合采用导乐球配合自由体位进行分辨,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对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存在有差异性,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本研究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比较两组产后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也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在进行分娩的过程当中,为其配合采用导乐球和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程,并且提升自然分娩率,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周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61±1.03)mmol/L和(6.80±1.2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1.75)mmol/L和(8.91±2.40)mmol/L,P均<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为(4.03±1.2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5±3.20)d,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平;杨咏;金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MRI检出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43例(50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灶直径分为两组,即A组(微小肝癌,即病灶≤1.0cm)15例(17个病灶),B组(病灶1~3cm)28例(33个病灶),回顾性分析两组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率.结果:CT与MRI在小肝癌病灶检出率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测微小型肝癌病灶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应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查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MRI更具优势.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纳的60例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凝血机制检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观察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结果:仪器操作因素、标本自身因素以及标本采集因素均会对凝血机制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结论:要想确保凝血机制检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规范仪器操作,并避免出现标本自身因素以及标本采集因素,才能确保凝血机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张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目视法与仪器法的符合率.方法:本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进行尿常规检测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为对象,采用仪器法检验的样本数值为对照组,采用目视法检验的样本数值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数据的各方面检验情况.结果:尿pH值检验结果显示目测试纸显色是见由橘红到墨绿色,谱带宽且色泽呈鲜艳状,可用肉眼判断;尿蛋白检验结果显示目测试纸的敏感度比仪器法高;尿潜血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试纸是依显色区的散布情况判断红细胞的含量;尿糖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相差一个等级的均为3例;尿酮体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的敏感度比仪器法高;尿胆红素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的标准色板没有±等级,目色的差异也小.结论:尿常规检测时选用目视法检验的结果比仪器法优,检测准确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刘桂元;翟凤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限,纳入96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各48例,分别予以硬膜外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效果.结果:研究2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研究1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研究1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神经阻滞优良率(95.83%)显著高于研究1组(81.25%),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研究1组(22.92%),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优化神经阻滞效果、安全性.
作者:姚秀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120例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超声仪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分析斑块的大小、内部的回声状况,深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经过深入观察与分析,观察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70.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多为脂质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1.40±0.40)mm.对照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29.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大多为钙化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0.50±0.30)m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借助超声仪可精准的检查出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板块的形状与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金明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于2018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本次试验观察,将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孕妇给予腹部超声诊断,而实验组50例孕妇给予经阴道超声诊断,统计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0%和84.0%,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经阴道超声诊断在宫外混合性包块、宫外孕囊影以及宫外孕囊中胎心和胎芽等的检出率比经腹部超声诊断明显偏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经阴道超声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为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沈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本所孕优体检人员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为甲、乙、丙组,分别将血浆替换成等量脂肪乳25μL、50μL、75μL,能够模拟成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检测脂肪乳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并选取同期输入脂肪乳来本所体检的孕优体检人员75例作为实验对象,取患者乳糜血样,经过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浆进行置换,探究消除乳糜后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结果:脂肪乳置换前后,甲、乙、丙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理盐水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血液分析仪器测定后,乳糜样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脂肪乳与血红蛋白的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使用生理盐水能够将乳糜消除,从而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
作者:李晓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在2018年2月~2018年11月接诊的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已接受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血管造影术检查,按照检查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7例(64-SCT检查)与对照组47例(CAG检查),分析其结果指标.结果: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CAG检查方法发现245处狭窄,64-SCT检查方法发现238处狭窄,7处由于运动伪影、钙化等问题,导致患者病灶过诊、漏诊.冠状动脉病变上,64-SCT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24%、91.28%、8.06%、4.47%、94.58%、92.82%、95.46%.结论:64-SCT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果较佳,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韩丹丹;许倩;朱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间歇雾化吸入辅助叩背法对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4月~2016年9月入住本院治疗的矽肺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69例,选用间歇雾化吸入辅助叩背治疗方案;对照组63例,采用持续雾化联合叩背法治疗法案.两组患者在持续接受治疗三天、七天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床结果证明,实验组三天和七天的排痰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矽肺合并呼吸感染的不良反应率(4.35%)显著比对照组低(23.81%),P<0.05.结论:间歇雾化吸入辅助叩背法在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排痰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邢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9月~2017年1月间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110例,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方案治疗,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排卵恢复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1年的妊娠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可提高患者受孕率.
作者:王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梅里埃血培养仪联合Vitek2 compact在血标本中菌株分离鉴定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临床送检的血液样本8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在80份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株(20.00%),革兰阳性菌9株(56.25%),革兰阴性菌6株(37.50%),真菌1株(6.25%),阴性菌中主要以肠杆菌为主,检出5株,常见检出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伯菌为主,而阳性菌则以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与芐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7.78%与66.67%,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素类和青霉素类的耐药率比较高.结论:梅里埃血培养仪与Vitek2 compact联合应用在血标本中菌株分离鉴定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分离出血标本中的菌株,且在血液感染中的诊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黄春红;谭晓琴;乐玉霞;付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评估阶梯移动式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患者,安置食管支架后每月复查胃镜,每月初上下移动支架,12月末取出支架,取出支架1年后随访观察患者吞咽困难变化、吻合口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均成功安置食管支架,经过1年阶梯移动式支架治疗后,均顺利取出支架,继续随访取出支架12月后,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持续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食管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症状.有3例出现支架移位落入胃腔,重新调整支架位置.证明阶梯移动式支架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结论:我们将传统支架留置方法改良,采用阶梯移动式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再梗阻率低等优点.
作者:黄晓丽;冯凯祥;何远静;彭庆慧;杨培;游晓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选择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择患者60例,根据患者腹股沟疝的直径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的疝环直径为≤4cm,Ⅱ组患者的疝环直径均>4cm,其中Ⅰ组患者30例,Ⅱ组患者30例.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全部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对于本研究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4cm以上和以下的疝环直径的腹股沟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会存在不良的影响,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邵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