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琴
目的:研究梅里埃血培养仪联合Vitek2 compact在血标本中菌株分离鉴定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临床送检的血液样本8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在80份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株(20.00%),革兰阳性菌9株(56.25%),革兰阴性菌6株(37.50%),真菌1株(6.25%),阴性菌中主要以肠杆菌为主,检出5株,常见检出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伯菌为主,而阳性菌则以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与芐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7.78%与66.67%,而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素类和青霉素类的耐药率比较高.结论:梅里埃血培养仪与Vitek2 compact联合应用在血标本中菌株分离鉴定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分离出血标本中的菌株,且在血液感染中的诊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黄春红;谭晓琴;乐玉霞;付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由于我国人民以及医学界对于医疗护理的日益重视,对于如何促进孕妇产程进展以及妊娠期护理已经成为了众多研究学者、专家探讨的重点话题.孕妇在妊娠期往往背负着较为重大的责任,医护人员必须在此时对孕妇给予支持以及保护,在临床过程中尽量促进孕妇的自然分娩,以保障母婴平安.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高价值的产科医疗器械应当及时运用到促进孕妇产程的工作当中,从而减少剖宫产手术的必要.
作者:刘洪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所有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6年7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对照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和单一检验,将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患者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4.00%(P<0.05).结论:通过对血常规检验患者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后,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吕铁仁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ICU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0例ICU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给氧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给氧,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二氧化碳分压、pH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ICU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李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120例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超声仪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分析斑块的大小、内部的回声状况,深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经过深入观察与分析,观察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70.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多为脂质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1.40±0.40)mm.对照组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几率为29.50%,颈动脉粥样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大多为钙化型,患者颈部动脉IMT厚度平均值为(0.50±0.30)m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借助超声仪可精准的检查出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板块的形状与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金明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椎病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常规组(N=60),其中X线片单一诊断,定义为常规组,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诊断,定义为研究组,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66%,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86.67%,P<0.05;研究组各发病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各发病部位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结合X线片诊断方案,应用价值优异.
作者:赵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经腹超声和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1年内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女性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提前7d发现孕囊.对照组患者经腹部检查,结果输卵管妊娠诊断阳性41例,阴性9例,阳性检出率82%;观察组患者阳性49例,阴性1例,阳性检出率98%.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因此对照组9例漏诊,观察组1例漏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出宫外孕不良症状结果:混合性团块10例,宫外似孕囊影9例,子宫直肠窝积液13例;观察组患者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不良症状结果:宫外混合性团块16例,宫外似孕囊影13例,子宫直肠窝积液14例;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将两种方法结合后所检查正确率高于单独任何一种检查方法.结论:阴道超声与腹部B超均可以正确诊断输卵管妊娠,但阴道超声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临床上常将二者同时用于检测和判断.
作者:侯曼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讨论不同模式的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对肾功能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和电解质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均可治疗急性肾衰竭,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血生化指标更低.
作者:王欣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纳的60例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凝血机制检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观察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结果:仪器操作因素、标本自身因素以及标本采集因素均会对凝血机制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结论:要想确保凝血机制检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规范仪器操作,并避免出现标本自身因素以及标本采集因素,才能确保凝血机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张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深重的影响,各行各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在积极的进行变革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而医院同样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医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变革,不断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本文对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再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医院计算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的优化措施.
作者:刘晓异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MRI检出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43例(50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灶直径分为两组,即A组(微小肝癌,即病灶≤1.0cm)15例(17个病灶),B组(病灶1~3cm)28例(33个病灶),回顾性分析两组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检查率.结果:CT与MRI在小肝癌病灶检出率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测微小型肝癌病灶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应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查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MRI更具优势.
作者:徐昕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目视法与仪器法的符合率.方法:本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进行尿常规检测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为对象,采用仪器法检验的样本数值为对照组,采用目视法检验的样本数值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数据的各方面检验情况.结果:尿pH值检验结果显示目测试纸显色是见由橘红到墨绿色,谱带宽且色泽呈鲜艳状,可用肉眼判断;尿蛋白检验结果显示目测试纸的敏感度比仪器法高;尿潜血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试纸是依显色区的散布情况判断红细胞的含量;尿糖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相差一个等级的均为3例;尿酮体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的敏感度比仪器法高;尿胆红素检验结果显示目视法的标准色板没有±等级,目色的差异也小.结论:尿常规检测时选用目视法检验的结果比仪器法优,检测准确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刘桂元;翟凤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5.61±1.03)mmol/L和(6.80±1.29)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1.75)mmol/L和(8.91±2.40)mmol/L,P均<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为(4.03±1.2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5±3.20)d,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平;杨咏;金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选择采用阴道镜对于宫颈病变早期进行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均选择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查,并且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分析阴道镜检查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经病理诊断,200例患者当中有104例患者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2例患者被诊断为宫颈浸润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患者84例,为患者选择采用阴道镜进行直接诊断,终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98例,诊断为宫颈浸润癌患者18例,84例患者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为患者选择采用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宫颈疾病进行合理的筛查,而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有效的对于患者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使用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h后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且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用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更快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婷婷;梁世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不同直径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选择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择患者60例,根据患者腹股沟疝的直径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的疝环直径为≤4cm,Ⅱ组患者的疝环直径均>4cm,其中Ⅰ组患者30例,Ⅱ组患者30例.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全部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对于本研究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4cm以上和以下的疝环直径的腹股沟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会存在不良的影响,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邵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乳糜血样对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结果的影响及消除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本所孕优体检人员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为甲、乙、丙组,分别将血浆替换成等量脂肪乳25μL、50μL、75μL,能够模拟成不同程度的乳糜标本,检测脂肪乳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并选取同期输入脂肪乳来本所体检的孕优体检人员75例作为实验对象,取患者乳糜血样,经过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浆进行置换,探究消除乳糜后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影响.结果:脂肪乳置换前后,甲、乙、丙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检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理盐水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血液分析仪器测定后,乳糜样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脂肪乳与血红蛋白的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使用生理盐水能够将乳糜消除,从而使患者的血红蛋白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
作者:李晓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后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动态恢复过程.方法:手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将肿物全部切除.手术结束时,于术区边缘留取少量黏膜制备电镜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术后定期清理复查,分别于术后6周和术后12周留取术区边缘相同部位的黏膜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解黏膜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样本电镜观察见,纤毛肿胀,簇状聚集,覆盖面积下降;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内嵴脱颗粒.术后6周,纤毛的数量及摆动方向较术中有所改观,可见微绒毛,仍可见到纤毛肿胀;线粒体扩张、嵴不清有所好转.术后12周,纤毛覆盖面积增加,纤毛朝向一个方向;纤毛粗细均匀,微管结构清晰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狭长致密.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被彻底清除后,病变周围的黏膜转归过程与慢性鼻-鼻窦炎的转归过程基本类似.术后及时进行清理复查,促进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也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清理复查提供了组织细胞学的支持.
作者:仝屹峰;崔树林;马芙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钢板加异体骨板固定在临床上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钢板加异体骨板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治疗效果;手术开展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开展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行钢板加异体骨板固定手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
作者:李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对上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对照组(29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29例,使用无创呼吸机开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血样指标、并发症和呼吸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改善,且试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SGPQ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44%)显著较对照组(20.68%)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血气、血氧指标,调节其呼吸功能,且更为安全,值得借鉴.
作者:朱红;赵志会;许倩 刊期: 2019年第04期